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53章:三尸不赶

q

第53章:三尸不赶

女尸本来就比他们俩矮,当鲤伴和明尼站起来的时候,女尸的脚已经悬空。他们俩相当于抬轿子一般将女尸抬起。

“走吧。”符越律从包裹里掏出一个铜铃铛,摇一摇,发出清越而神秘的铃铛声。这更添加了一份神秘气氛。

“各路神鬼,速速避让。黄泉路上,切勿张望。”她煞有其事地吆喝。

鲤伴知道,赶尸有“三赶,三不赶”之说。

“三赶”是凡被砍头的、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这三种可以赶。理由是,他们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气,既思念家乡又惦念亲人,可用法术将其魂魄勾来,以符咒镇于各自尸体之内,再用法术驱赶他们爬山越岭,甚至上船渡水返回故里。

站笼是一种使用木笼子惩罚犯人的酷刑。这种特制的木笼上端是枷,卡住犯人的脖子;脚下可垫砖若干块,受罪的轻重和苟延性命的长短,全在于抽去砖的多少。有的死刑犯会被示众三天后论斩,有的则直接抽去所有砖,被活活吊死。县城里就曾有一名唱花鼓戏的武生是死在站笼里的。他功夫了得,但被诬偷了县太爷的银子而被装进站笼逼供。最后武生因忍受不了折磨自行踢开脚下砖头被吊死。那武生不是本地人,戏团老板出于好心,请了赶尸匠将他赶回了老家安葬。

“三不赶”是凡病死的、投河吊颈自寻短见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这三种不能赶。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阎王勾去,法术不能把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那里唤回来;而投河吊颈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缠去了,而且他们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来,旧亡魂无以替代,影响旧魂灵的投生。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属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烧死的往往皮肉不全,这两类尸同样不能赶。

而鲤伴跟明尼抬着的女人,就属于“三不赶”类型之一。

鲤伴不知道符越律是否懂得这些赶尸规矩,但是事已至此,赶就赶吧。他走在前面,按照来时的路往回走。出了跨过门槛的时候费劲一点,其他时候还好,没有想象中那么沉重艰难。符越律在他们后面叫得欢,好像她很享受“赶尸”的过程。

出门的时候,鲤伴再一次回头,看了看窗口的人影,心里泛起一阵悲戚。他不由自主地想起爷爷曾经吟唱过的一段戏文: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

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

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鲤伴忘记了爷爷说过这是哪出戏里的唱词,只是突然觉得这里面的句子刚好说到了抬着的女人,也刚好说到了自己的家世。鲤伴家曾经声势显赫,如今悄然没落。正应了前两句。不但蛛丝儿结满雕梁,楼上甚至还来了狐仙。而“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正应了这个女人,不但“自己归来丧”,还要“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自己的身体都要给别人使用了。

出门不久,他们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半途中不知谁家没关好的一只恶狗跟了上来,或许它闻到了女尸的气味,“汪汪汪”地狂吠不已,并且一直跟着他们,看它样子是想在女尸身上咬一口。

女尸一旦被咬坏,那就前功尽弃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