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243章 货币战争

感谢大老“刈幸福”的月票~这名字好,收割幸福,愿所有书友都幸福~( ̄▽ ̄~)~

贺礼站在船头,迎着清晨的第一束阳光吐纳。

氤氲的紫气在头上形成一亩光田,随着他的呼吸忽大忽小。

从京都出来,事情已经办成,自然不用原路返回。走陆路实在太慢了,直接登上前来接应的海船。

海船上还带着1000多名从日本皇室拐来的工匠。用1000多名全副武装的武士,换1000多名工匠,日本天皇早就乐得笑开了花。

京都一穷二白,这些工匠干活也不行,伺候人也不行,养着这些人像废物一样,别说换了,赠送都行啊!

天朝上使太讲究了!

于是宾主尽欢,这一波是双赢。

贺礼赢了两次。

海船噼波斩浪,很快来到九州岛。贺礼等人并不打算上岸歇息修整,而是在码头装载货物之后直接回转大明的泉州港。

靠近码头,汪直已经带人在此迎接,身后是一口口木箱。

贺礼带领使团众人下船走近,使团的众人还没适应陆地的平稳,正在摇摇晃晃地寒暄,忽然集体如同被掐住脖子的鸡鸭一般,瞪大双眼伸长脖子,发出一阵惊愕的声音。

因为汪直打开了一个箱子,里面码的整整齐齐的银元反射出一片耀眼的银光。

汪直已经拿起一枚向众人展示讲解。一枚银币重一两,足银铸造,四周齿状滚花,正面凋刻太祖朱元章头像,背面浮凋文字“大明万年”。

这造型和光泽,直接俘获了众人的眼球,一个个啧啧赞叹。

使团中一位老者捻着胡须问道:“老朽不才,曾经掌管铸币司,对于铸币流程知晓一二。你这里不过工匠一百人,铸造模具八个,短短半个月,如何能做出如此多的银币?”

汪直直言不讳:“一则是以煤炭炼银,速度快。一则是正使大人改良了模具,月兑模迅捷无比。”

贺礼点点头,他以元神能够在分子层级改造模具的细微结构,把模具的晶格调整理顺岂不是小事一桩。

通过调整模具的内部分子排列,使它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然后再使其铸造表面达到这个时代的工艺难以实现的光滑度。

然后只需要把模具放在冰水里,就可以实现液态银的迅速凝固定型,从而大大提升铸造的速度。并且月兑模多次也不会损伤模具,免去了修模的时间。

众人虽然不明其中关窍,但是也猜了八九不离十。对望一眼,个个在心里说道:“果然倭国到处是宝,这一趟就凭这些银子,已经赚大了!”

汪直身后可是有上百口这样的箱子,少说也得数十万两白银!

这时候的明朝,银子,可是实打实的贵金属。

甚至可以说自古以来,银子都是仅次于金子的贵金属,而且珍贵程度差不了太多,因为华夏本土的银矿太少。

从唐朝到明朝的一千多年间,黄金价格相对稳定,金银比例多为1:5或1:6,官方称之为“五交”,“六交”。太祖朱元章时期甚至规定一金兑换四银的比例。

一直到清朝时期,由于西方的工业白银大量流入,直接使得白银迅速贬值。有历史记载,乾隆二十七年(1763年),金银比价已升至1比15.4。

白银的流入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大量财富被欧洲收割。毕竟双方白银的差价基本达到了3倍!

同时中国的黄金储备迅速流向欧洲美洲,再加上后来美洲金矿的开发,导致后来美帝黄金储量迅速攀升,甚至把货币与黄金挂钩,收割世界财富。

导致后来多少中国人的血汗被贱卖,只为了换一点外汇。若是当时华夏有足够的黄金,起码境遇会好很多。

如今贺礼既然来了,怎么会让历史重演?

抢在外国鬼子进村前,先把经济体系建设好!

货币战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文明碰撞,既然如此,自己先来一场让大明的官员地主们适应适应!

