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太后撤帘
91、太后撤帘
杨太后被人抬回寝宫,经御医全力抢救,总算从昏迷中醒了过来。
她受此惊吓,又在众人面前出了大丑,当然不会善罢干休。她见侄儿侍卫统领杨谷守在床边,挣扎坐起,激愤地问道:“谷儿,凶手可抓到了吗?”
杨谷见病床之上,姑母浓妆卸去、披头散发,两颊虚肉被余悸扭曲着,两眼被怒火烧烤着,更见老态,忍不住心疼劝道:“姑母,殿中除了文武百官,便是宫中侍卫、亲信,所用物品从定制到入库,全有太监、侍卫多人监管。此人能将寿烛调换,又能在皇上亲临、文武百官在场的宫中施放火箭,其胆量多大、背景多深,您想过吗?此事即能做下,还有何事难为?害您性命还不是易如翻掌吗?”
杨太后打了个冷颤,久久没有说话。
杨谷接着劝道:“对方能取您命,却只惊不为,可见还顾及‘亲情’二字。对您恨之入骨,却又不忍夺命,只给您警示,让您忖思,这为何因?这人是谁?难道还用查吗?您还不明白吗?”
杨谷话中明显指的是宋理宗赵昀。
杨太后默默无言,一张脸阴沉得像要滴出水来。
“姑母,别查了,放殿中百官、禁兵、侍卫及那些乐工回去吧。如此不依不饶,咱杨家怕要死无葬身之地啊!”
杨太后仰躺下去,闭上了眼。
她无力地抬手摆了摆,让杨谷离去。
杨太后闭目躺着,像一具僵尸,但心中却在翻江倒海。
当日深夜,赵昀前来看望,为保护不周谢罪,并汇报查案情况,声言要认真追查,查不出凶手,就不放殿内所有人员。
杨太后历经沧桑,杨谷的话,自然心中明白。有能力夺她性命而不夺,恨她不死又丢不下亲情,这事明摆着于她垂帘听政有关。害她的人就是讨厌她垂帘听政的人。
她睁开眼,想发泄一通,突然看见赵昀的满腮胡茬子,联想到当年自己参预的、史弥远在废立过程中害死皇子赵竑的毒辣手段,不由得打了个冷颤,将满腔怒火强压进了心的深处。
她变换出平和慈爱的表情,拉着赵昀的手,缓缓说道:“算了吧,贵诚。那么多人,何时查得完,又如何查得清?再说,我平时在宫中过于严厉,打骂下人不少,他们心中有气,如此跟我开个玩笑,吓我老太婆一跳也不是不可能的。为这小事,惊扰百官,闹得朝中不安,我心何忍?”
赵昀见太后如此大度宽容,正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杨太后接着说道:“我老了,身体日衰,难以再为国事操心;你大了,朝政也熟悉了,从今起,将帘撤除,你好自为之吧!”
赵昀正求之不得,当然点头答应。
贾似道利用董宋臣关系,买通了两个负责筹办寿礼的太监,将装有**的寿烛抽梁换柱,与原寿烛掉包,又让宋京假扮乐工,在人群中放了起火箭。听说杨太后被惊吓病倒,宣布撤帘,不再听政,一口窝囊气施放出来,得意地一到晚嘴里唧唧咛咛直哼小曲儿。
人逢喜事精神爽,干床上那号事也特别有劲儿。
这晚上,他与廖莹中几人一起喝了个半醉,正准备爬到楚娇娇身上玩耍一会儿,翁应龙猛然窜进门来。
贾似道偷换寿烛,大闹杨太后寿筵,贾似道、楚娇娇、宋京全都不当一回事,只当是闹着玩。
廖莹中和翁应龙却差一点没有被吓瘫。
宫中爆炸,莫说是封建**时代,皇权至高无上,对皇家稍有不敬就掉脑袋,就是在后世民主社会,如此在国宴上捣乱,不当即丢了脖子上那个稀饭罐子,也得判个死缓或无期徒刑。
他二人读过许多书,又知道官场法典,知道此举乃灭门大罪,一到晚自是惶惶不安,闭上眼便是捕快、禁兵到了身边。
心中有虑,自是警惕百倍。
翁应龙在屋中总是坐卧不安,隔一会儿总要出门察看一番。
也是怕处有鬼,痒处有虱,他今晚刚出屋门,便见屋顶上人影一闪。
他是练武之人,反应自是灵敏,心中一惊的同时,身子已经窜到了院中一丛树秧后边。
他蹲在树秧后向四方察看,果见房顶脊后人影闪动,院外树上枝叶乱摇,且听到有不少脚步声已到了院墙外边和大门前。
“闹宴事发,院子已被包围!”这判断在脑海中一闪的同时,他身子已经直向贾似道房中窜去,哪还顾得打招呼叫喊?
虽说是师傅、亲信,诸事不回避,可这黑更半夜突然窜进来惊扰美事,也有些过分不像话。
贾似道上了火:“干什么?干什么你?没见已经睡了吗?出去!”
翁应龙不仅没出去,反径直走到他床前。
贾似道大怒,探身要打,翁应龙伸手抓着他手,低声说道:“院子被包围了!”
贾似道身子一软,当即瘫在了楚娇娇身上。
欲知后事,请看下回:深夜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