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第九章确认身份和姓名(100)
山雾散去,但在树林中的视线依然看的不远。
这时,前方的树林里突然闪出迎面一个身材瘦弱的老妇人,她佝偻着腰,手里拿着一把锋利的砍柴刀,身后背一大捆柴禾,低头看着脚下的台阶,小心的往山上吃力的移动着脚步,一副随时有可能倒下去的样子。
鲁济安真替那老妇人担心,也不知道她要往哪里去?因为在前方的山路上又出现了另一条路的岔口。
韩沙加快了脚步,一路小跑着赶上前去,问她:“老人家,去坡林村走哪一条路?”
“嗯。啊?……”
老妇人喘着粗气,抬头看了韩沙一眼,又回头望了望从身后赶来的鲁济安和阿七,问:“你们要去坡林村?”
“是呀,麻烦老人家指路。”
“去坡林村还有一些路要走的。”
老妇人往前面一条稍宽一点的路口指了指,然后又说:“沿着这条路往上坡走就不会走错,等到上了一个山坡,又下了一个坡,再进到一个山弯子里,坡林村就到了。”
说完,就不再理会他们,只顾走自己的路,身影渐渐隐没在了树林里。
沿着老妇人指向的另一条岔口,他们爬上了前方的一个坡顶。
韩沙站稳脚跟,抬衣角擦掉脸上的汗水,然后回头一望,学着老妇人刚才讲的话,戏笑着说:“‘上了一个坡,又下一个坡’。我们看到的都是大片大片的望不到边的树林子。这也难怪,这村个的名字要叫‘坡林’了。”
阿七说:“安督司,你都听见了。现在呀,老韩也晓得怎样搞清楚一个地名的来历了。”
“你多嘴呀。我老韩晓得自己是个粗人,猜一猜这个村名的来历也没什么好笑的。唉,不管在什么地方,你总是不忘要挖苦我一两句的,老是让我在别人面前出丑,这样就不好了。”
“在府署就数你老韩最喜欢玩笑了,脸皮厚的就象城墙拐角一样,你还怕出丑呀。”
“不要这样讲,脸皮再厚的人也有怕丑的时候。”
紧接着,韩沙把话头一转,突然问:“不晓得还要走多久?”
“接着走吧,不会有多远了。”鲁济安说:“刚才那个老人家讲过了,再下一个坡,进一个弯子就到了。”
“哈哈。”阿七和韩沙都笑了。
就这样,他们一路走,一路说着笑话下了坡顶。
没过多久,走进了大慨是那老妇人刚才讲过的那一道山弯子里,开始有了一些零散的水田和高处的旱地,周围的一切都显的宁静无声。
去年冬季栽种的油菜,在沿着树林边缘的山路两边的干田里,已经开出了黄色成串的小花朵,高处的旱地也已经种上了绿色的包谷苗,山弯子的尽头有一座长满青苔的小石拱桥,两岸的桃李树竟随春意从睛绿的密叶里开满了如火的粉红、大红和白色的花。
村子不大,住户也不多,四周依然是密集的树林,一条小溪流呈半圆形从村边环绕流过,村子的中央有一个用来晒谷的大土坪,房屋错落有致的依着山势,分布在树林的边缘。
村子里很安静,不见有多少山民在村子里无事闲诳,可能大多上山做农活去了。
只见几个无事的山民坐在自家门前,用奇怪的眼神,看着这三个走进村子来的身上都带着腰刀的陌生人。
一个山民向他们喊道:“喂。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鲁济安回答:“从朵果城来的。”
“要到哪里去?”
“你还看不出来吗,这里就是坡林村吧?”
“是的。”山民答着,接着问:“有事吗?”
“呵,是的,是来走亲戚的。”
“亲戚是哪个呀?”
鲁济安说:“在你们这里,有没有一个名叫张导业的老人家?”
“张导业?那个是张导业哟?”
山民很困惑,望了望其他人。
这个名字似乎在脑子里没有印象,他一边寻思着应该把这个名字往哪个老人家的头上套才算合适,但一时又拿不定主意。
鲁济安又提醒他说:“他以前年轻的时候,在朵果府署里当过官的。”
“哦,这就有点清楚了,可能是‘张么六家’的那个老太爷?听说,他以前是在官府当过官的。”
“他是不是会写字呀?”
“是的,他以前是在府署做过文官的。”
“哦。那就是张家老太爷了。”
“他家住在哪里?”
那山民往一个方向指了一指,说:“在南边,门前有四颗大枫树,沿这条路一直走,然后往左转就能看到了。”
“好的,感谢你了。”
他们沿路继续往前走,然后又往左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