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狂龙式重型轰炸机、空军编制

【狂龙式】重型轰炸机

性能以1917年的“汉德利·佩奇v/1500”为原型,性能略有改动。

描述:

双翼木结构布局,密封座舱,有明显上反角和6组翼间支柱,两台发动机装于稍稍缩短的下层机翼上。主起落架为2组,每组双轮。飞机有领航仪器和轰炸瞄准仪,采用电动投弹器。

引擎:四台龙脉2―500型发动机

机组:9人,(机长、副驾驶、投弹手、领航员、通讯员、顶部炮塔机枪手、左侧机枪手、右侧机枪手、尾部机枪手)

座舱:机舱内置

起落架:可收起

长度:20.5m

高度:4.57m

翼展:31.5m

机翼结构:双翼

空重:9840kg

正常起飞重量:13711千克

极限起飞重量:15261千克。

最高时速:280km/h

巡航速度:228km/h

理论最大升限:8600m

最大航程:1780(载弹2吨)/2082km(载弹1.2吨)/2696(空载)

武器装备:6至10枚总重1200至2000公斤的炸弹,五挺龙渊机载型机枪(机头、顶部、尾部、飞机左、右侧)

【帝国空军编制】

1、中队(连级):怒龙、暴龙、雷龙三种作战飞机以24架为一个中队,狂龙重型轰炸机8架为一个中队,翔龙侦察机8至16架为一个中队,天马运输机4至6架为一个中队

2、大队(营级):

下辖2至3个飞行中队,1个机务中队(连级)。

3、联队(团级):

下辖2至3个飞行大队、1个机务大队(营级,由3个机务中队组成)

根据作战需要,作战联队可以由单一机种合编,也可以多机种混编。

4、帝国空军师。

下辖3至4个空军联队(正团级),1个侦察机中队(连级),1个运输机分队,一个教练机分队,2至3个场站(正团级),1个雷达营(正营级),1个通讯营,一个直属机务营(解决各联队机务营无法解决的问题);场站是负责机场各方面的保障由各业务单位和若干个连队组成,场站和飞行联队同级,工作相互独立互不领导互不干涉。

【注】帝国空军由各军区所辖空军部队和海军航空部队组成。一般而言,每艘航母舰载机为一个独立联队,2至3艘航母为一个海军航空师,各军区所辖空军部队基本以师为编制。

【一战重型轰炸机代表】

(1)、俄罗斯“勇士”系列轰炸机――世界上第一架重型轰炸机

发明世界上第一架重型飞机的荣誉应归于俄国的西科斯基(他后来移居美国,成为水上飞机和直升机的著名制造家)。1911年,他就开始了这方面的设计,1913年5月,一架命名为“俄罗斯勇士号”的四发双翼“巨型”飞机顺利完成了多次试飞,它成为后来的俄国重型轰炸机“伊里亚·穆罗梅茨”的原始雏型。

1913年底,“伊里亚·穆罗梅茨”(下简称伊机)试制成功,1914年6月完成了著名的彼得堡――基辅长途飞行,其中,用8小时进行从彼得堡到俄尔沙之间700千米的不着陆飞行,在回程中,从基辅至彼得堡只用了13小时,这是当时的世界记录。后来,该机还创造过数次世界记录,其中包括载客飞行(10人)的高度记录(2000米)。在军用型中,还首次利用散热空气导入座舱御寒,并安装了照明电灯和“重炮炮架”。

伊机采用双翼木结构布局,密封座舱,四台水冷却的活塞发动机装于稍稍缩短的下层机翼上,翼间有8组支柱支撑。四个长筒形油箱高悬在发动机短舱的上方。主起落架为2组,每组双轮。座舱集中在矩形断面的长机身前端,乘员有4―8人,配备8挺机枪自卫,也试用过76毫米重炮。机身内可挂400千克炸弹,超载时可挂800千克。飞机有领航仪器和轰炸瞄准仪,首次采用电动投弹器。“伊里亚·穆罗梅茨”是世界公认的第一种四发动机重型轰炸机。

伊里亚·穆罗梅茨主要有三大改型:a、v、e型。a型1914年制成,机身侧面有一些机窗,有两个浮筒,用于教练,4座,无武装。装备有100马力的“百眼巨人”发动机2台,140马力的“萨姆尔松”星形空冷发动机2台。v型1915年制成,机头较钝平,装150马力“日光”型发动机4台,尺寸比a型略小。拥有3~7挺机枪,可载弹522千克。飞行员风挡为地铁机车头双方窗形式,很易识别。e型是1917年制成,有多块玻璃镶成的大型蛋形机头驾驶室。装备4台270(一说220)马力的法国“雷诺”发动机,尺寸为诸改型中最大者,时速可达137千米,总重7000千克,升限4000米,续航时间5小时,带7挺机枪和800千克炸弹,乘员7人,航程540千米。

