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里的花开得十分娇艳,晨君在花园里徜徉着,隐隐听到一阵马鸣。
“这匹马好像病了!”晨君朝马鸣的方向走去。
只见湖边,一匹上等的白马拴在那里,它的旁边,坐着一个年轻的公子,他二十岁左右年纪,五官俊秀,眉头微锁,似乎有心事。
少年公子回过头,看见了晨君。映着碧绿的湖水,晨君如同下凡人间的仙女,纤尘不染,清丽无比,少年公子不禁愣住了。
晨君走了过去,道:“你的马病了?”
少年点了点头,道:“是啊!一路都挺好,可到京城后,它便好像病了!”
晨君仔细看了看马,道:“不妨,可能是水土不服,待会儿我替它配剂方子,服过后很快会好!”
少年微微一笑,道:“那太感谢小姐了!这马跟它主人一样,受不起京城的繁华。”他虽然脸上带笑,但看得出,笑容背后似乎有着难以言说的悲苦。
晨君道:“待会儿我让丫头把方子送过来!”说着,转身准备离开。
少年问道:“请问姑娘是昭华公主还是蒋家小姐?”
晨君回过头,望着少年,有些吃惊。
少年道:“如果我没猜错,你一定是镇安侯家的小姐?对不对?”
晨君点点头,问道:“你怎么知道?你是谁啊?”
少年的脸分外英俊,他没回答自己为什么知道晨君,只是说:“我是孙大人的学生,我叫三儿,和大人一道从岐国来的。”
“岐国!?”晨君听父亲说过,十几年前,圣上登基后,曾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亲弟弟岐王关下牢狱,父亲蒋子安为岐王月兑罪,激怒圣上,被削去爵位,关到监狱,母亲那时刚生下自己,因为忧愁过度而死。岐王后来终于获释,但已被折磨地终身残废,圣上饶了岐王一命,但叫他终生不得进京。
晨君明白了孟原公主为什么会落泪,肯定是想到她那远方的哥哥了。
三儿道:“我们王爷常提到蒋侯爷,说欠侯爷的恩情。请问,侯爷这些年一切可好?”
晨君不知该怎么回答,她微微笑了笑,道:“一切都好!岐王殿下可好!”
三儿的脸色变暗了,道:“岐王殿下这些年身子一直不好,如今似乎更重了,这次孙大人进京,就是向圣上请示,能否恩准王爷回京拜谒皇陵,怕以后机会不多了……”三儿的眼角渗出泪珠,晨君明白了,刚才三儿心事重重是因为岐王殿下病重。
晨君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三儿,将手绢递给三儿,示意他擦掉泪珠。
三儿接过丝绢,却并未用它擦泪水,而是痴痴看着晨君。晨君脸被看得通红,道:“公子,你也别太难过,相信岐王一定会好起来的……”
三儿点了点头,含泪道:“只希望圣上能同意岐王殿下的请求,让他有生之年能再回趟京城,以了平生之愿。”
晨君深深看了一眼三儿,默默离开。
晚间,晨君再次碰到三儿,在孟原公主家的筵席上。三儿坐在孙大人下首,不怎么说话,但看得出来,孙大人非常器重和爱护这位学生。
席间,孟原公主道:“文会现在也二十岁了吧!当年他随他父亲离开京城时,已经会叫姑姑了。”文会是岐王的独生子。当年岐王在狱中弄坏身体后,未再生育,子嗣十分单薄。
孙大人愣了一下,笑道:“是啊,世子谦恭懂礼,勤奋好学,而且十分孝顺,岐王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晨君注意到,李大人说话的时候,三儿脸上有一种很不自在的神情。
孟原公主叹道:“那就好!我真想见见这个侄子啊!不知道他现在都长成什么样子了。”
李大人咳了一声,道:“公主,你一定有机会见到他的!”
孟原公主道:“但愿圣上体恤岐王一片心意,能恩准他们父子回京一聚!”
孙大人道:“我已将奏折呈上去了,但愿圣上能顾念骨肉之情,了却岐王殿下的一片心愿!”
晴玉宫的烛火像往常一样通明,昭华公主现在身体和精神都已经好了,只不过心情还是很抑郁。淑妃跟昭华公主下了两盘棋,昭华有些心不在焉,道:“母亲,我有些困了,去歇息了,你也早点歇下吧!”
淑妃哪里睡得着,她坐在烛前,看烛泪一滴滴滚下,心中有着无比的落寞之感。她已经太久没有见到圣上了。
就在这时,外面太监通报:“皇上驾到!”
淑妃又惊又喜,急忙起身迎接,皇上已经进来了。淑妃跪到圣上面前给圣上请安,圣上拉起她,让她坐在自己身边,道:“我们都多少年夫妻了,你还讲这些礼数?”说话间,依旧拉着淑妃的手。
“听话前些日子昭华生了病,现在好了没有?”圣上问道。
“已经好了,她刚才还陪我下了几盘棋,刚歇下了,要不把她叫过来,陛下也好多天没看到她了吧!”淑妃眉眼含笑,显然快乐得很。
圣上摆了摆手,道:“让她休息吧,不用叫她了。淑妃,我们说会儿话吧!”
淑妃忽然有了一种少女般的情愫,心中一阵温暖。
圣上看着淑妃的脸,说道:“真像!你和子瑜长得真像!”
淑妃心中美丽的情愫一下消散了,她明白,自己究竟只是姐姐的替身。
圣上显然没注意到淑妃的失落,他说道:“近来,朕老是做一个梦,总梦到子瑜和文光,心里很不踏实。”
淑妃陪笑道:“一定是圣上太思念端圣皇后和建璋太子了。”
圣上叹道:“朕在梦中总梦见子瑜向我哭诉,说文光太可怜了,她好像在埋怨朕当年没保护好文光。”
淑妃道:“陛下,都过去这些年了,您也别太伤怀了!”
“唉,如果文光还在该多好啊!他一定比文宣和文睿争气!”圣上道,“是朕对不起他们母子啊!”
圣上的眼中升起了薄雾,端圣皇后和建璋太子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沉默了一会儿,圣上道:“是该为文光做点什么了,我决定建一坐思子殿来纪念他,子瑜若泉下有知,一定会感到安慰的。”
这时,淑妃宫中太监小心翼翼走了过来,道:“陛下,娘娘,庄王殿下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