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第六章通向往事的一道门(66)
鲁济安的心里顿时生出一分敬佩和感动。阿七上前接下那少年肩上扛着的野麂子,有请爷孙俩在桌边来坐。
韩沙接过他俩解下的火枪和腰刀,挂在饭厅的墙壁上,然后回到桌子边,给他们冲上热茶水。
两人的脸上挂着笑容,却并不急于入坐。
老人先是解下头上的缠着的黑色丝帕,擦试脸上的汗水,便露出了一头黑白相间的粗短发,同时眼光向鲁济安他们看了一遍。
然后,他两手抱拳施礼,说:“我名字叫石才,是城北石木寨人,这是我的孙子。”
鲁济安还过礼,说:“快请坐,老人家一路辛苦了。”
“还好,还好。”老人依旧客气,同时把孙子拉近,催促他说:“来,快给府爷们拜年。”
那少年立即一步上前,在鲁济安他们三人面前“卟咚”一声,双膝跪下,逐个磕头就拜。
鲁济安赶忙将他扶起,嘴里一个劲地劝说:“我们不是长辈,哪受得起你这样的大礼呢。”
老人却说:“受得起,受得起,你们可都是府署的官爷呀。”
初次见面,彼此这样礼仪了一阵子,老人和少年便上前在桌边坐下。
老人吃了一口茶水,然后问:“府爷。你们,你们哪一个是安督司呀?”
鲁济安刚要回答,却被阿七一把拦住。
阿七觉得,这老人家有点意思,想跟他玩笑一下,便反问他说:“老人家,你猜猜看,在我们三人当中,哪一个是你要找的安督司呢?”
那少年看了看阿七,然后又望着自己的爷爷,脸上露出几分好玩的笑容。
老人先是怔了一下,又马上醒悟似地说:“哦,这个……我看呀,我刚才问的都是多余的话。”
“哦。”阿七又问:“怎么多余?”
“嘿嘿。”老人一笑,回答:“这个嘛,我就不要猜了。我们刚才进来的时候,你给我们接东西。”
说着,他指了指韩沙,又说:“他给我俩倒茶,只有这位小哥一直坐着,稳如泰山的样子,一定就是安督司了吧。”
“啊,是的。”鲁济安回答:“让你老费心了,今天是大年十五,还大清早的赶来府署看望我们。”
“督司莫客气,这都是应该的。”
韩沙接过老人的话,说:“我刚才接过那两只麂子时,感觉的它们的身上还是有点热的,是刚打到不久的吧?”
“是的,我们在来时也想了一想,给府署的爷们送些什么礼物好呢?其他的好东西我们没有。平常要用的府爷们又什么都不缺。想来想去呀,就干脆上山打两只麂子算了。”
阿七想到早饭的事,便问:“安督司,你看怎么办好不好,我们现在就把这两只麂子做了,吃新鲜野味。怎么样?”
“嗯,这主意不错,叫厨子赶紧把麂子做了,我们马上就吃饭。他们爷孙俩也一定很饿了吧。”
鲁济安答应说,一边低身提起桌下的水壶,把这一对爷孙俩的茶碗里添上了一些热水。
“这好办。”韩沙说完,顺手提起丢在地板上的那两只麂子,起身去了锅灶边。
将两只麂子挂在铁钩上,然后操起小刀去皮,破肚,解体,那麻利的动作就象一个熟练的庖丁。
厨子看的呆住了,说:“老韩,你在府署做侍卫算是干对行了。”
“嘿嘿,一盘小菜呀,耍刀是我老韩的本行。”
他放下小刀,把碎肉交给厨子,说:“多放点茶油,新鲜的野肉要爆炒,多放些干红辣椒,味道就更好。”
“嗯。”厨子答应着,把碎肉拿去丢下油锅,顿时一股炸爆的青烟从锅里腾地冒了出来,发出一阵“劈哩叭啦”的爆响声。
随后,韩沙在放在刀案边的木盆里洗净双手,又回到桌边坐下,心平气静地端起大碗,吃了一口茶水,陪他们一起说话。
这时,阿七问石才:“老人家,你那里的堡长干吗没跟你们一起来?”
“呵,官爷。事情是这样的。”石才老人回答说:“我过去年轻时常年在外地做生意,但那堡长跟我同岁,与我很要好,后来年纪大了才回到寨子,堡长跟寨子里的几个年纪大的人合计了一下,就叫我的儿子接替他。今年我儿在家有事不能来,于是我就替他来府署拜年。让官爷见笑了。”
“要的,要的,只要能来都是官府的客人。”阿七又说:“从你们石木寨到朵果城要走多长时间?”
“不瞒官爷说,山路不太好走,要整整两天才能到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