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正文 第三十九章 平地一响雷

“王彦的新宣言,电影《疯狂的石头》!”

这是**娱乐版块的头条标题,他们如约地登出了和王彦做的专访。这一期报道上市后不久,这篇专访报道就出现在网络上,然后迅速地被四处转载,原先受到过【青春诗集】影响的论坛,都火热地讨论了起来。毕竟【青春诗集】还在热销,现在全亚洲销量大概在五十三万张左右的数字。王彦现在的人气尚没有散去,还是有很多粉丝的。

反正关注着王彦的人,现在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他要拍摄一部电影,名字叫《疯狂的石头》,内容是一部黑色幽默的喜剧。对了,为了制作这部电影,他投入了他全部的收入,和晨光公司一起投资三百万,拍摄这部他非常有自信的电影。

不过媒体们关注的重点,不是他的身价,几百万拍摄一部电影没有什么好稀奇的,中国从来就不缺小成本电影;每年都有无数的电影拍摄,可是能上映有多少?媒体们关注的是王彦,他第一部电影,黑色喜剧?!电影人们都吃了一惊,王彦演电影不稀奇,出奇的是他拍电影,而且还是黑色喜剧片!现在国内的市场如何?萎靡不振。大家对这个都一清二楚。大片尚且难以定论,更不要说极需生活阅历的黑色幽默电影,之前在国内可没有成功的案例!

黑色喜剧片?他说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期望很高?很高的定义是多少?收回成本还是成为另一个奇迹?

虽然娱乐媒体们还没来得及评论,但网络上对这条新闻的讨论已经在进行了。“说实话,这部电影让人担忧,也许在未来,它会给这个年轻气盛的20岁歌手带来一个教训,告诉他,电影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这个评论的话已经算客气了,很多评论直接出言讽刺:“大概他是受到了被大学休学的刺激,所以怀念辛苦的生活?想要拍一部关于平民生活的电影?但他懂得拍电影吗?没错,他在燕京电影学院读过,不过他只是读了一个年而已,他可能连和胶片的区别都分不清楚……”

只用于彩色底片,正片不用。是现在发行拷贝而用,供电影院放映。王扬当然分得清了,他没有理会这些声音,大众的质疑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如果他继续唱歌的话,他们兴许会说“期待”,他还是未来之星;但他拍摄电影,他们就会态度大变,他不再是前途无量,就是一只在找死的扑火飞蛾而已。

他这只飞蛾会不会死、懂不懂拍电影,等未来用事实来证明。虽然和媒体吵嘴是宣传方法中的一个,但他不喜欢用。再说《疯狂的石头》可是久经市场考验的,差不多十倍的利润让人疯狂,豆瓣网上的评分高大8.1分。2006年这个分数可不是像2011年那样掺有水分。

不过王彦之前对沈楠的肯定成为了现实,在**娱乐版的这篇专访报道里,沈楠花了大篇幅去描写王彦的电影。这也让王彦认为以后可以和沈楠多接触,毕竟一个艺人他也需要一家媒体来当自己的喉舌。

晨光公司的董事长办公室里,王彦坐在旋转办公椅上,看着电脑里的报道,津津有味。只见版面的一大半,都在描写王彦的电影和他的想法,末了记者总结道:“很多人都说王彦在飞蛾扑火,他狂妄无知。可是我并不这么认为,在记者于他交谈的短短半个小时里,能感觉到王彦是一个成熟稳重的成年人。就如他而言,他是学电影的,他爱电影,所以他选择去尝试。王彦出道短短的几个月,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惊喜,他的才气,他的温和还有他带来的享受和奇迹。请大家不要忘了,王彦的MV是他自己导演的,虽然MV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可至少代表了原来这个青年一直在为梦想而努力。记者愿意相信,一个这么执着而富有活力的人是可以创造奇迹的,也愿意去等待他的下一个高峰,那么大家是不是尝试着多给他一些期待而非污蔑呢?……”

说的好啊,知我者沈楠也!王彦拍着桌子大笑。不过看到后面他就笑不出来了。

后面的三分之一都是有关于王彦的八卦采访,其实这也难怪,他没有接受过任何媒体的专访,这次好不容易能得到这个机会,要是连一些八卦都不问的话,沈楠回去自然也吃榔头。

只见一个很大的版面上,都被“你有女朋友吗?”“你谈过恋爱吗?”“你喜欢什么样的女生?”所侵占。王彦想起昨天沈楠的样子,没想到这个看起来这么平静的青年,八卦起来和一些狗仔队没什么两样。

而王彦的回答,则都是“没有女朋友”“没谈过恋爱”“没有特别的标准,看感觉”之类的话,事实上他的确没有说话,这辈子还真没谈过女朋友,未来的自然不能现在算。

看了一会报纸,见金渊还没有进来,王彦只好拿起电话拨给他,希望他能尽快的解决演员的问题。

事实上,那天王彦和金渊讨论完之后,就将大部分的演员名单给他,其他的角色倒是可以找找群众演员,反正也不是什么重要的角色。而王彦给的那几人除了徐铮,郭滔还有些名气,其他的都是草根。金渊找他们倒不是怕他们不来,而是找的辛苦,这些都没有签约的演员,偶尔冒个头,之后就不见,的确不是那么容易找到。

在中国拍戏自然不像在美国一样,你可以给(美国演员工会)或者(美国电视与广播演员联合会)发一个发通告,然后人家都安排适合的人选让你来挑。中国一般除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小角色可能会在群众演员或者在各大经济公司挑。

大部分的角色都是导演或者制片方决定的,他们会通知自己心中中意的人选过来演。就想王彦现在一样,他觉得这几个角色谁来演,那么直接找人就可以了。而不是弄一个什么盛大的海选,那在人家眼里就是作秀了,君不见《红楼梦》多么宏大的海选场面,结果扑街扑到死,沦为笑柄。

都说中国或者说亚洲的娱乐圈黑,潜规则无数。王彦认为这不是地域性,这是制度的问题。美国现在还有潜规则么?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很少。因为他的制度决定了他的现状,各种公会的成立,和制度的完善。演员不再和电影公司签雇员约,而是变成了签片约,从上司下属变成了合作关系。而且无论是导演还是制片方亦或者投资方他们都没有权利去决定由谁来演。面试考官一般需要,导演,制片人和演员工会的经纪人三方组成,多方制衡的系统,很好杜绝性-交易的现象。

国内则不是这样,国内除了几个大佬级的导演可以随意的拉到投资,其他的导演想要钱可以,你安排我指定的人去演,所以投资方的权利甚至大过于导演,那么就造成了投资方可以随意的玩弄一些想要出名的女性。投资方自然不可能将全部的角色都安排好了,那么剩下的角色,导演一人说了算,那么就变成了,你想演戏可以,只要你的床戏演得好,那么就可以上。

归根结底在于我们依旧处于以人治天下而非是以法治天下的制度。王彦看不惯,却无心想要去改变,因为他没有这个能力。非是他一人之错。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