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第六章通向往事的一道门(67)
“哦,那地方也够远的。”
“是呀。我们走惯了也不觉得远的。”
韩沙问:“你这孙子多大了。”
“今年22岁了。成亲3年,给我添了3个小重孙了。”
“哦,你老人家真有福气呀。”
“哈哈。官爷夸奖了,什么福气哟,儿孙一大堆的,把父母老子们都整的要死的,有饭吃有衣穿就算不错了。”
说到后代儿孙满堂,合家有福。老人家此刻精神焕发,显得十分高兴,随手又在孙子头上轻轻拍了一拍。
这一老一少走进饭厅,鲁济安并没有在意他们身上的穿戴衣料的粗细,只在意是否有针绣的花边。
当老人坐近桌边一起说话的时候,他一经细看,便惊异地发现,在老人外衣领口上的花边里,有七片花瓣的梅花图形的花纹,并且与恐山被害人刀柄上的梅花印迹完全一致。
这一份守株待兔般的感觉立即使他兴奋无已,但他强忍着不露声色。
在交谈中,已经到了吃早饭的时候,轮流当班的侍卫们陆续来到了饭厅吃早餐。
侍卫们将一大桶米饭端进饭厅,厨子把装满新鲜麂子肉的小铁锅和其他小菜端上桌子。
这爷孙俩的确饿极了,两人马上动起了碗筷。
几碗米饭下肚后,老人和他的孙子这才放松了碗筷,吃饭的速度明显慢下了许多。
然后,石才老人放下饭碗,稳稳当当地端起了酒碗。
吃完早饭的侍卫们陆续离开了饭厅,这时的饭厅里只剩下鲁济安三人和这一对爷孙俩。
鲁济安觉得过问正事的时机已到,便问:“老人家,你这件衣服上的花边绣的很不错,那朵梅花绣得极好看,针脚很细、很密,看不出有漏针线的地方。我猜……嗯,一定是大娘给你绣的吧。”
“哦,这些绣花……”老人不由得低头,看了一看自己身上的这件绣花的外衣,问:“安督司,你也喜欢绣花吗?”
“我不会绣花,但喜欢看绣花。”
老人似乎不能理解,这个府署的官爷,怎么会对自己的绣花衣袍产生了兴趣?
接着,老人解释说:“这件衣服是我那老婆子绣了多年的,就这么一件象样的衣服,只是在走亲访友的时候才穿的。如果府爷你这样喜欢,我可以现在就月兑下来送给你的。”
说完,老人放下酒碗,站起身来就要月兑衣。
“哎,慢点,慢点。”鲁济安连忙阻止了他,说:“老人家误会了,我只是想问一问,你衣服上这些花边里面的梅花,绣的都是七片花瓣的,在市面上通常绣的梅花却只有五片花瓣呀。”
听鲁济安这样一说,阿七和韩沙吃惊的探过头去,仔细在老人的领口处看了看,细心的数了数,果然不错。
不仅在老人的衣服领口,还有衣服的下摆等多个地方都绣有许多七片花瓣的小朵梅花,而且花蕊也是三角形的。
阿七说:“喔,是的,真是七片花瓣,花蕊也是三角形的。”
老人将自己的衣服下摆抬起到胸前,也认真地看了看,又数了一数,这才意识到,自己穿了多年的这件衣袍上的绣花,的确是七片花瓣的梅花。
老人放下衣摆,困惑地问:“官爷,原来你们都喜欢乡下娘们绣的这些小玩意儿呀?”
“是的,就算是吧。”鲁济安顺着他的话意,又问:“在你家大娘为什么要绣上七片花瓣的梅花,而不绣五片的呢?”
老人仍然不知所以,说:“我怎么晓得这个呢。我想呀,在我们石木寨那边的那些婆娘们,绣起花来大慨都是象这个样子的吧?”
鲁济安继续问:“还有,你老有没有听说过,有一个叫‘桑甫森’的这句话?或者有“桑甫森”的这个称呼吗?”
“啊。你,你讲什么?”
“我在问你,你听说过有‘桑甫森’这句话吗?或者说,你在什么地方听说过这个称呼吗?”
鲁济安把刚才说的话又向他重复了一遍,声音也提高了一些。
可能是发音不够准确,或者只是发音相似,石才老人似乎依然没有完全听明白。
他吞吞吐吐的一边问,一边回答说:“呵。什么?‘尚卜’,‘尚卜神’吗?听过的,在我们那里老一辈的人都晓得一些的。”
经过鲁济安的一再启示,老人家象是终于明白过来了,慢慢地回答说:“那‘尚卜’就是‘梅花’的意思。神嘛,就是‘神主’的意思。把它们连在一起,就叫‘梅花神主’了。”
鲁济安再问:“那‘梅花神主’又是什么呢?”
“哎哟,官爷。”老人一愣,之后又极其困惑地说:“你,你问这个‘梅花神主’嘛,那是多年前发生的一段往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