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七十九章 五灵聚(三)

“后来我又自欺欺人的觉得,虽有其四,但那最后的两成希望同样渺茫,便又将此事搁下。直到大半月前,得知三阳师叔带回一个身具火灵之体的孩子,小侄这才彻底醒悟,原来诸事天定,不以我等的意识而转移。”说道此处,南青子无奈的叹息了一声。

沉默了片刻,他再次开口:“这半月来我日思夜想,几近成为了魔障,不知该如何选择,今日亲眼得见许师侄,更是心中忐忑,犹豫难当,这才有了今日宴席之上的忧虑之色。还望二位师叔能解惑,助小侄渡过此道魔障。”说着,南青子深深的给两人磕了个头,满面诚恳之色。

“呵呵!此事在我初见这孩子时便已想到,既然你已说过,诸事天定,那又为何如此的难以决断?”三阳道人洒然一笑,似乎早已成竹在胸。

“师叔教训的是,是小侄太过执着了。但虽说诸事天定,可眼前这件事是不得不加以考虑了。”说着,南青子大有深意的望了一眼忘忧居士。

“师侄所说之事,我二人已在私下里商量过了。虽然如今这灵墟山上五灵齐聚,已经有资格去考虑那静游五行禁阵之事,但那也至少是要等到他们能够修炼到法道境之后的事情了。而且即使到了那时,还有许多其他的苛刻条件。退一步讲,即使到时具备了所有的条件,侥幸能够修成此阵,就真的会像预言中所说的那样,给灵墟山带来无妄之灾吗?”忘忧居士说道。他依旧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师叔所言甚是,是小侄过于多心了。但有一事小侄还是要斗胆说上几句。师叔明鉴,自从那黄师侄上山至今,只不过区区不足五年,就已经突破到了天道境七层的境界,这代表这什么师叔您应该最清楚不过了。他身后就只剩下这法道境这一道魔障了,加上又有您老人家的提点,慢则七八年,快则四五年应该就可以达到此境界了;而那穆师侄也是天纵之才,入门时就已经修炼到了天道境五层,更是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到了六层,以他不到十三岁的年纪,恐怕不出二十岁,就很有可能同样达到此境界;那位饮剑崖的路师侄听说也准备在最近突破天道境六层;云小子虽然只有十岁,但有毕师弟亲自教,再加上如今又在刘师弟那里修习磨砺,相信速度也慢不了;最后就是今天这位许师侄,虽然刚刚上山,但在三阳师叔的座下,即便反超其他几人,也是不足为奇。如此算来,多则十余年,少则七八年,几人能够修炼到法道境几乎没有任何的悬念。至于师叔口中的其他条件,呵呵!既然最难达到的都已经达到了,那只不过是麻烦一些罢了。到了那时?……刚才听两位师叔的意思,似乎是准备让他们去修炼那静游五行禁阵,但请恕小侄无理,二位师叔就真的一点儿都不怕那阵法上所记载的预言吗?”南青子盯着二人,反问了一句。

“虽说我二人极有可能看不到师侄你所说的那一天了,但我们同样也是灵墟山之人,更不是那种不管自己死后哪怕洪水滔天之人。师侄所说的一切,我二人也都曾想到过,但有一点,师侄可曾想到?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即使我们不去招惹人家,就一定会保得了人家不来招惹咱们?如果有了这静游五行禁阵,足可以相当于我灵墟山凭空多出一位虚道境之人,那时即使我们还是不能和那些一流的门派一争长短,但也足可以摆月兑如今的窘境。至于那预言,不要说从来没有人亲自验证过,即使是真的,到那时我们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如此做下去,如若不然,即使没有这所谓的无妄之灾,也难保我们就真能安安稳稳的坐在这里!”三阳道人颜色一正的说道。

此时,忘忧居士也再次开了口,“师兄所言极是,我现在甚至有些担心,人家还会不会给我们留这十年八年的时间。”说完他苦笑了一下,望着二人,满是苍凉之意。

“什么?难道两位师叔得到了什么消息不成?”

