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50.第十一章(4)

第50节第十一章(4)

幸好张彦彦去了市里,不然,九月底,刘羽要出一趟差,还不知怎么办。当时正是厂里生产旺季,这两年招工已经不如以前,若干人等在招工处等你选,现在不挑不拣都难以满足生产需要了。年轻一代已很少四五个兄弟姐妹的,内地的发展也多少有了起色,出来打工的少了,也不如原先出来的能吃苦耐劳委曲求全,一旦不满意,就走人,不愁找不到工。民工荒越来越明显。厂里为此采取了一些奖励措施,也收效甚微。有个贵州的员工说去他们家乡也许可以招些人过来,车间主任听了如获至宝,把这信息上报人事主管,人事主管征得副总裁同意,又去劳动部门办了批文,安排刘羽同那个员工去贵州招工。之所以要刘羽去,也是主管信任他,刘羽也没什么好说的。

那个员工是黔南的,刘羽随他到了黔南。当时秋收还未结束,他们跑了好些地方,年轻人都没看到几个,只见老人、妇女和小孩,农作物在地里都缺少劳力抢收。地方也太穷,比湘西山中刘羽的家乡还要穷,与东莞这边的差距何止百年。往返两周时间,他们一个人都没招到,倒是那个员工在街上发广告时被城管逮住,罚了三百元钱,一再坚持才要到收据,不然回厂里都没个凭证报销。人没招到一个,刘羽一路感触倒是不少,诗如泉涌:

《黔南》

火车呼啸着,离开广东

穿越广西,扔我于

黔南

暮色浓重的东山,石阶清凉

最低的山门半掩

最高的山门紧闭

暗红的花朵转黑

今夜的黔南一片苍茫

今夜的黔南用一场大雾

和石头,把我围困

《包谷及其它》

一路上我看到包谷

一路上我的目光搜寻着

水,土壤

火焰中的喀斯特,你种下

包谷,草烟,和一个孩子的

失语,他哭不出来

山。无尽的山

岁月朗照。风吹草木

穿过一片长长的包谷林

我回过头去

《山歌》

逢集的街边

我听到山歌。卖碟人的摊前

聚了一个人圈

都是些飞不动的老年人

看得认真听得投入。我知道

这些咿咿啊啊对他们的意义

可除了忧伤,哀怨

我始终没有听懂一句

父老乡亲啊,信不信

忍住多年的泪水,我也能亮开嗓子

朝着远处的青山喊一喊

张彦彦每天少不了对刘羽的问候,而刘羽就像一名一线记者,天天向张彦彦反馈那里的情况。刘羽告诉她一件怪事,他去过带路那个员工家里,暮色中走在长满杂草的山路上,那个员工给刘羽说了件事:好多年前,他二爷和堂叔以及他们的耕牛,有天夜里神秘地失踪了,屋里的桌子板凳没有任何异样,这事到现在还是个悬疑。刘羽还告诉她,有个事情让他最难受,就是在一辆从县城去镇里的中巴车上,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那孩子不知得了什么怪病,莫名地就哑了,去医院也查不出什么名堂来,这次又是到县城求医。那个孩子的母亲也在,据她讲,孩子先天好好的,上着学,第二天,突然就不会说话了,他自己显然也不知怎么回事,想说话,又说不出,只是流着眼泪,发狂似的嗷嗷哭。几个乡亲在车上和他母亲说起这事,引起了刘羽的注意,看那孩子时,眼角还有泪水,虽已安静了好多,脸上却满是惶惑和无助。车开着,他又嗷嗷叫起来,他母亲猜了好一会,才知道他是要撒尿了。司机连忙停车,让他母亲拉着他下车撒尿。

“多可怜的一个孩子,我把他写到了诗里。”刘羽说。

两人心情就都有点沉重。

从贵州回来,刘羽等到了“二十一世纪文学艺术工程”的签约启事,和曾皓及几个诗友都报了选题。在《南方晚报》发表了长诗《漂泊》的节选。请了两天假,参加了在长安举行的首届广东诗歌节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