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一章 异国师生(9)

(9)

终于开课了。

一个国民党遗弃的机库临时改建的大教室里,黑压压的坐了一片。莫尔走上讲台,首先宣布保密纪律:“第一条,各位学员只准听不准记;第二条,各位教官讲授中不得涉及大纲以外的任何内容,各专业之间不能互相打听……”苏联的保密纪律果然苛严,听得台下的人直吐舌头。

莫尔的开场白讲完后,负责基础课首讲的苏联导弹营营长契尔年科少校阔步走上讲台,敬了个军礼,没有任何客套话,开门见山的讲道:“三十年代,我军在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大纵深战役理论’,这一理论在世界近代军事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面对德国法西斯的猖狂进攻,我军就是在大纵深战役理论的指导下,赢得了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

众人点头,很多人都知道大纵深战役理论的盛名。

契尔年科继续讲:“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实质可以简单概括为:在单个战略方向上,选择一定范围的纵深,几乎不停顿地组织多次战役,使敌方无法补充休整、调整部署,从而最终达成在该方向上歼灭敌军主力的目的――如果具体点说,就是,先以炮兵、坦克、航空兵等杀伤性火力密切协同,对敌人的整个防御纵深同时实施突击,在短时间内摧毁敌人的防御,在选定方向上突破一个战术地幅,接着,在撕开的缺口内,将坦克、摩托化步兵、骑兵等组成的快速集群军团投放战斗,并深入敌人防御纵深,对敌军加以分割包围实施歼灭性打击,同时,战略航空兵和空降兵对敌后方战略要地实施攻击,摧毁其战争潜力,从而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二战中,斯大林格勒大会战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这次会战德军损失150万人,希特勒被迫转入战略防御。此时,大纵深战役理论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实施。在其指导之下,1944年,我军对德军发动了十次歼灭性打击,解放了全部被占国土。1945年4月16日,我军出动250万兵力,开始强攻柏林,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将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

契尔年科的讲课铿锵激荡,他讲到这里,礼堂里响起了一片暴风雨般的掌声。待掌声逐渐回落下来,契尔年科已刷刷刷地在黑板上划了一张示意图,指点着道:“大纵深战役理论是根据早期的‘连续战役理论’发展起来的,连续战役理论将进攻地带的宽度设定为300-400公里,战役的纵深设定为200公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新式武器的大量涌现,‘大纵深战役理论’在作战的纵深考量上,比‘连续战役理论’前进了一大步。但是,今天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它已经过时了!”

众人忍不住咦的一声。

“原因很简单,因为有了导弹!”契尔年科顿了顿,“如果战斗发生在今天,我们甚至可以直接从这里,也就是莫斯科,向这里,也就是柏林发射导弹,实施‘点穴式打击’、‘斩首行动’,一举端掉法西斯的老巢,从而大大推进胜利的进程。现代战争已经发展成为全纵深的武装对抗形式,苏联军队内已经不再提‘大纵深战役理论’了,‘全纵深同时打击理论’正以矫健之姿登上军事舞台。至此,我们不难发现,从连续战役理论到大纵深战役理论,从大纵深战役理论到全纵深同时打击理论的阶梯式发展,都无一例外地以武器的进步为推动。尤其是,从大纵深到全纵深的里程碑式的跨越,导弹武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导弹是一种新型高科技武器系统,威力之大,超人想象。而且,导弹可以和原子弹结合起来,就是‘导弹核武器’,由于这种武器的无可抵御性,军事家们称之为‘绝对武器’!大家试想:如果我们端坐这里,喝着咖啡,利用导弹就可以轻松地把原子弹发射出去,从而可以把美洲、欧洲的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从地球上抹去的时候,这些国家或国家集团、大西洋彼岸的那些战争狂人还胆敢向我们挑衅吗?!去年,英法联军发起抢夺埃及的苏伊士运河的侵略战争,在解决苏伊士运河问题上,就充分显露出了苏联导弹核武器的巨大威慑力。我们严厉地警告英国人法国人:假如你们不停止在埃及的侵略,我们就用导弹核武器干掉你们!现在每个人都承认,是苏联决定了埃及的命运!或者说,是苏联的导弹核武器决定了苏伊士运河的命运!我们给以色列人写信说,只要用3到4枚核导弹,以色列就不复存在;10枚核导弹足以扫平英格兰!”