……

直到第二天清晨,一黄一青两道光芒才离开了烈阳峰,并很快的消失在了天际之上。

……

转眼已是寒冬腊月,茫茫白雪再次覆盖了整个山林。某个昏暗的山洞中,正盘坐着一位老者,只见他须发皆是灰白之色,脸色蜡黄如土,但浑身却散发着昏黄的光芒,给人一中神秘莫测的感觉。就在此时,老者身上的光芒突然消散,并缓缓的张开了眼睛,望了一眼洞口处,嘴角泛起一丝微笑。

“弟子黄天明求见师祖。”一个有些低沉的声音在洞外响起。

“进来吧!”老者满是慈爱之情的开口说道。

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走了进来,正是黄天明。

“弟子打扰师祖清修,实是不忍,但此番弟子下山,回家过年之后便要入世游历去了。短则半年,长则年许,不能在师祖身边聆听教诲,所以特来向师祖辞行。”黄天明恭恭敬敬的站在老者的身旁说道。

“嗯,天明,你是第一次入世游历,想来你师父已交代了许多修炼界的规矩,我也就不再啰嗦了。只告诫你一点: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与人争斗,更不可好勇斗狠。遇事要冷静,自身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你记住了吗?”老者沉声说道。

“弟子谨记。”黄天明一低头,老老实实的回到。

“好了!你去吧!”说着,老者重新闭上了眼睛,不再理会黄天明了。

“弟子牢记在心,就此拜别师祖。”说完,黄天明缓缓的跪了下去,给老者磕了三个头,之后便起身离去。

黄天明刚刚走出洞口,老者再次睁开了眼睛,望着洞口处,露出一丝不舍之情。他叹了一口气,就再次闭上双目。不久之后,其身上再次散发出昏黄的光芒,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没有发生过一般。

……

灵墟山南,某个小村庄,突然从远处飞来一道黄光,那黄光只一闪就到了村子某处的上空,接着便无声无息的落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只见这户人家是三间高大的正房,两侧各有几间厢房,窗纸上贴着崭新的窗花,门口挂着大红的灯笼,一副就要过年的喜庆气氛。

“爹,娘,我回来了。”那黄光刚一落地,就高声的喊道。

“他爹,快出来,是天明回来了!”一个五十来岁的妇人从屋里奔了出来,并大声的叫道。

“是天明回来了吗?”此刻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一个五十多岁,皮肤黝黑、中等身材的老者,也从屋中跑了出来。这二人正是黄柱和李氏。

一家人相见自是有说不完的话语……

天色渐暗,黄天明一动不动的靠在椅子上,刚才实在吃得太多了,现在想要坐直都会感到费力。李氏依旧坐在那张旧床上,做着手里的活计;黄柱则坐在一张小几旁边,手里端着茶壶悠闲地喝着。

“天明啊,今年咱家的那片地收成不错。等年后你出去游历,爹多给你带些银子,不能让城里人看不起咱。”黄柱开口说道,一脸的得意之色。

原来在这几年里,黄天明将在灵墟山得到的青灵玉都换成了银子,每年回家都会把这些银子交给黄柱。也是因为黄天明的关系,灵墟山上的外事弟子都会主动找到黄柱,让他帮助采买山上所需的东西,黄柱也因此小赚了一笔。但真正让黄柱发了财的却不是这些。而是他在前两年用多年积攒下来的银子,在稍远的外村买下一块面积不小的土地。而这两年老天照顾,风调雨顺,着实让黄柱发了财。如今他不仅是黄家村的村长,而且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地主了。就在去年秋后,黄柱重新翻盖了家里的房子,添置了家具,但由于李氏只有在原来的那张旧床上才能入睡,所以就保留下这唯一的旧家具。还有就是黄天明的房间里,一切都是按照原来的样子整体搬过来的。

“爹!你不用给我带什么银子,我这里还有银子要孝敬您呢。”说着,黄天明手中黄光一闪,变出一沓银票递了过去。

黄柱漫不经心的接过一看,不禁傻了,什么?竟然有十万两之多?这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

夜晚,黄天明躺在自己的小床上,看着这里的一切,除了房间稍微大了些,所有的东西都和几年前自己刚刚离开时一模一样。这让他再次感到人生的际遇实在变化无常,如果当年自己没有上山,又会是什么样呢?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找到了答案。因为他遇见了驴蛋,这个从小和自己一起长大的玩伴。如今驴蛋就在自家的小酒肆里当伙计,从他的口中得知,狗娃三年前就跟着哥哥去外面做工去了,而二丫头更是在夏天时就嫁到了外村……

与驴蛋分别黄天明独自走在熟悉的土道上,这时一阵鞭炮声传来,一群七八岁大的孩子正在那里玩耍。黄天明望了过去,突然觉得在那群孩子当中仿佛就有自己,还有狗娃、驴蛋、二丫头、小六子……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