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呵,你们东宁人真是怪了,没钱造那么多房子做啥呀?再说房间都空着,不是浪费吗?”

“观念上的问题吧!或许他们还想着多子多福。”

跟在陶仁的身后,他们走过了路边的第一排新房,后面又是一排刚刚建好的房子,而且后面好像还有更多。

“不会走错地方了吧?”

奚渝不解的问了一句。

“怎么会呢?呵!你慢慢往里面走,会看到一种有趣的现象。”

“什么现象?”

“越到里面,房子越旧,在村子的最里面,就是几十年都没修缮的张家大院了。其实别说北京的建设是在摊大饼,东宁的城里与农村也是一样的。北京是一张特别大的大饼,而江南的小城市与乡镇,甚至农村,是数量巨大的小饼。”

奚渝朝两边瞧了瞧,往里面走,在新房的后面,果真是十几年前建的灰色的房子,再往里走,则是黑色的木结构老房。他们在一片旧房子中穿过,拐了二个弯,前面是一片比较大的空地,空地的后面是一条小河,小河上有一座石桥,石桥的那头,连着一扇砖彻的,顶上飞檐冲天的旧式大门。

“那就是张家大院吗?”

奚渝边说边快步跑上前去,在桥上她抬头仰望了一下大门及与之相连的围墙,再低头俯瞰了一下桥下的小河。陶仁似乎是灵感突现,拿起了相机,远远的招呼先给奚渝来一张。就在奚渝回头的瞬间,陶仁按下了快门。高墙门院的小桥上,一个年轻的女孩喜笑颜开的回,瞬间成了陶仁为张家大院拍的第一张照片。

门上的几个字依稀可见,但因为风雨的侵蚀,再加上粘满了泥灰与一些不知道怎么涂上去的油漆,让人们已经无法辨清具体写着什么。门框两边是两条近四米高的石柱,顶着一张半米宽,三米长的石板,地上则是一道同样用一块石头做成的门槛。门板已经不见了踪影,但从地上的两个窟窿来看,那时的门板一定又厚又重。

石门正上方雕刻着一些龙凤,中间尖尖的,两边高高的翘起,远看像个古凉亭的顶子,呈“山”字形。两边是砖彻的围墙,墙上斑痕累累,杂草丛生,沿着护院河走十来米,围墙便成了一道倒塌后的土堆。

陶仁从不同的角度,一口气拍了十来张大门的照片,等他回过身来,现奚渝还站在桥上。

“在看什么呢?小河里有好东西吗?走吧!我们进去吧!”

奚渝挺了挺背脊,今天的出行对她来说的确有如一次自由的放飞。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