(2)、英国“汉德利·佩奇”系列轰炸机――引领重型轰炸机的潮流

1915年,为更有效地遂行轰炸任务,英国皇家海军部航空处处长莫里·休特呼吁发展一种陆基型的双发大型轰炸机,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汉德利·佩奇公司为此适时推出了早在一年前已投入研制的0/100型飞机。该机的原型机于1915年12月18日试飞,1916年9月正式装备皇家海军航空勤务队,成为大战时期英国轰炸机的代表作,并和德国的“哥塔―g”一起,成为战时两大杰出轰炸机型号。汉德利·佩奇0/100和它的改进型0/400是一种比德国“哥塔g”轰炸机大一些的重型轰炸机,但都是为空袭敌后重要军事目标及交通枢纽而设计的,载弹量比“哥塔g”大162%。

外形

0/100、0/400轰炸机采用木质结构加布质蒙皮,双机翼正常布局,有明显上反角和6组翼间支柱,且下翼比上翼短一截。有意思的是,为使这种非金属结构飞机在恶劣天气中和夜间免遭侵蚀,机翼的外段可90度向后折叠,便于英军标准野战飞机库的收纳,这在大型飞机中是极其罕见的。该机有一个矩形断面的长机身,机月复向头尾两端上斜。机头端是射手兼投弹手座舱,这在当时重轰炸机中是通用的布局。紧接着是一个并列双座座舱,是飞行员和领航员或机械师的座席,都呈敞开形。0/100和0/400飞机有两枚平尾和两枚垂尾,保证了长途飞行中的平稳性。起落架为并列四个单车轮,另带一个尾橇。

武备

在机身两侧,上下翼之间,装有2台罗·罗公司“鹰”水冷活塞发动机的短舱,在中央翼下方,通常可挂8颗113千克炸弹,机上自卫机枪有4~5挺。

动力

0/100的原型机暂装200马力的“依斯派诺·西扎”发动机4台,但每2台前后串列装入一个短舱内。成批生产型改装2台“鹰”2发动机,12缸,直列v形,水冷,单台功率250马力。第3架0/100在1916年11月从工厂飞往海军航空队第5大队报到的途中不慎误降在德占区某地,使德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敌对国一架最先进的大型军用机,遂取名“女将”后并入现役。于是日后便有了哥塔g是0/100的翻版之说法。

0/400是0/100的改良型,主要改进在于发动机功率的加大。由于换装了各种“鹰”发动机,使性能不断有所改善,如“鹰”8式发动机的功率为350马力,较早期发动机功率增加了40%。此外,0/400增设了后机身机枪1挺,油箱也从发动机短舱内移往机身中,这是外观上的主要区别之处。有一架0/400被改成皇室人员6座豪华专机,取名“银星”,机身侧面可见大型方窗一个。

美军也引进了0/400,并在新泽西州的标准飞机公司内自行组装出107架,从而学到了不少大型飞机的制造工艺,其发动机改用国产的350马力的“里巴莱”。后虽又追补订购过1500架,但因战争终止而取消了合同。1921年,美军还利用0/400在阿伯汀武器试验靶场上试投过大型炸弹。

英国在战争末期曾改装过12座的运输机,战后,作为剩余物资的0/400又被改装成客机,顺应了20~30年代民航大发展之需要(也是当时一种改装潮流)。有4架在汉德利·佩奇民航公司内于1919至1920年间用于航班飞行。

战史

1916年11月,0/100首次参战,1917年,皇家空军建立41联队,其中的2个中队装备be.2b和dh―4轻轰炸机,另有一批全新的0/100也不断加入其行列。1917年10月,41联队投入战斗,1918年5月,又扩充了2个中队进入该联队,遂易名皇家空军第8旅,主要任务是对德国城市的昼间轰炸。同年6月,该旅已成为皇家空军独立军的核心力量。0/400飞机也成为此后几十年间皇家战略轰炸机的先驱。

改进

汉德利·佩奇公司在战争末期开发了v/1500大型轰炸机,又叫“超级汉德利”,可挂1542千克炸弹,行动半径可抵达柏林,但未投入使用战争便已经结束。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