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200、袁克定造假报纸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削弱地方军阀的办法就是采用各种借口将地方军阀请到北京,成立将军府,以高官厚禄养起来以绝后患,曾经的副总统,湖北都督黎元洪甚至被袁世凯骗进北京,囚禁在颐和园的瀛台。舒榒駑襻

处理完外部的威胁,袁世凯开始将目光投向自己身边的北洋军,经过多年的整编与扩充,北洋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一百二十万,而这庞大的军力分属在几十个将军名下,让袁世凯感觉到深深的不安。

袁世凯生怕自己的部将尾大不掉,这个成为个人势力主要是冯国璋和段祺瑞,段祺瑞一直在北洋军中抓军事教育,北洋军的军官全是段祺瑞的学生,袁世凯对段祺瑞有猜心。袁世凯对冯国璋也有猜疑心,因为冯国璋这个人和原来清朝权贵好,人缘好。

曾经的北洋三杰,除了王士珍因为身体不适退隐以外,段祺瑞和冯国璋都早已经羽翼丰满,势力庞大,其中最让袁世凯担心的就是段祺瑞。早在辛亥革命期间,段祺瑞坐镇武汉,兵锋直指江南,从而稳妥的把袁世凯推上了总统的宝座,因此袁世凯成为大总统后投桃报李,提拔段祺瑞成为了陆军总长,从而名正言顺的成为了北洋各镇实际的领导者,权倾朝野。但是在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渐渐的意识到,段祺瑞有些功高震主,尾大不掉了。在段祺瑞的身上袁世凯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于是他开始设法削弱段祺瑞的权力。

原来内阁责任制时因为段祺瑞是陆军部长,整个陆军大权都归陆军部长,总统基本没权过问这些事,所以段祺瑞的权力很大,总统楣把军权收回来,段祺瑞便提出来说,团长以下的人事命令由我陆军部长直接发布,团长以上的高级军官由总统来任命。袁世凯不听,说整个这个军官的任免,全部归总司令管。段祺瑞很不乐意娆。

这时袁克定出了一条计策,邀请袁世凯当年的老部下王士珍出山削弱段祺瑞的权力。段祺瑞得知之后,非常生气,从此与袁克定势如水火,与袁世凯离心离德。

除了限制以段祺瑞为首的几位北洋大佬的军权外,袁世凯还迅速组建了一支完全**于北洋军的军官模范团,甄选了北洋各部的精锐军事并且装备精良,同时这支部队,建立后最重要的宗旨就是忠事元首、不入党会。袁世凯希望能在北洋军之外,重新打造一支完全忠于自己的军事力量。

当时有一个叫蒋方震的,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他首先提出来,说北洋军现在有点暮气沉沉了,说应该培养一批新的军事人才,将来充实到军队里,使军队强大起来,将来对抗日本等贼性国家的侵略。他这个建议也是正中袁世凯下怀潞。

袁世凯自己当团长,让陈光远当副团长,这样就把军权抓过来了。第一任团长袁世凯兼的,第二任团长就任命了袁克定。

军官模范团这支只忠于袁氏父子的军事集团的建立,让老北洋将领们感到寒心和绝望,他们已经不再被袁世凯信任了,北洋集团的离心离德从此正式开始,然而这个时候的袁世凯,却天真的以为自己已经处理完国内所有矛盾,军权、政权也已经牢牢掌控,独.裁局面的形成让袁世凯的野心空前膨胀,而成为皇帝的梦想,在此时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可能。

传说袁世凯十九岁的时候,曾经路过河南陈州府城隍庙,当时有一个打着瞿然惊神算招牌的卦摊,人们围着里三层外三层,据说特别灵验,当袁世凯围拢上去的时候,里边的算命老先生拨开了众人,一把拉住了他,口里称说这位公子不同凡人,您少年英发,出人头地,中年公卿,五十岁微有挫折,但正是以退为进,祸为福依,此后七年大运贵不可言。袁世凯50大寿刚过,就被摄政王载沣贬官,的确呢是小有挫折,但是不久之后,辛亥革命爆发,他又再度出山,而且成功上位,成了一国总统。

1913年,袁克定骑马把腿摔坏,到德国治疗。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当时为了拉拢袁世凯,极力鼓吹在中国实行帝制,因此对袁克定这位“皇太子”也极为重视。因为德国在当时欧洲实力最强,回国后袁克定也竭尽全力向袁世凯鼓吹帝制。

其时,袁世凯当上了大总统,开始担心自己越不过“袁家男人活不到60岁”这道坎,袁克定抓住袁世凯这个心理,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明示或暗示:这一不祥的家族命运,只有做了真命天子才能冲破。他制造出中国传统帝王最容易相信的所谓祥瑞、显圣等现象,使袁世凯深信称帝完全是天意。

