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一百二十四章 北京城

ps:求推荐,求收藏。

----------------

与徐世昌达成协议后,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第二天,陈敬贤率兰芳军政大员在总督府接受了徐世昌宣读圣旨。

徐世昌手中的圣旨其实是在北京拿的空白圣旨,上面盖着皇帝玉玺印章,剩下的内容随徐世昌添。这也是徐世昌出使兰芳前跟载沣讨要的。

其实,徐世昌能从载沣那里要出空白圣旨,也不光是徐世昌有这么大的面子,实际上主要是载沣也拿不准兰芳能不能顺利归附。要是惹恼了兰芳这个“强国”可就得不偿失了。这才授予了徐世昌“全权处理兰芳宣抚”的大权。

兰芳削国为省,任命陈敬贤为大清南洋王兼兰芳巡抚,赏黄马褂,赐双眼花翎、紫缰。加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衔。

除陈敬贤外,其余如陈嘉庚、赵亮、雷鑫、冯如等皆有封赏。

雷鑫成了兰芳陆军提督,至少在官面上,清廷只承认雷鑫是兰芳陆军的最高官员。

赵亮受封为海军提督。其余总兵,道台之类的官员也赏赐了一大堆下来……

本来像是陆军中赵亮,雷鑫等还有一众军校生毕业的军官是不同意兰芳归附大清的,甚至准备在徐世昌宣旨时“大闹”一场,可陈敬贤事先早就打好招呼了。苦口婆心的规劝了一番,告诉他们现在跟大清闹翻,兰芳首先得动乱起来。让他们“暂时隐忍”,等回头收拾了兰芳那些“叛徒”后,转眼间咱们兰芳再独力出来。这才勉强安抚了“少壮派”们。而现在也没办法告诉他的雄狮计划,说了大家也不信,谁知道明年清廷真的会挂掉吗?不会是说笑吧!

徐世昌成功“招抚”了兰芳,又逗留了两天,然后在赵亮亲自驾驶的旗舰衡山号的护送下返回北京。

陈敬贤亲自送别徐世昌,遥望着远去的衡山号,陈敬贤冷笑连连。

“兰芳并入大清?这样也好,在等一年之后,武昌起义时,老子正好有借口‘平乱党’。”

送走徐世昌后,兰芳只是在总长府门前升起了一道大清的龙旗,这样就算宣布“归顺”大清了。至于那些朝服、黄马褂之类的东西陈敬贤连看都不看,直接吩咐人扔到垃圾桶里。

不少接受大清册封的兰芳官员都订制了朝服,本来以为兰芳成为大清的一个省,他们办公时自然是要穿“公服”的,可是见陈敬贤不穿,慢慢的这些人也回味过来,只穿了两天的“公服”上班,之后便无人再穿了。

陆军已经彻底控制在手中,先一步就是清理政府部门与海军中的“清狗”了。

陈敬贤一方面抓紧海军军校学生的“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抓紧往海军内部“掺沙子”,加大培养忠于自己的力量。

10月,兰芳政治大学成立。招生820人,这也意味着陈敬贤终于开始培养绝对忠于政府、军队的培养。

……………………………………………………………………

北京城。

一场秋雨似乎是笼罩了整个北中国。天子脚下地四九城内,也是一片雨声淅沥。

在南洋时只穿一袭夏装,可到了北京城,徐世昌就不得不换上了皮裘,仿佛不胜这晚秋的寒气。

窗外传来地是雨水打着屋檐的声音,声声入耳,却又声声凌乱。

“乱臣贼子!真真的乱臣贼子!”

载沣的咆哮震荡在整个西暖阁,连外面的雷声都掩盖不住他尖锐的声音。

“徐世昌,这算是什么?南洋王。”

年轻气盛的溥伦立刻跳了出来,指着徐世昌的鼻子骂道:“老贼,你这勾结外人谋害大清的老贼子,谁给你的权力让你给咱们大清填一个藩王的!”

载沣发脾气的时候徐世昌一直端坐凳子上闭目不语,可等到溥伦跳出来了,徐世昌的眼睛立马睁开了,瞪了一眼溥伦,也不用说话,光是徐世昌的气势就把溥伦的嚣张气焰彻底压了下去。

徐世昌根本不稀罕搭理溥伦这个“小毛孩子”,他颤悠悠的道:“诸位王公大臣,有谁知道兰芳的军力的?陆军有多少人,装备如何?海军有多少艘战舰?其战力如何?”

徐世昌这一问,还真让这些王公大臣们抓了瞎。

载沣看了看肃亲王善耆,善耆瞪着那橦,那桐眼巴巴的瞅着载漪,载漪又把目光望向巴龙。巴龙站起来咳了一声,道:“兰芳有陆军十万!”

溥伦“切”了一声,不屑道:“才区区十万人!”

巴龙继续道:“他们用不到五万人就消灭了东洋两万人!且损失不足千人!”

这些溥伦不说话了。西暖阁里的诸位王公大臣大感震惊。

巴龙接着道:“兰芳海军有大小战舰近百,连东洋人的舰队都打不过!前一阵子东洋人最大的五艘铁甲舰也是被兰芳的海军打沉的。听说要不是西洋人合在一块不让兰芳打东洋,怕是现在兰芳可能都打倒东洋了。”

气氛一凝。大家都会算账,这笔账很简单,一算就知道了。

大清打不过东洋人,而东洋人打不过兰芳,那不就是说兰芳可以轻易打败大清吗?

徐世昌对隆裕太后拱了拱手道:“太后,若不是老臣豁出一张老脸,怕是兰芳已经和大清宣战了!”

一语既出,顿时吓了王公大臣们一大跳,隆裕也惊得浑身一哆嗦。

她失声问道:“兰芳真的这么厉害?”

徐世昌答道:“太后您想,连英法德俄这么厉害的列强都愿意承认兰芳是独力的国家,他们的战舰也不敢随意闯入兰芳海域,兰芳的实力就可见一斑了。”

隆裕不再言语了。

整个西暖阁除了外面滴滴答答的雨声就只剩下徐世昌一个人的声音了:“兰麾下芳军力强国大清数倍,若不是其多为我大清子民,如此苛刻条件,岂能说动兰芳举国归顺?换做他国,就一个藩王,就一个藩王都是对他国的侮辱。诸位可知,兰芳陆军中多为南洋弃民,对我大清本就心怀怨念,不来攻打我大清已属幸事。反倒是我大清,招抚国力、军力皆强于我大清的兰芳,本就强人所难,不把条件抬得高一点,谁肯归顺?就是这个条件,还让兰芳众多军将不满,要不是今兰芳巡抚陈敬贤等人强行压制,怕是早就起兵来攻了。”

接着徐世昌又献宝式的夸大自己在这次招抚兰芳之中的作用,又力压兰芳诸多“反对派”,于巡抚之上设一总督压制兰芳。并且为避免兰芳“降而复反”。自请为兰芳总督,靠着他在兰芳文武官员中的威望,来巩固对兰芳的控制!

陈敬贤把兰芳“反对派”的力量夸大无数倍,又一再强调兰芳的“强大”,与争取兰芳归顺的“不易”。

满朝的王公大臣们知道兰芳的“强大”后,顿时暗暗庆幸,认为就这样得到兰芳自己还占了大便宜呢。不就是兰芳巡抚的权力大一点吗?总比惹得兰芳攻打大清好吧。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