()一路徐行一路歌,半是游闲半边乐,楚浩带着苏夙不急不缓的向着左丘行去。
左丘,在齐国的境内,而他们要去的儒门则是在左丘稍为偏远的地方。
虽说是逃亡,可是却没有那种紧张的气氛,因为进入到了齐国之后,魏国的势力不敢随意的涉入。
而左丘则是儒门的范围之内,嫪毐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在这个地方放肆,因为在左丘之内,有着儒门的一位半圣的存在,荀子!
子,在这个年代里能够当的这个称号的人,无一不是大贤大能之辈,所有能够被冠上这个称号的人,都是可以被称作是圣!
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可是在这个乱世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争这么一个名号而大打出手,但是纵然如此,被称为圣的,也仅仅是有这么几位而已!
儒门,世人都传有三位圣人,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荀子为半圣,并非是说他们的道行不够高,而是为了表示对前贤的尊重而已!
三圣并存,在这百家争鸣的年代里,恐怕也就只有道家能够分庭抗礼了吧!
楚浩带着苏夙向着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寻来,就是这有着荀子坐镇的左丘!
齐国在这乱世当中自然也是大国,除却如今威势正猛的秦国之外,恐怕就只有齐国最为隆盛!
自从齐桓公成为了这东周的第一霸主之后,齐国虽说是几经兴衰,甚至被燕将乐毅曾兵临城下,连下七十于座城池,差一点成为这乱世当中的尘埃!
可是齐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又重新大振,如今不要说那些个诸侯小国,就连秦国也只能是拉拢、示好。
左丘,不算很大的城池,但是城内却是热闹非凡,虽说是在乱世之内,但是因为本身属于齐国之内,又有儒门的半圣荀子坐镇,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过太大的危难!
此地的儒门,并没有在城池之内,而是在城池之外一个比较偏远的翠山脚下,临山的地方还有一潭湖水,虽说不大但是却深不见底!
“楚大哥,终于到了儒门了!”苏夙擦了擦额头之上的香汗对着楚浩说道。
“嗯!相传此地有荀子坐镇,终于可以见识一番了!”楚浩点点头,要知道荀子的大名,就算楚浩是穿越而来的,这个名字也是如雷贯耳了。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向前走去,见到不远处的地方,一个青年正端坐在一个深潭前,一只手握着一卷书正在仔细的看着,另一只手却抓了一根鱼竿,甩到了面前的深潭里。
“楚大哥,你看那个人好奇怪啊!他到底是在看书还是在钓鱼啊?真好笑!哈哈……”苏夙指着面前的青年对着楚浩大笑道,银铃般的声音在这四周回荡开来。
那个青年似乎是听到了苏夙的声音,对着苏夙怒目望来,似乎是苏夙打扰了他在看书,又似乎是怕苏夙惊扰了水潭中的鱼儿。
楚浩顺着目光向前望去,仔细端详面前这个奇怪的青年,只见他身着一席素衫长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那种,脸颊上面虽说是还有些稚女敕,但是双目之中却透出一种智慧的灵动。
“这位兄弟……”楚浩看了看他,上前就要搭话,可是刚刚开口就被青年急忙打断!
“嘘————”青年的手指放在自己的唇间,急忙对着楚浩低声嘘道。
“楚大哥,不用理他了,我们走吧!”苏夙看了看面前的那个青年,随手拉起了身边的楚浩向着前方的儒门行去。
或许是因为真的到了儒门,在这偏僻的地方人开始逐渐的多了起来,大多都是身着一席长衫、手着书卷,几个一伙在那里相互讨论,或是三两成群结伴而行。
“你们也是因为仰慕半圣荀子的名声而来吧?”一人见到楚浩和苏夙两人,上前搭讪的问道。
“是!听说这里有儒门的半圣荀子,我们慕名很久了,不知道此来能否得见一面啊!”楚浩对着那人说道。
“这个还真不好说!”那人说着傲然的一扬头说道:“荀子乃是我们儒门的三大祖师之一,我见到像你们这样慕名而来的太多了,但是我们祖师哪里能谁想见就能见的?就算是齐王来了,都不一定能够见到呢!”
“你是说我们见不到荀子了?”苏夙对着那人问道,其实能不能见到荀子倒是无所谓,因为他们不过是为了避难而来,但是如果能够得见一面的话,那自然也是最好不过。
“哼!这要看你们的造化了!”那人看了苏夙一眼说道,对苏夙的态度明显比楚浩要好很多,毕竟像苏夙这样乖巧的一个女孩儿,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无动于衷。
苏夙看着那人盯着自己的眼眸,双目有些火热的样子,急忙扯了扯楚浩的衣角,躲到了楚浩的身后。
“这样啊!”楚浩将苏夙挡在身后随口问道:“对了兄台,我刚才在路上看到的那个人,好像是一边在读书一边在钓鱼,他是谁啊?到底在干什么呢?”
那人看到苏夙被楚浩挡在了身后,知道两人的关系不一般,扫了一眼楚浩,没好气说道:“他?傻子一个!”
说完不再理会楚浩,再看苏夙被楚浩挡在身后,也是自觉没趣,一转身离开了这里。
东周虽说是属于乱世,诸侯乱战、百家争鸣,但也是文化的集大成者,特别是这些读书人,每rì都在吟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等一类的诗词,所以对于女子都是敢于大胆的追逐,但是却绝不会行卑窃之事。
苏夙相貌灵动、xìng格乖巧,自然是引得许多的青年才俊会大相追求,楚浩也不是第一次遇到了,所以见到如此的场面也只能是苦笑一番,不过心中也是暗自惬意。
正在这时,楚浩感觉到苏夙拉了拉自己的衣角,随后听到她说道:“楚大哥,你看那个傻子来了!”
楚浩看到那个青年左手拿着书卷、右手掂着鱼竿,似乎是有些垂头丧气的样子,向着与自己相同的方向行来,不知怎的,楚浩竟是生出了一种想要与之结交的冲动,随后将心中一首熟悉的诗词月兑口而出!
蓬头书生学垂纶,
侧坐寒潭水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