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4章 一六八三,神州东渡

对峙的汉番众人已经疏散,其中百里送葬的大多数番民将留在城外就地祭拜,并会每日分批进入城内郑府致哀,直至郑克臧最终入土为安。

先前又吵又闹又惊慌的汉民现今则分列在城内主要街道的两侧,听着送行队伍中乐人演奏的哀乐,目送郑克臧的尸棺运回圭谷郑府。

其中不少人甚至为死者啜泣流泪,悲陈郑克臧之功绩。

仅凭这一点,就不难得知郑克臧主政扶桑十余年间可谓深得民心,这也是郑克塽集团始终不敢轻举妄动的一大原因。

走在棺材的后头之时,郑克殷也趁机在脑海中梳理一些相关的情报——

大约是在永历三十三年(西历一六七九年),明郑之主、延平王郑经派庶长子郑克臧远赴大洋彼岸的扶桑殖民地,接替前任殖民使杨朝栋,主管扶桑殖民事宜。

也正是在这一年的晚些时候,年少的次子郑克殷也由郑经所信任的兵官陈绳武一同携往扶桑。

郑克殷仍然记得,当时年仅十三岁的原主在远渡万里重洋时经历了多少艰辛。

茫茫大海之上,晕眩、呕吐、恐慌皆是常事,在原主记忆中无比深刻。

历经近三个月的海上苦旅,陈绳武与小郑克殷一行人在郑克臧之后,抵达扶桑殖民司辖地首府金门城。

之所以叫金门,一是为了纪念郑氏在福建沿海不断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战略重地金门岛,二是从沧海(太平洋)进入烟涛湾(旧金山湾)时要经历一道海峡,宛如金色的大门向明人敞开。

当年的小郑克殷,便是兴奋地在甲板上看着舰船驶过金门海峡,进入湾区,最终停泊在金门城以东的海港,燮莲渡。

[注:“燮”音同“谢”。]

令现在的郑克殷无奈的是,原来那不学无术的二公子对于政事缺少关心,以至于掌握以上记忆以后,他仍然难以通过搜寻记忆去解答一个重大问题:

明郑到底是从何时起、为何、如何殖民北美洲加利福尼亚之地的?

他只知道,当年小郑克殷抵达扶桑殖民司辖地之时,金门已是一座不小的城,而不知其数的汉民已围绕着金门开阡陌,筑沟渠,事农桑,安居乐业,俨然世外桃源。

能够熬过长达近三个月的海上苦旅活着上岸的,可以说都是妈祖显灵护右的幸运之人。

塔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