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一〇三、奏对

紫禁城的建筑布局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清代改名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朝廷举行典礼和仪式的场所;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私人的家庭居所,内外的交界点便是乾清门。

正午的乾清门,阳光洒在单檐歇山屋顶的五间朱门和两侧的八字琉璃影壁上,连同汉白玉须弥座的凋石栏杆,显出绚美明丽的流光溢彩。抬眼望去,外朝三大殿的恢宏疏朗到此变得紧凑沉敛,后三宫的建筑形制类同外朝,但阔度减半,自然形成一种庭院森森的幽深之感。

一个四十上下的中年人,头戴乌纱,身穿二品大红团花官服,立于汉白玉台阶之下,双目凝望台阶栏杆内的铜鎏金狮子像,心中暗潮涌动,他就是刚上任不久的大明兵部尚书梁廷栋。

梁廷栋是河南许昌鄢陵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会试,鄢陵人出尽风头,梁廷栋与其弟梁廷翰等五人同中进士,时称“鄢陵一榜五进士”,被士林誉为“五凤齐鸣”。

这一年是明神宗朱翊钧当政的第47个年头,对于大明朝廷来讲,这是个悲伤的年份,此年二、三月间发生的萨尔浒之战,明军精锐在辽东惨败于努尔哈赤的后金军,大明遭遇到自土木堡之变后的最大军事失败,朝野上下极为震动。

此后不久神宗皇帝便撒手人寰,但在这一年里,他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人才!

这年的会试录取三甲进士345人,其中第一甲赐进士及第3名,第二甲赐进士出身67名,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275名,日后闪耀史册的蓟辽督师袁崇焕、七省督师孙传庭、内阁首辅刘宇亮、蓟辽总督吴阿衡、四川巡抚邵捷春、川陕总督樊一蘅、南明首辅马士英、岭南抗清英雄陈子壮等人都跻身在这345名进士之中。

梁廷栋中进士后,初授南京兵部主事,旋又改任礼部仪制郎中,天启五年迁任西宁参议,七年调任永平兵备副使,后因反对给魏忠贤建生祠而辞职归乡。

崇祯元年他被重新启用,历任山东布政司参政、副使、喜峰口关内道,与袁崇焕共事了一段时间,其时袁崇焕贵为蓟辽督师,挂兵部尚书衔,手握重兵,叱吒风云,较之同榜进士的梁廷栋地位之高下悬殊立判。

崇祯二年三月,辽东和蒙古地区发生大饥荒,朵颜部落首领束不的向袁崇焕请求接济和购买粮食。因当时很多蒙古部落已经归顺后金,束不的也去沉阳朝拜皇太极,和后金结成同盟共同对付察哈尔部林丹汗,所以明朝方面很多人不同意向蒙古出售粮食,梁廷栋也是其中之一,而袁崇焕力排众议,认为要从联蒙抗金的大局出发,主张给粮,梁廷栋为此上疏朝廷表示反对。

时任兵部尚书的王洽接到他的奏疏,认为事关重大,立即上报崇祯,崇祯随即对袁崇焕和蓟辽总督喻安性给予严旨申斥。后来在袁崇焕的解释和请求下,崇祯才勉强同意他“计口售粮”,也就是按蒙古部落的人口数量限额出售粮食,以防蒙古人将粮食转卖给后金。

崇祯二年八月,梁廷栋出任山西参政兼口北兵备道,随即在十月就发生了己己之变,后金军破边长驱直入,很多重要官员或死于战乱,或撤职议罪,朝廷行政体系产生了权位真空,因缘际会之下,梁廷栋以其机巧聪明的突出表现,官职得到了火箭式的提升。

十一月后金大军攻克遵化,顺天巡抚王元雅自尽殉国,崇祯随即提拨梁廷栋为右佥都御史,接替王元雅的巡抚职位。顺天巡抚驻地在遵化,也被称为遵化巡抚,显然,这时的遵化城正处于后金占领之中,而且城里还有皇太极先后任命的马思恭和贾维钥两位伪巡抚,梁廷栋的这个顺天巡抚是没法赴任的,他只好待在通州等待时机。

在此期间,他向崇祯要求陛见并获得批准,为此他做了精心准备,在面见皇帝的时候,所论战守方略层次分明,极具条理,崇祯大感满意,将他提升为蓟辽总督,随后又任命为兵部尚书,加衔文经略。其升官之快,朝野侧目,甚至还引发了其他朝臣的妒忌和弹劾。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尽此一身才学,辅左君王治平天下,是古代所有读书人的终极梦想,此时此刻,梁廷栋就站在这个梦想的大门口。在精美庄严的乾清门前,他的袖中携有顺义游击衙门呈送兵部的捷报,午前接到这份收复遵化的捷报后,他没有按常规的程序报送给内阁,而是找了司礼秉笔太监曹化淳,要求面见皇帝,亲奏捷音。作为大明朝廷军事部门的最高官员,他要用战场胜利的喜讯报慰君王的知遇之恩。

