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12-01
第十六章真是天才
陈旺廷震惊之余,非常想弄清楚原因。陈旺廷认为发生在曾守山身上的现象不符合常理,因为大凡世上事物的发展都有这种规律:在进入新阶段后开始比较顺利,后来会趋于平淡。例如人的成长,刚生下的孩子长的最快,简直一天一个样,后来会减缓成长速度。再如打麻将,刚学会的时候总是赢钱,后来会慢慢地输赢各半,再后来甚至会输多赢少。
于是,在陈旺廷的要求下,曾守山演练了一次拳路。但见曾守山一趟拳走下来,气象清朗,徐不徐,疾不疾,一动一静之间已见正气浩然,生生不息。
陈旺廷看明白了,笑道:“你已达到生生不息了?”
曾守山欣然道:“似乎有点理解,但自己不能确定,所以还请师父帮我证道。”
陈旺廷道:“你且说来听听。”
曾守山道:“在我龟息功练至绵绵长长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体会不到师父所说的生生不息的境界。直到后来我读《象山语录》、《正蒙》等书,豁然贯通,终于有点明白生生不息了。其实那天师父您考我“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的时候我已经想通了。”
陈旺廷拈须沉吟,道:“接着说,尽量详细点。”
曾守山正色道:“是。我理解不一定正确,还请师父指正。所谓‘生生不息’不是单纯的呼吸训练就可以达到的,必须要内心清静,无私欲杂念,方能明了原来此世界自有浩然正气。”
“虽说太极生两仪,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但万物初生之时不得其序,杂乱无章,毁灭的力量甚至大于生成的力量。如此生又毁之,毁又生之,反反复复,直至无数次的试错之后,终于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从此天得以宁,地得以静,万物得其序,进入正常的演化进程。这就是浩然正气。人为钟天地之灵秀者,集正气而生。我等如果能反身而诚,激活本身具备的浩然正气,则能突破我之私,从此无边无际,浩瀚无垠,宇宙为我,我为宇宙矣。如此方能达生生不息之境!”
曾守山此时口吐珠玑,面相庄严。侃侃述来,中间并无停滞,最后以“如此方能达生生不息之境!”一语结束。
陈旺廷肃然道:“诚然!”
曾守山请陈旺廷证道,就是请师父来验证自己所领悟的是不是正确的。陈旺廷一句“诚然”已宣布鉴证完毕,“产品”完全合格。
曾守山洒然一笑,深深一鞠躬,道:“再谢师父!”
陈旺廷坦然受此一礼。
曾守山接着问道:“自从我明白生生不息之境后,再练气息化劲似乎很少阻碍,所以力量进展很快,我不确定这样是不是正常的,再请师父解惑。”
陈旺廷拍拍曾守山的肩,道:“来,到里面坐下,慢慢聊。”曾守山身材魁梧,虎背熊腰,虽年仅十六,个头已超过了师父,陈旺廷拍他肩都已不趁手了。
师徒两人进屋坐下,曾守山给师父泡好茶,陈旺廷在大夏天也能喝最开的水。陈旺廷喝了一口茶,道:“曾经我告诉过你,龟息功的首要目标是呼吸绵长,然后是生生不息。但生生不息确实不能单纯靠呼吸训练就可达到,需要明白一些道理才行。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想通了。”
接着又道:“这些道理我以前没有告诉你,是因为告诉你没用。必须自己悟出的才是真。”
曾守山诚心诚意道:“弟子明白,如果自己体会不到,别人说得再好,也会以为他在故弄玄虚;体会到了才是真真正正的学问。”
陈旺廷点头道:“世上某些道理就是如此。上次我曾告诉你,对人来说,力量有两种,一种是肌肉筋骨之力,另一种是气息之力,实际上还有一种是义理之力。”
曾守山不解:“义理之力?”
陈旺廷道:“不用奇怪。所谓义理之力就是如果你体察宇宙万物之理至深,再辅以身体训练,这些哲理明悟可以转化为力。这种力是真正无极限的力量,至于能修炼到什么境地,我也不知道。其实我也只不过是此领域的践行者而已。”
陈旺廷看着曾守山,又道:“至于你,其实已经踏进这一领域了。原本我教给你的只是以呼吸和心志化气息为劲,没想到你却领悟了生生不息,一脚踏进义理之力的领域。难怪你的力量能持续增长,不受常理所限。”
曾守山嘀咕道:“原来我这么厉害。”
陈旺廷笑道:“你确实挺厉害的,不客气地说,你已进入拳道,此后你能达到什么程度为师也不能确定了,关键看你自己的造化。”
陈旺廷看着曾守山就像在珍视一件艺术瑰宝一般,好在他的眼神自然,否则曾守山会觉得全身发毛。
陈旺廷道:“你今年十六,就如此厉害了,为师三十多岁才有以拳证道的想法,后来遇见你大伯,切磋义理,又长了点功夫;就这样,四十多的时候才领悟义理之力。”
曾守山道:“师父您是艰难开创,我只是在您后面捡现成的,所以弟子哪敢跟您比?”
