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一百二十章 海军要分裂

ps:求推荐,求收藏

--------------------

陈敬贤在台上也是得意非凡。新成立的近卫军的规模比第一军二军要小,另外战斗力暂时还无法媲美第一军,可是拥有这么多接受过军校正规教育的学员为骨干分子,相信战斗力的提升将很快超过第一军二军。

接下来就是一期学员宣誓效忠总长,捍卫兰芳的宣言了。热血沸腾的宣誓完毕,随着司仪官的一声口令,盛大的阅兵仪式开始。

一期毕业生学员组成了十二个百人方队,跟随在军校仪仗队后面,迈着坚定的步履走向主席台前,接受台上军校校长兼兰芳总长陈敬贤的检阅,整个军校队列朝气蓬勃,雄心万丈,赢得主席台和四周数万观礼军民的阵阵掌声。

仪式在正午结束,陈敬贤又在学员们的簇拥下在拥挤的操场上四处游走,与学员们一个个热情握手谈笑话别。

此时的陈敬贤,完全超水平发挥了他的口才与才智,妙语连珠,到哪儿都和学员们打得火热,到哪儿都会引一阵阵无羁的畅笑。

眼看时间飞逝,陈敬贤才在随员的催促下与一期生们依依话别。

在陈敬贤的全力支持下,近卫军的建设连开绿灯,不到一个星期就完成了整编,军校毕业生大都担任了连排长的职务,也有少数成绩优秀的毕业生担任团长的高职。至于师长、旅长的职务,由于学员们资历不够,就算陈敬贤也不能提拔得太过了。只能先空着师长、旅长的位置,等过一段时间再从中挑选合格的人才任命。

兰芳近卫军成立的速度异常迅速,在许多兰芳的军政要员都来不及提出自己意见时就已经宣告组建了。

军校生提前毕业,在兰芳陆军完全可以守卫国土的条件下,陈敬贤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就组建了近卫军,这种抓军权的举动终于让兰芳的一帮官员们感到了一丝紧张的气息。

兰芳政府中官员多是从清国来到兰芳任职的,许多人对大清还有着深深的眷顾,这次听闻徐世昌代表朝廷来兰芳招安,大多的官员都是本着欢迎的态度的。

搞政治的人都不傻,风吹草动就能嗅出许多问题来。从徐世昌要到兰芳来的消息传出后,接着成立的近卫军,根本就没有北洋系统的人担任任何要职。

所以很轻易的,众多亲向清廷的“回归派”官员就判断出,这是总长在有针对性的开始布局了。为的就是抗拒“大清”的“招抚”继续当他的“一国之王”。

“回归派”很气愤,认为陈敬贤抗拒朝廷的好意是破坏国家统一的分裂分子,可他们压根就有意忽略了,兰芳自始至终也不是大清国的领土。

总长大人是毫无疑问要抗拒与大清“合流”的,想要和平的投入“大清的怀抱”已经不可能了。

陆军现在被陈敬贤以及他手下的“**派”把握的死死的,剩下的唯有海军还没有被陈敬贤完全掌控在内。

兰芳海军继承的是北洋海军。从军官将领到普通的水兵,除了陈敬贤在智利培养的海军将士,另外就是陈敬贤狂买军舰造成海军将士严重不足,陈敬贤只得到大清挖墙角直接从北洋海军中挖来兰芳。现在兰芳海军的副司令,以前还都是北洋的指挥一艘战舰管带官。从先天上,他们对于“回归”大清朝廷是不抗拒的。

所以,“回归派”们很自然的就把算盘打在了海军身上,希望付德胜这些北洋的老人能站出来讲句“公道话”,“劝劝”总长大人,都是大清的子民,如今正有一个“献地归国”、“名留青史”的好机会,干嘛非要当破坏国家统一的“历史罪人”呢?

付德胜为首的海军派系也从陈敬贤插手陆军中发觉了他的意图。海军上下很苦闷。他们中很大部分人都是从清国来的。家,根子都在大清。谁都想风风光光的回家。让乡亲们看看自己风光的样子。那些军官们更是怀念着衣锦还乡的风光。可看总长的意思,似乎并没有“回归”大清,做大清官员的想法。

海军将士们当初肯来兰芳,大多都是希望跟着陈敬贤重建北洋海军,打败日本为甲午雪耻的。如今兰芳已经跟日本海军打了一仗,还一口气击沉了日本海军五艘最庞大的战列舰,这让不少海军将士觉得大仇已报,在兰芳没什么好留恋的了。还不如回家混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呢。

怀抱这样想法的军官不少,甚至占据了兰芳海军的五六层。个别的舰长甚至也动了把军舰开回大清“邀功请赏”的心思。

正赶上陈敬贤收拾了陆军,海军上下看在眼里,立刻觉得北洋兄弟们被排挤出陆军系统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总长这是要跟大清划清界限啊。

这个时代的人受传统儒家观念影响,加上满清奴化教育的成功,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汉人都已经认同了满清正统的地位。

对满清朝廷可谓“忠心耿耿”君不见义和拳运动之时,拳民喊的口号就是“扶清灭洋”吗?再后来·经过西洋的不断入侵,影响,清朝人渐渐受了西方风气影响,这才有一少部分人提出了“驱除鞑虏。还我中华”的口号。可一开始这个观点并不被大多数人认同的。到了民国时期,经受过这么多年的教育,解放,可还是有不少“遗老遗少”对大清的统治念念不忘。甚至张勋就搞了一出“复辟”的闹剧。

要知道,那些对满清统治念念不忘的人,绝大多数可是汉人啊!

现在的满清还没有到后来那种“无药可医”的地步,因此兰芳有很多人希望归入大清的统治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已经认同了满清朝廷的统治。要是不做奴才还真有些不舒服。

陈敬贤改革陆军之后,海军将校怕自己也被陈敬贤给顺手“搞掉”,心中惧怕不已,要是没有了兵,没有了军舰,以后回大清还如何能得到朝廷的重视?

于是一部分人就开始筹划着把军舰开到大清,投奔“明主”的算盘。

9月10日,海军将领王乾贵、侯胜初、蔡宏、邱德宝等趁海军主将赵亮,付德胜不在之际,突然率一级巡洋舰长江号、黄河号、珠江号。二级巡洋舰长天津、上海号,以及汉阳号,九江号驱逐舰驶离军港,意图开赴清国,投奔大清朝廷。

舰队守卫海口的炮台守军没有接到战舰外出的统治,因此立刻封锁海口,同时通知赵亮。

赵亮闻讯,立刻匆匆赶来,凭着他的威望好说歹说算是把曾润之等人劝了回去。

下午,陈敬贤下达总长令,曾润之、过佩松、段炎朋、刘子安等海军将领无故叛逃,暂停一切职务,接受军事法庭审判。

宪兵队开入海军驻地,引起了海军全体将士的反抗,八千多海军将士群情激涌,“高喊着“曾润之、过佩松、段炎朋、刘子安无罪”,拦住宪兵队不让抓人。一部分军舰升炉加温,准备强行冲出军港。

陈敬贤立刻命令近卫军两个师的兵力向海军基地移动,同时一个师的兵力强占海口,封锁河道、海口。堵住海军的出海口。

眼看着海军就要分裂,赵亮,付德胜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付德胜留在海军基地调停,赵亮急赴总长府斡旋。

下午三点,陈敬贤妥协退让,下令近卫军收兵,同时海兵们也在赵亮、付德胜的努力下回归军营。暂时偃旗息鼓。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