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三百二十六章:合作方的重要性

一个小时前,藤原圭收到了白井英二的电话。

关于藤原圭的新电影企划,终于有了回音。

公司高层被电影版《白夜行》弄得心有余季,在听到藤原圭打算再拍摄一部悬疑电影的时候,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哪怕是有着不败纪录的藤原圭,也不足以打消高层们的顾虑,毕竟电影和电视剧、小说的盈利模式都不一样。对于电影来说,时效性非常重要,一部电影一般只会在电影院上线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若非特别卖座,根本不会延期。

比电视剧和小说的期限都要短,电视剧的放送时间以季度计算,一部电视剧的放送时间一般都在一个月左右,哪怕一部剧前期不被看好,经过一两个月时间的口碑积累,收视率都会逐渐向上爬升。有的剧甚至开头也就10个百分点出头,但是到了终集播放,收视率却接近25甚至30。

小说就更不用说了,一本书哪怕不畅销,书店老板也不会把它烧毁,顶多放在书架的顶层和底层之类不起眼的角落里。有的小说在刚刚上架时卖的不好,结果两年后因为某种契机大卖,这种事也是很普遍的。

比起这两种文化产品,电影在商业上风险要更高一些。所以制片公司就更在意风险控制,对于题材、故事、主创和演员的选择更加谨慎。

《白夜行》的失败让松日映画本能地排斥悬疑题材类型片,至于藤原圭,虽然这家伙很厉害,但是《白夜行》也是由他原作的电影啊,会不会他根本不擅长创作适合搬上大剧场的故事啊?

说起来,这家伙做电视剧和写小说虽然很厉害,但是在创作商业电影领域,履历算是一片空白。这不是没有可能啊。

毕竟跨界这种事并不简单,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的。

别拿《蓦然回首》举例了,那种在电影节上试播的短片,和商业电影根本没有可比性。

高层的疑虑其实也是白井英二的顾虑,但是作为制片部门的高层,减少制片计划无异于限制实权,白井英二也有打翻身仗的打算。

而藤原圭则是为数不多能让他看到翻盘希望的人。

白井英二思考了一夜,最终决定,再赌一把。

白井英二利用自己的专务的身份,在高层会议上,终于说服了社长,本来今年打算制作的四部小成本电影,也缩减到了两部,省下来的资金都用来投资给藤原圭。

然而也只有一亿两千万,剩下的钱还需要藤原圭自己去找。

白井英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藤原圭,藤原圭在电话里感谢了白井英二,然后又约了个时间,打算细聊这部电影的企划。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挂断电话以后,藤原圭随便扯了张白纸当账本,计算电影的拍摄成本。

他前世做过制片人,了解如何计算一部电影的制作成本,他跟白井英二说的两亿制作经费,不算撒谎,但也的确是保守估计,还要或多或少考虑到损耗方面的问题。所以藤原圭粗略计算后,成本预算定为三亿円比较保险。

松日映画愿意出资1亿2000万,那么藤原圭好需要搞到另外1亿8000万。

要自己出吗?藤原圭心道。

藤原圭的账户长期留有现金6000万左右,其它的钱大部分都交给了信托打理,藤原圭也根据自己印象中的世界发展大势,进行了一些股票投资,说实话,收益不少,甚至有的投资在一年内就看到了不菲收益。但是纵使有预言家优势,在买卖股票或者做空做多时,藤原圭也保持着谨慎,只会拿一部分钱出来参加这种“投机活动”。

藤原圭在证券市场上绝大部分的选择都是正确的,就连信托公司的职业经理人都不吝褒奖之词,觉得藤原圭眼光毒辣,如果当时从事的是证券业,保不齐能挣大钱。

所以藤原圭的谨慎,看上去似乎有些多余,耽误了赚钱。

藤原圭也知道一美元玩轮盘赌,连赢二十把能赢下整个拉斯维加斯的道理。藤原圭依靠自己对未来的预知,说不准也能完成这样的骚操作。

但是藤原圭依然选择见好就收,尽量不让收益率飚得太高,引起大资本的注意,毕竟他的主业是文化产业,在金融方面只是个有先知优势但知识粗陋贫乏的外行。正因为这种保守作风,所以这两年,也只在市场上赚了区区十几个亿而已,也就相当于现有资产翻了一倍。

所以说别说剩下的1亿6000万,就是整部电影的全部预算,藤原圭也能一力承担下来。

但是还是选择与松日映画这样的大电影公司合作,一来是因为松日映画的院线资源,二来是藤原圭暂时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团队,三来也是希望能有一家有实力的合作方,能让这部电影从制作到发行,都进行得相对顺遂。

藤原圭没有吃独食的习惯,也是因为知道吃独食容易噎着。蛋糕要想做大,就越不能怕分蛋糕,要知道,分蛋糕的人越多,保驾护航的人越多。

而且制作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在拍摄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多突发状况和麻烦发生,更需要大企业的背景和经验丰富的成熟团队帮忙应对。

毕竟拍摄一部商业电影和拍摄一部非营利性质的短片面临的挑战是不同的,资金压力,剧组体量,工作难度,都有提升,像拍摄《蓦然回首》时的那种青涩稚女敕的学生团队是绝对不足以应付的。

关于新人剧组和成熟剧组之间的差异,藤原圭前世也算是深有体会。

藤原圭前世大三的时候,曾进入了一位学长的剧组,帮忙拍摄毕业作品。前往南方的一个村庄进行拍摄,而那个村子里除了他们还有一个大剧组。学生剧组贫穷,经常蹭这个剧组的道具和布景。大剧组的导演是学长的导师,也允许他占这个便宜。

刚开始拍摄的时候还算顺风顺水,但是在拍摄一片麦田的时候,总有一个上了岁数的老人弯着腰在田里忙活。

大剧组的一名副导演让学长去找村高官,让书记把这老头给赶走,毕竟剧组在村子里拍摄给了不少钱。然而学长一时嫌麻烦,又同情心发作,觉得老人大中午的还在田里忙活不容易,于是给了老人二百元让他离开,明天再割麦子。

当时老人拿着钱乖乖离开了,剧组继续拍摄。

结果到了第二天,田里多出了十几个割麦子的老人。一边割麦子一边眼巴巴地盯着剧组,等着收钱。

学长直接傻了眼,这么多人出现在镜头里,甚至影响到了大剧组的拍摄计划,大剧组的副导演问清楚怎么回事后,把那位学长骂得狗血淋头。

同样的事,拍摄《蓦然回首》的乡间场景时也险些发生,不过藤原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提前阻止了,这也让他意识到了成熟团队的重要性,如无必要,藤原圭尽量避免使用大部分都是新人的团队。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