曹化淳进内廷呈报求见的消息,片刻功夫他便从宫门出来,身边还跟了一个近侍太监,两人引领梁廷栋进入乾清门,走东侧的廊庑进到乾清宫的暖阁。

与清代不同,明朝大臣见皇帝,除朝仪和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外,平常是不需要下跪的,梁廷栋向崇祯长揖到地,从袖中取出捷报文书呈上,奏道:“臣部午前接到军报,十七日夜顺义游击将军杨铭斩获大捷,收复遵化……”

虽然已有曹化淳的事先告知,崇祯听闻奏报仍是心中一阵激动,他接过文书,严肃地看了一遍,颔首说道:“顺义营兵一日之内,连传两捷,忠勇着实可嘉——”

说到这里,忽地面色一凝,又扫视一眼文书,狐疑问道:“昨夜收复失城,怎地今日午前便有捷报至京?且这文书并非来自行营,乃是顺义游击衙门报来,此是何故?”

崇祯是一个细心而多疑的人,尤其是对一些事情的具体细节,往往是缁株必究。他曾经发现一份桉件的文书证据是先盖的印,后写的字,文字的墨迹在朱色的印痕之上,由此推翻了众多大臣和监察官员参加的“九卿道会审”的判决。现在手中的这份捷报文书,他自然也很快发现了其中的疑点。

顺义军十七日夜收复遵化,消息若是通过塘报系统传递,至少也要两三天时间才能到京,就算是不走塘报,专程快马加急送信,也不可能第二天午前就到达兵部,时间上说不通。崇祯现在还不知道杨铭的电台通信手段,在他心里产生的第一感就是怀疑起这个捷报的真实性。

这个问题梁廷栋当然也考虑过,捷报文书拆封呈阅到他面前时,顺义来人早已返回,否则他还想把人叫来当面问问怎么回事。面对崇祯的疑问,他含笑答道:“陛下,他们应是出行携带了信鸽。”

不愧是大明亿万生民中智力水平最高的进士群体,皇帝的疑问就这么轻描澹写地被他一句话化解了,崇祯闻言哦了一声,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信鸽通信古已有之,就算是现代,各国军队也普遍饲养军用信鸽,只是这种通信手段相对来讲不太方便和可靠,一般只用于很特殊的场合。明末的北京为防止后金间谍传递情报,还对民间养鸽作了专门规定,要求鸽子剪去翅膀上的部分羽毛,使其不能远飞。

“过不了两三日,蓟州便会有塘报传来,复城之战的详情便可知晓,陛下大可放心,不必多虑。”梁廷栋也没把话说得太绝,还是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崇祯颔首道:“这杨铭屡立奇功,十五日大破虏军,阵斩一千八百余级,昨又收复遵化,如此卓劳,应予嘉赏。”

“臣此番请求面圣,正有此意。”梁廷栋说道,“赏罚分明,乃治军第一要义,臣领兵部,幸得将士用命,破虏克敌,立此大功,臣意将那杨铭升任参将,以激励他再为朝廷拼死效力!”

“升任参将原无不可。”崇祯从御座起身,来回踱了几步,眉头微微皱起,“只是此人来历,着实令人诧异,朕已让锦衣卫妥为查访,若无其他隐情,纵提副将又有何妨?”

对于杨铭的出身来历,梁廷栋并不认为是什么大问题,时下朝廷急需用人之际,别说是内地之人,就算是关外塞外蒙古女真地界逃过来的,只要能效力建功,被任命为参将副将的,也不乏其人。在他看来,崇祯提出这个问题,不过是因为上次对申甫的草率任命受到朝野议论,而作出的一种姿态罢了,而且崇祯此语,似乎还嫌他给的参将小了,要升到副将才算妥当。

“陛下深谋远虑,洞察秋毫,天纵圣明!”他不失时机地颂赞了一句。

崇祯微微一笑,说:“如今遵化已复,虏军后路受阻,正宜趁此良机,集兵进剿,杀得他消散一番才好。”

十多天前还在担心京师安危,现在打了两场胜仗就想要完歼敌人了,这也体现了崇祯性格中轻率急躁的一面,梁廷栋略一沉吟,说道:“陛下所言甚是,臣打算这几日就前往蓟州,勘察战局,若时机得宜,自当督促马世龙集兵奋进,杀虏歼敌。”

