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竹下雪子告诉我,她目前已经知道5尊铜佛中的3尊分别在日本、印度和中国,铜佛最早出现的时间,日本的铜佛是在当时的中国唐朝,印度的是在孔雀王朝时期的阿育王时代,中国的是在汉朝.”
李威:“这个竹下雪子,果然研究得很仔细啊。但她说的铜佛出现的时间,根据我有限的历史知识,3个时间都不在同一时期,有的相差好几百年呢。这又是怎么回事?”
王建:“竹下雪子说,印度的那尊铜佛,她查了资料,是阿育王铸造的。资料上还说,当时阿育王完成统一印度大业后,决心皈依佛门,彻底改变统治策略,就铸造了5尊铜佛。现在留在印度的那尊铜佛,就是其中一尊。目前日本的那尊,和中国北山的那尊,也是那5尊铜佛中的两尊。”
李威彻底被震惊了:“王所长,这真的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照竹下雪子这么说,她已经把5尊铜佛的前因都研究清楚了?现在她要研究后果了?”
王建:“是啊,我当时对竹下雪子的研究成果也是感到很震惊,感到惭愧。没想到,这么一个20多岁的小女孩子,居然能钻研出这么多东西来,把我一直想弄明白的铜佛来源问题搞清楚了。”
李威:“真没想到,那些铜佛居然是阿育王铸造的。阿育王被称为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君王,由此可见,这些铜佛的价值是多么的巨大!”
王建:“这是当然了,我早就告诉过你,每一尊铜佛,用价值连城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印度那尊铜佛,可是作为那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来对待的。真没想到,5尊铜佛,就有3尊铜佛前后出现在中国。而且,其中两尊出现在我们北山。就不知道那最后一尊究竟身在何处了,如果能找到的话,我王建即使不能拥有,只要能把5尊铜佛看个遍,我也心满意足了。”
李威:“王所长,我相信,在你有生之年,你一定能把5尊铜佛都看到的。竹下雪子给你看过日本的那尊铜佛没有?”
王建:“她给我看了照片。照片上的那尊铜佛,是站着的,头往后仰着。如果你记性不错的话,那5个石像中就有那么一个,是最小的。由此可以推论,日本的那尊铜佛,是5尊铜佛里最小的一尊。”
李威:“这么说来,现在就还有那尊也是站着的姿势、两眼直视前方、两手重叠放在胸前的铜佛不知下落了。”
王建:“是的,当时看到竹下雪子拿给我看的照片后,我也是这么想的。真不知道那尊铜佛到底去哪里了,真是太让人纠结了。”
李威:“竹下雪子一定也和你一样的想法,想把5尊铜佛都找到。但我有种预感,她想找到5尊铜佛只是她的目的之一,她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
王建:“没错。竹下雪子是个很坦诚的女孩子,她告诉我,阿育王铸造5尊铜佛的目的,她查到的资料里没有说。她觉得,阿育王当年铸造5尊铜佛,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只有把5尊铜佛都找到,然后进行研究,也许能破解其中的秘密。”
李威:“其实,竹下雪子如果真的要研究,她只需要看到那5个石像就能发现一些我们还没有发现的秘密了。你刚才说了,她就是凭借那5个石像推测出有5尊铜佛的。难道这一点,她都没有想到吗?”
王建:“我估计,她肯定想到了。但是,就只看图片能顶什么用?研究文物,得看到实物才行。根据她说的,她好像一点也不知道那5个石像居然还留在双江。”
李威:“你都没有告诉她吗?”