一艘巨大的海船在泉州港靠岸,没有引起任何人额外的注意。但是一场风云的序幕就此拉开。

从苏杭和泉州一带开始,市面上迅速流传开来一种新的银币。

因为所有的朝廷拨款以及公务人员的工资全都采用新型银币发放。

心型银币铸造精美,色泽光亮,还便于携带。而且更重要的是足两。

以前是碎银子的时代,且不论银子的成色发灰发黑,掺了太多铅。光是那些剪碎银子的,偷偷扣掉一点火耗,就够绝大部分人心疼的了。

官府门口每天都会有县中的读书人向大众讲解新型银币的好处,然后再悄悄的告诉熟人,根据自己的小道消息,朝廷有考虑日后取消碎银交易的猜测。

至于熟人,呵呵,谁没有十几个熟人?熟人传熟人,不久,所有人都知道了,原来的的银子怕是不好使了。

普通老百姓自然是乐见其成,毕竟十个人里九个半用不上银子,家里的存款能有几吊钱就是不错了。

可是那些地主豪绅乃至东南沿海的海商们可就着急了。这些土财主最是抠门,个个挖着地窖把银子藏在里边。

尤其是山西的晋商们,铸成一个个银冬瓜藏在地窖里。

如今,一听说半辈子巧取豪夺得来的银子要不能用了,岂不着急。一着急自然要找自己的靠山。

这些商人的靠山自然是朝廷中的官员。

这些官员一听也着急呀,自己搜过了半辈子民脂民膏,也都是银子。也慌乱的四处打听消息,却打听不到。

打听不到就有可能是真的。毕竟现在李寻欢是简在帝心的东南大都督,东南要做什么东西,其它人还真的无法置喙。

所有人都在焦急的打听、等待、寻找。

黑市渐渐传来消息,有人三折收购银子。

有的人咬咬牙换了。但是大多数人还在观望,实在是舍不得资产缩水啊。

这是官方突然发了告示,允许民间私银置换,不过要根据成色进行折旧,五成到九成不等。

实际上,很少有九成的,都是五六成而已。毕竟成色怎样是官府说了算,而且很多银子在地下躺的久了,表面起了一层黑色的藓,确实难看的很。

有五六成,很多人也就换了。毕竟黑市才三成不是。

但是马车拉着银子到了兑换点却发现,每天限量兑换一万枚银币。

天哪!

外面的等待兑换的马车上百辆,岂不是每家只能兑换百两银子?那够做什么的?!

很多人一赌气,打道回府。还就不信了,有银子不能花?

结果过了两天又听说,现在每天兑换额度只是有八千枚啦。

什么?

一个个没有兑换的财主们大惊失色。

今天八千两,明天岂不是五千两?

过几天岂不是不能兑了?

这怎么了得?明朝的财主们哪里见过这样的玩法?

这一套饥饿营销,可是把土豪劣绅们玩愣了。

不过,东南半壁江山的财主们也不是吃素的。它们串联起来,四处打听消息,终于打听到了一个机会:山东的罗家有走私的大海船,他们能用急需的物资直接与宫廷之中兑换银币。

在黑市中找罗家的人兑换,只需要折四成。

“一般黑市只有三成,他们罗家出四成,岂不是亏了?”

“你傻呀,罗佳干的是走私的买卖,他可以把咱们银子在海外全额花出去,一来一去可是赚了六成!”

“不行,咱们联合起来给他打个商量。”

“对!”

三天之后,罗家的掌舵人罗老爷子与东南商会的重要首脑人物进行了亲切的会谈。双方就当前的经济形势做了磋商,达成一致意见,决定联起手来,一起努力重新进行战后经济恢复,助力东南沿海重新繁华。

双方签订了一系列的友好经济合作条件,并表示,未来必将继续合作,共建美好大明。

私下里双方都是大喜:旧银折币五成!

贺礼、李寻欢与罗老爷子相视一笑:赢麻了!

这波呀,这波皆大欢喜,又是双赢!

月上中天,听到消息的罗婴急匆匆地赶了过来,缠着贺礼给他讲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

“你这个人!好坏哟。”听着听着故事,罗婴挤在贺礼的怀中娇嗔道。

月光洒在重楼亭台的屋嵴上,拉长了两个人的身影。

慢慢地,影子好像重叠了起来。

一切都那么美好。

所有人都觉得,皆大欢喜。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