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248章 小心吴芮造反

九大家族都收到第一笔土地出让金,剩下的逐年支付,都有协议在手,盖着王国大印。

张义忙碌起来,但忙而不乱。

先拿土地来说,测量、接收和重新分配是一个繁琐的工作,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丝毫马虎不得。

张义成立土地管理会,拟定出执行细则,在官员和家族的协助下,把工作落实到位。

与此同时,集体农庄应运而生,根据地域把农户组织在一起。管理方式类似百姓之家,负责人由农户选举产生,安排大小事宜,耕牛和农具等统一调度。

原来分散的农田连成一片,有农业专家指导,增加新式农具,选用优质的粮食种子,并开凿水井,修造灌溉设施。如此一来,大大的提高了效率,粮食增产最少达到一倍以上。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原来农民没有地,没有余粮,辗转流离挣扎在贫困线上。并入集体农庄后,都得到宅居地,还得到国家的各类补助,解决了生存问题。人们看到希望,无不欢欣鼓舞,积极的投身到劳作之中。

刘恺大王知人善任,张义首辅年轻有为,小柳公主提供无息借贷,王室的美誉度达到顶点,得到百姓们的衷心爱戴。

变法从长安城开始,像浪潮一样席卷全国。

唯一的缺憾是,吴氏家族始终没有配合,既不表态支持,也不表示反对,借口吴芮丞相生病,出让土地一事只能等他病好再议。

张义知道,这不过是一个借口。

吴家占有土地10万余亩,人口30余万,在中华王国微乎其微,几乎可以无视他们的存在,不会影响大局。

只是让人看着心烦罢了。

……

张义本想忙完这段时间,再腾出手解决吴芮的问题。

考虑到吴芮是功臣,张义并不想动用武力,贸然诛杀元老,对大王也好,对张义也好,都不想轻易做这种事。

假如吴芮是知趣之人,看到土地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各大家族支持,百姓们都满意,吴芮应该回心转意才对。

但吴芮选择了闭门不出。

朝中的吴姓官员,也都采取了消极对抗的态度,他们偏偏占据着要职,于是张义给予撤职或降职的处分。

长安显赫一时的吴家势力渐渐的销声匿迹。

随着土地改革的深入,张义又发现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吴芮经营多年,党羽遍布全国。长安城的官员听从张义的调度,但各地的官僚体系依旧掌握在吴芮的手里。

短时间内,张义不可能把数千名官员全部撤换,那样的话大半个国家就会陷入瘫痪。

大大小小的官员们阳奉阴违,安排的工作也会做,只是寻找各种借口,效率低下。

对此,张义派小龙带领刑部官员微服私访,搜集官员们违法渎职的罪证。同时成立大学堂,选拔人才,亲自训导,建立新的官员队伍。

这两件工作完成后,就能进行一次大换血。

……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晚上,张义兄弟在自家宅院里聚会。

“吴芮丞相曾想染指军权,被大王警告过,义哥要当心,这个人向来居功自傲,不可一世,我就怕他造反。”王正大将军说道。

“吴芮丞相和刘广大将军关系如何?”张义问道。

“两人素来不和。”王正回答道。

“没有军队的支持,他拿什么造反?”萧寒说道,“不过,要提防他把吴家的壮丁组织起来。”

“吴家30多万人,顶多能组织起5万人马,还没啥兵器,有什么可怕的。”石敢当大大咧咧道。

“就是,他敢造反,就让他人头落地。”牛犇毫不在乎道。

“吴芮一家造反必败无疑,我们派人盯紧吴家的动向,一旦有人马聚集就立刻镇压。”小龙思谋道,“但是咱们不能大意,我看吴芮那个家伙不会如此愚蠢,拿鸡蛋碰石头,要提防他另有阴谋。”

“小龙言之有理,咱们要做好军事准备。”王正说道,“如今大军主力驻守北境,国内空虚,长安只有三千御林军,一旦吴家四处闹事,我怕兵力不足。”

张义知道,这三千御林军都是老兵,追随大王南征北战,堪称王国精锐中的精锐,忠诚可靠,战斗力极强。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