王建:“威哥,这么重大的国家机密,我会告诉一个日本小妞吗?即使阿育王当年铸造铜佛隐藏着什么秘密,那这个秘密也该是我们中国人来研究啊。”
李威:“王所长,看不出来,你还这么爱国。不过,凭什么非要我们中国人来研究呢?那些铜佛是印度人铸造的,按道理说,应该是印度人来研究才对。”
王建:“凭什么?5尊铜佛,至少有3尊是首先出现在中国的,日本那尊,都是中国人的老祖宗送给他们的。剩下的那一尊,不管在哪个国家,按照3:1:1的比例,我们中国占了绝大多数,当然该我们中国人来研究了。给你说,我王建虽然爱女人,但我更爱国,这是不容置疑的。”
李威心里暗自好笑,这个王建,还真看不出他有这么强烈的爱国热情。人有时真的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每个人,无论他思想简单还是复杂,都是有两面性的。到了什么时刻,什么环境,他最适合当时环境的一面就体现出来了。
李威:“好吧,王所长,你说得很有道理,我坚决支持你!但是,我觉得这个研究的重任,应该落在你头上才算是最合适的。”
王建:“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我对自己的水平实在是太清楚了。我现在很焦虑啊,焦虑自己在有生之年完不成这个任务了。”
李威:“没事,你现在可以开始好好地培养你的接班人了,比如说你的儿子,这可是祖传重任啊。”
王建:“算了,我那儿子,我可不让他做这些事情。对了,给你说,我等竹下雪子走了后,就给李杰打了电话,叫他无论如何都要把那5个石像保管好,没有我的同意,任何人想看那5个石像,都不行。而且,如果有谁问起5个石像的事情,他都要说不知道。”
李威:“王所长,用得着这么复杂吗?你是北山市文管所所长,你直接把那5个石像弄到市文管所去不就行了吗?”
王建:“我倒是很想这么做,但现在不行。这个竹下雪子貌似嗅觉很灵敏,我不能轻举妄动,万一被她发现了,事情就不好办了。先等一段时间,我再想办法把那些石像弄到我眼皮下来。不然的话,我睡觉真的还睡不踏实呢。”
李威:“竹下雪子就给你说了这么多?”
王建:“差不多就是我给你说的这些了。当时她找我,一是仔细地向我打听当年汉墓发掘的情况,因为我当时是全程参与了的;二是想看看汉墓出土的那尊铜佛的真实面貌。”
李威:“那你怎么给她说的呢?”
王建:“面对外国友人,我们国家是有相关规定的。我呢,自然是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中,简单地给她介绍了当年汉墓发掘的情况,我给她说的,都是对外公开的资料;对于那尊铜佛,我可就明确告诉她了,当年汉墓发掘结束后,铜佛就被送到北京去了。至于铜佛现在究竟放在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她可以去找国家文物部门打听打听。”
李威:“王所长,你的说话水平可以去当外交家了。她难道都没要求你给她看看照片吗?”
王建:“这个照片,网上也有啊。马家村汉墓发掘出铜佛,当时是公开了的。竹下雪子在网上也是查到照片了的。她现在想的是看铜佛的实物,想通过实物找出一些线索来。”
李威:“对嘛,照你这么说来,你对竹下雪子简直就是滴水不漏地给应付过去了。”
王建:“这是当然。我必须要把自己的位置放正,面对她,我是中国的一个文物专家,而不是拥有一尊铜佛的文物所有者。威哥,今天给你说的这些,可都是绝对的机密啊,你自己知道就是了。建议你把我们的聊天记录删除,免得惹出不必要的麻烦,拜托了。”
和王建结束聊天,李威看时间,还有一会儿就到下班的时间了。混时间,的确很快。但李威觉得今天的收获很大,特别是刚才和王建一席聊天,对铜佛的事情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李威利用到下班的这段时间,在网上查询了有关阿育王、孔雀王朝、日本忍者等资料,以加深对历史的了解。
下班后,李威驾车回到北山,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到林小芳住家附近,把银行卡交给林小芳。告别林小芳后,李威顿觉心里完全轻松了。王大明的事情,自己总算是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中间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和闪失,也算是对得起王大明对自己的信任了。
现在,李威一是希望王大明在监狱好好改造,早点出来和林小芳安度晚年;二是希望林小芳身体健健康康的,等着王大明出来;三是希望小惠在黄恒江的农家乐安心工作,今后找个老公组建家庭,生儿育女,过上她自己应该过的生活。
星期六上午11点,李威就出门赴约。昨天和温所长约定的吃饭地点在南岸新区,位于城郊了。由于想到中午少不了要喝酒,李威就没有开车,拦了一个出租车赶到吃饭地点。进入餐馆大门,在服务员的引领下,李威推开了包间门。包间里,已经坐了3个人,一个是温所长,另一个是温润东,还有一个背对包间门坐着的年轻女子。
温所长正对着包间门,看到李威进来,连忙站起来笑着说:“李局长,欢迎,欢迎。”温润东和那个年轻女子也站了起来迎接李威。李威看到那个年轻女子,不禁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