身为文官的兵部尚书自请亲赴前线督战,崇祯对此甚感满意,看来自己没有选错人,这位新晋大司马确有为主分忧的才干。君臣二人就此商议了一阵作战方略,梁廷栋仍是说得有条不紊,头头是道,听得崇祯频频点头,趁此机会,梁廷栋又提出了军队粮饷的问题。

京师本不缺粮,作为首都,粮食自然是最基本的安全要务,即使是在明朝灭亡的崇祯十七年,北京城内仍存储了足够十年之需的粮食,这些粮食落到李自成手里,再加上拷掠来的数千万两白银,手握前所未有的庞大资源,李自成却震慑于山海关之败,一日未守,仓惶弃城西窜,将北京拱手让给了满清。

“朕已下旨给毕自严,让他尽快想办法将粮草运至蓟州。”

目前蓟州至京师之间已基本没有敌军的踪影,只需组织运力将粮草送过去就行了,虽说仓促之间运送数万军队所需的粮草不是易事,但终归还是有办法可想,至于饷银,却实在是让崇祯捉襟见肘。九边之军,甚至关宁军,缺饷已经大半年了,和平时期尚且不能保证军饷,在这战乱之际,又何以匆匆筹措?

后世的各国政府,遇到这种情况都是印钞解决,但明朝的流通货币是实物白银硬通货,印是印不出来的,只能搜刮于民。

“召户部尚书毕自严来见。”崇祯向王承恩吩咐道。

“奴婢这就去传,待皇爷用过午膳便请毕大人进来。”

听闻王承恩此语,梁廷栋才知道崇祯到现在还没来得及吃饭,感动之余,便要告退离开。

“午膳不急。”崇祯又想起一件事,招梁廷栋近前说道:“锦衣卫奏报,时下京城内外,建奴奸细密探络绎不绝,今后兵部的疏文奏章,不得随意抄传于外,以免泄密于敌。”

明朝的国家治理有个特点,那就是政务公开,朝廷各部的公文,大臣的奏疏,高级官员之间的攻讦政争,都会在第一时间公诸邸报,以供世人观瞻议论,甚至连传递军情战情的塘报,一段时间之后也可以抄录成册,公开出版。天下治平之事,天下人共见共议之,这也是中原大一统王朝的优良传统,至于那些边塞蛮夷,任由尔等仰慕学习无妨。这在四夷来朝的和平时期自然是没有问题,但若值战乱之际,就可能被外敌从中窥探军政机密了,据说努尔哈赤就经常通过邸报了解掌握大明的政治和军事动向。

梁廷栋面露难色,说道:“时下军情繁芜,羽书沓至,兵部各司通宵达旦经营调度,时刻不敢耽误,若军机概不宣布,世人还以为大敌当前,枢部却袖手旁观,无所事事。”

“请陛下允许战事平定之后,兵部所有文移,尽数发抄于世,以待天下之公议!”

文移是公文的泛称。崇祯颔首应允,梁廷栋退出乾清宫,在宫门外恭敬地跪拜叩首,向皇帝告辞并表达敬意。

近侍太监将午膳传了上来,崇祯移步便殿进餐。因时局艰危,他早已下旨减膳,也免了进餐时的钟鼓之乐,但桌上仍也有十几品菜肴,今日连获捷报,心情大好,一顿饭吃下来,竟比平日里多食用了一碗米饭。

餐毕饮茶,一个宫女捧了一盆牡丹进来,将花盆搁在厅内的架格之上,一缕清香飘进鼻子里,崇祯不禁心中一动,放下茶盏,起身近到花前端详,却见那牡丹粉白之中带一丝红晕,宛如少女双颊,雍容华贵里更有清丽动人之意。

“寒冬里牡丹开放,清香沁人,真是好花!”他赞了一句。

“皇爷,是永宁宫田妃娘娘送来的,暖房火温培育了好几日,今天才刚刚开放,便送来敬献给皇爷观赏。”

“田妃?”崇祯凑近牡丹嗅了嗅,脸上露出微笑,喃喃说道:“世间千万种花香,又怎及爱妃国色天香。”

“摆驾,去永宁宫!”

※《崇祯长编》卷三十:(三年正月乙未)帝以间谍络绎,着加意侦缉,嗣后边报奏章不得抄传,违者重处。兵部以羽书沓至,宵旦经营,或调度在本部,不时奏请,或条议在各衙门,立行看覆,若军机概不宣布,世之览者,以枢部为袖手旁观,漫无事事,非其情实也。请俟事平之日,尽数发抄,与天下共见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