陈旺廷道:“好了,我们师徒别在这里相互吹捧了,让别人听见笑话。另外,我强调两点,你听好。”
曾守山端正道:“是。”
陈旺廷道:“第一点,虽说你的力量增长很快,但技击技巧和江湖经验之类的东西你也得学,我可不希望自己培养出来的高手被人用下三滥的手段给弄死。所以,以后胡鲁上课的时候,你就来做个旁听生吧。”
“是”曾守山应下。师父说的很有道理,若将来被人一杯蒙汗药放翻,剁成肉馅做包子,那可真丢了祖宗八辈的脸了。
“第二点,一个人的力量再强也是有限的,如果将来你想做点事情,不要过分依赖自己的武力,而是要依靠大众的力量。从这一点来说,其实学武不如学文。你大伯谦谦君子照样立盖世功勋,其作用远比赳赳武夫强。”
曾守山肃然道:“是,弟子记下了。”
陈旺廷语重心长又道:“虽然你是我大诚拳的大弟子,但为师也不要求你为本门打下什么名声,你自去做你的事情就是。”
曾守山如何不知师父一番爱护之情,道:“多谢。”
又道:“今后振兴本门的重任就交给师父您了。”
陈旺廷见这小子又开始没大没小,作势要拍他头,被曾守山避过。陈旺廷每次也没打中,当然如果陈旺廷真想敲他的头,只怕曾守山一次也跑不了。
陈旺廷道:“好了,今天就讲到这吧。”陈旺廷每次授课时间都不是很长。
曾守山连忙问道:“师父,弟子还有一问。为什么上次我解释了孟子的‘反身而诚’之后您就开始教我真正的大诚拳?”
陈旺廷有求必应,有问必答,道:“很简单。因为要通大诚拳,最好是义理精深,这样修炼起来事半功倍。否则顶多学会气息之力,如何能通晓义理之力!你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曾守山赞道:“原来如此。师父您不仅是武学大宗师,还精通教育培养之法。”
陈旺廷摆摆手,道:“不敢贪功,事实上教你之法是你大伯所定。我虽懂拳法之道,但教人却是第一次,所以教人的方略主要是你大伯敲定。你大伯引用学医的教人方略,说大凡要成名医,须先学理再学医。所以我迟迟没教你大诚拳,就是要等你道理贯通之时。只是没想到你用的时间会如此之短。”
曾守山道:“我何其幸运,得遇两位名师。师父,您也不用过谦,你教胡鲁的方法其实就挺合因材施教的意思,尤其是那句‘所求不同,所教自然不同’更是深得其中三味。”
陈旺廷笑道:“你小子现在拍马屁越来越不着痕迹了,比拳法还高明。”
曾守山亦笑道:“真不是马屁,我向来实话实说。”曾守山虽是笑着说,真诚之意溢于言表。陈旺廷老怀大慰。
………………………………………………………………………………
曾邦侯的书桌上放着曾守诚从京城的来信。
曾邦侯眉头深蹙,他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曾守诚信中提到了两件事,一是女直正式建国,国号大庆,酋首皇昊天用帝号,称皇帝,与大名王朝分庭抗礼。二是芦省盗匪黎江成潜伏冬春后,狂飙突起,率众南下,进入瑜省,穷苦百姓多有响应,其众已多至十万。
陈旺廷本是来找曾邦侯下棋,见他沉思不愉,便问何事。曾邦侯把曾守诚的家信递给陈旺廷,陈旺廷看完之后道:“大帅所忧之事,终于还是发生了。”
曾邦侯叹道:“天命难测啊。从此天下不得安宁矣。”
陈旺廷知道曾邦侯担忧确是事实,但还是劝道:“公爷也不必过分担忧。守诚在信中不也说了,木子鸿任燎东督师,女直难以寸进,阻于关外。他要称帝由他称去,不就是个名分嘛。黎江成入瑜省之后,朝廷已调平乱三杰之一的章深进中原,估计镇压小小盗匪不成问题。公爷还请宽心。”
曾邦侯慢慢地道:“从暂时看来,女直或黎江成等想要颠覆当今朝廷是不大可能。但真正值得担心是这些战事扰动天下,百姓不得安宁。女直如未建国称帝,朝廷还能容忍,但称帝之后朝廷肯定很难接受。这种心理如被某些派系利用,势必会发动大规模的征伐。朝廷如今勉强抵御住女直的攻势,如激于一时义愤真与女直全面开战,只怕会元气大伤。而黎江成变为流寇,如不能全歼,则会到处流窜,所过之处民不安生,一经兵燹则三五年无法恢复。建设甚难,破坏却甚易。更何况兵连祸结,朝廷必定加征赋税,全国俱受其难,加上官吏层层搜刮,民可以堪!”
陈旺廷见曾邦侯想得如此之深,如此之远,知道劝解无用,道:“公爷真是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既然如此,我等该如何?”
曾邦侯摇摇头,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陈旺廷跟随曾邦侯多年,知道他的难处。曾邦侯虽有心报国保民,但如今闲居乡野,无一官一职,真乃有心无力。道:“既然如此,不去管它了。不如来杀上两局?”
曾邦侯应下,两人摆开棋盘。
曾邦侯与陈旺廷两人棋力相当,每次都杀得难分难解。尤其是中局搏杀阶段,双方往往陷入僵持状态,牵一发而动全身,谁也不敢轻启战端。但这一次曾邦侯在战局左方使用的是以炮封车,中宫炮对掉陈旺廷的右屏风马致使其车月兑根。其后迅速在右侧出击,陈旺廷由于右车月兑根,有所顾忌,局面陷入被动。坚持二十步之后最终投子认输。
陈旺廷觉得惊讶,以炮封车的路数并不新鲜,以往两人也曾用过,只是输多胜少,但这次曾邦侯竟然大胆使用且收得奇效。
陈旺廷道:“公侯在这个局中又有突破?”
曾邦侯喝了一口茶,解释道:“以往觉得以炮封车者吃亏,以两子堵对方一子,局势可能不利。但其实炮为车开路,打开空间。此后车视机而动,不动则已,一动定江山。”
陈旺廷沉思良久,忽道:“公侯所指是棋还是人世?”
曾邦侯微微一笑,道:“世事如棋,我所指的既是棋又是世。”
陈旺廷道:“谁为炮,谁为车?”
曾邦侯淡淡地道:“前人为炮,后人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