契尔年科的讲课再次被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打断。同感于社会主义阵营的空前强大,心中的激动溢于言表。

“导弹武器的横空出世,是武器领域的一大革命!我敢说,它对战争的影响,不亚于欧洲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未来之战争,必定是陆、海、空、天的全纵深全方位作战,是陆军、海军、空军、天军的全面协同。高精尖武器是现代战争的决定性因素,谁掌握了高精尖武器,谁就有了主动权,在未来战争中,用于首战的,也必定是天军!我们苏联导弹部队的口号就是: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契尔年科喝了口水,稍作停顿,接着滔滔不绝的讲,讲导弹在现代军事中的作用,导弹的发展,讲导弹的原理、系统组成、操作的基本知识等等。

突然,莫尔?赫留金站起来疾步走上讲台,以最快的速度刷刷刷地擦掉黑板,气极败坏的道:“学员同志们!我想,我刚才已经强调得非常清楚了,如果你们认为还有再强调一遍的必要,那我就再说最后一次:只准听,不准作记录!听到没有?不准记!”老莫说到这里已经变成了一种激动的吼叫,象一头抓狂的北极熊,“如果连基本的保密纪律和课堂纪律都无法遵守,我想,这个课也就没有再继续上下去的必要了!导弹是高精尖的武器系统,想要掌握和使用它的人,也必须和它本身一样,是严整有序的!”

众人相顾骇然,见讲台上暴跳如雷的老莫,觉得他又可怜又可气。

契尔年科一直孜孜不倦地讲了三个多小时,虽然讲得唇焦舌敝,但仍站得笔直。轮到提问讨论环节,学员们争先恐后起来。

姚大炮首先发问:“导弹虽然打得远,但精度太差;枪虽然打得不远,但百米之内,取上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因此,如果让我选,我首选的武器是枪!搞一发导弹要花几百万上千万,如果用来造枪炮,都能装备一个集团军了!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导弹再厉害,能厉害过一个集团军?而且,导弹发射操作太复杂,这玩意不是从库房拉出来就能打,还要上发射车,发射架,起竖,装燃料,开机,扫描……这一通折腾下来,得好几个小时,黄瓜菜都凉了。我说,能不能搞成枪一样,直接装个板机,到时这么一抠――”他眯斜着眼睛比划了一下,众人忍不住窃笑。

契尔年科道:“不错,导弹号称千人一杆枪。导弹是战略武器,枪是战术武器,这两者各有用途,不具有可比性。但未来的战争,一定是战略的战争,是人和人不见面的战争,导弹的价值就在这里。当然,导弹的操作的确复杂。迄今为止,人类战争史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武器能象导弹一样,被称之为‘武器系统’。复杂源于威力。长矛比木棍复杂,也就比木棍厉害;枪比刀复杂,也就比刀厉害;战舰比渔船复杂,也就比渔船厉害!”

姚大炮争辩道:“听你这口气,将来如果有了导弹,别的都成多余的了,甚至连陆军都可以不要了,是吗?我告诉你,你这是唯武器论!唯导弹论!是错误的!无论啥战争,打到最后,必定是陆军和陆军的对抗,必定是人和人的决斗,也就是说,不管你从几千公里的大纵深全纵深干起,干到最后都得在200米范围内解决战斗决定胜负!我们中国地大人多,来它百十个导弹核武器,不怕,不象日本那疙瘩,卵蛋大个地方,俩原子弹扔下去鬼子就哭爹喊娘的招架不住了,我们呢,先把人藏到山里洞里,让你打,你的导弹核武器总是有限的,等你打完了,就该看我们的了,那就来呗,保证来两个死一双!”

契尔年科淡淡一笑,平静的道:“你说无论是什么战争最后必定是人和人的决斗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这是传统的战争思维模式。我很欣赏西方有位叫克劳塞维茨的战略家,他在著名的《战争论》中一语道破了战争的本质:战争的本质是为了达到一种政治目的――而不象你所认为的必须要从**上消灭对方。用精确制导武器就能快捷地达到这种政治目的,使对方始终处于全纵深瘫痪、全纵深挨打,防不胜防、躲无处躲的被动状态,这种震慑效果会使对方心理防线全面崩溃。用你们中国的古话说:不战而屈人之兵!”

姚大炮正待继续说话,有人突然插话问:“既然导弹这么厉害,那各个国家自然都不甘落后,会不会引发世界性的军备竞赛?”

契尔年科目光如炬,斩钉截铁的道:“对,必须搞军备竞赛,这一点勿容置疑!因为敌人虎视眈眈,形势咄咄逼人。伟大领袖列宁早就告诫过革命者:‘一支军队不准备掌握敌人已经拥有或可能拥有的一切武器,一切斗争手段和方法,谁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愚蠢的甚至是犯罪的!’二战中我们苏联用2700万条性命,换来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就是: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星球上,和平永远是空中阁楼,武器是国家存在和人民生存的根本保障。必须要做军事大国、军事强国,甚至要不惜一切代价做超级军事大国。血淋淋的历史告诉我们,不重视血的教训就要流更多的血!美国人把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的那天,宣布为他们的‘国耻日’!美国和苏联的军备竞赛早就已经开始了。别无选择,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人不会永远住在地球,因为地球迟早是要被毁灭的。所以,军备竞赛不仅仅在地球,还将在太空……”

这个话题太沉重,甚至太可怕了,教室里突然陷入了一片死寂。;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