为了造成全国人民拥戴袁世凯做皇帝的假象,袁克定不惜伪造了一份报纸——《顺天时报》。《顺天时报》是日本政府在八国联军(1901年)之后,在天津创办的中文报纸,一贯代表日本政府讲话。袁世凯经常透过《顺天时报》来揣摩日本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动作或风声,然后随时根据这些动作或风声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计划。

当袁世凯57岁这年,即1915年,他就更加相信算命先生给他的那个暗示了。

1915年秋天开始,不断有袁世凯的亲支近派上表恭请袁世凯面南称帝,袁世凯的称帝进程全面加速,但是这个时候反对之声却不合时宜的响起,这是袁世凯万万没有想到的。立宪派元老梁启超,写出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公开反对袁世凯称帝。梁启超是大笔杆子,一枝笔比形意大枪还更能横扫千军万马,袁世凯收买他让他给写支持他当皇帝的文章,梁启超不写,就写了一个“异哉所谓国体问题”,成为一时全国反袁反帝制的领袖。

袁世凯暗中愿意花费20万银元,阻止文章发表,但是梁启超不为所动,他离开北京到天津居住,并且将文章公之于众。在这一阶段,天津梁启超住处就不时有一个消瘦的年轻人到来,他就是蔡锷。蔡锷十三岁时就考中秀才,随后在湖南跟随梁启超学习,成为梁启超的得意门生,此后在梁启超的安排下,蔡锷投笔从戎,到日本学习军事,可以说梁启超是蔡锷的精神导师。梁启超是蔡锷的老师,而且蔡锷也非常敬佩梁启超,去找梁启超商量商量对策。梁启超说袁世凯称帝是铁板钉钉的事,现在要想扭转这个趋势,只有用军队说话了,用武装说话了。我先在舆.论上我先写文章反对这个事,先行韬晦之计,让袁世凯不怀疑你,然后找机会你回云南,回你自个儿的底盘上,想办法看能不能把云南拉出来反对帝制。

1915年11月,就在袁世凯筹备帝制如火如荼的时候,蔡锷悄悄的登上了开往天津的火车,然后取道日本、香港辗转回到云南。就在蔡锷辗转奔赴云南的同时,北洋内部以段祺瑞、冯国璋为首的私下抵制已经开始了,本来这些袁世凯的老部下们都盼望继袁世凯之后出任大总统,因此对于袁家建立世袭王朝从一开始就非常的消极。

袁世凯要当皇帝,段祺瑞首先不干了,说我有病了,要上北京西山养病去。他才不支持老袁当皇帝呢,先伺候老袁当皇帝,然后他儿子若继了位,我还得再伺候他儿子,天下成为袁家天下,他根本就没有再当总结的那一天了,所以段祺瑞采取明确的反对态度。

随后段祺瑞辞去了陆军总长的职务,冯国璋也躲在南京观望风色,蔡锷尚未在云南举起义旗,北洋上层倒袁的力量却已经形成,而地方上的北洋将领其实早在二次革命之后,就开始和袁世凯离心离德。

当时每个省有一个都督,都督实际上当年起义军的头,他起义后这个省就归他管了,军队、民政、财务基本都他一把抓。袁世凯在地方上的军民分治,是以文人管理武将,防止这些军阀造反,这样一来原本拥兵自重的军阀们,失去了地方的财政行政大权,势力大大的削弱了。袁世凯这样做有利于中央集权,但是却严重地损害了军阀们的既得利益,潜在的不满在各省军阀中暗暗地滋长。

对于反对声音,袁世凯略有耳闻,但是被袁克定等劝进派裹挟的袁世凯,已经完全迷失了方向。他天真的以为自己早已经威服海内,称帝也是民心所向。1915年袁世凯登基称帝前夕,他每天必看的《顺天时报》的内容突然发生重大改变,篇篇都是劝其尽早举行朝贺仪式、进行登基大典的文章。有一天,袁世凯家的丫头到外面买零食五香蚕豆,用整张真版《顺天时报》包着带回来,被袁世凯的第三女儿叔祯(自号静雪)发现,这张前几天的报纸和他们平时所看到的《顺天时报》的文章调子不同,赶忙找到同一天报纸来查对,发现两张报纸的日期虽然相同,而内容却有很多不一样。原

来是袁克定自掏3万银元购买报纸印刷设备,每天按照《顺天时报》的固定格式印制一份“宫廷版”《顺天时报》,把反对帝制的言论一律改为歌功颂德,也把日、英、俄等国对袁世凯称帝的劝告都“过滤”掉。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