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512章 税赋之忧

眼见杨丛义注意一定,决心要给皇帝上书,孟大人也不再劝阻。

作为军州通判,给皇帝上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通判就是皇帝下派地方的耳目,常年在地方却带不回半点消息,定然是失职。

孟大人最后给杨丛义的建议是,事可以说,但要往小处说,不要牵扯太广,不要动所有人的利益,朝廷限制、禁止外运的东西很多,挑选一两样就行,千万不要想一网打尽。

杨丛义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任何政令的制定和修改,背后牵扯的都是利益,古往今来,那么多变法都以失败告终,不就是因为动了太多人的利益,而他此时想做的,并不会动很多人的利益,但他也只是上书提个建议,具体施行不施行,最终还是看皇帝和朝廷的意思。

接下来的几天,杨丛义写好草案,又一遍遍修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前后斟酌很多遍,直到他自己再也找不出半点问题,这才拿着草案去见孟大人,请为官资历深厚的孟大人斧正。

孟大人毕竟为官几十年,行文方面十分老练,况且他又是进士出身,文笔极佳,很快便将杨丛义的草案修改一遍。

改完之后,词句更加简练,涉及到相关利益方的词句,简而化之,尽量不明说,问题小说,策论细论。

杨丛义看着修改后的草案,总觉得有些不对自己本意,但说不出哪里不对。

孟大人看出了他的疑惑,便告诉他,任何一个政令,要想朝廷采纳推行,便要少提问题,多提解决办法,不然朝廷里的一些人会把注意力放在问题上,互相扯皮推诿,最终再好的政令都互相掣肘,无法推行。

一言点醒,杨丛义恍然大悟,天下的官员原本就没几个真正想干事的,若给他们个由头争吵,几番争吵下来,什么都不用改,什么事都不用做,岂不是皆大欢喜?

谢过孟大人之后,杨丛义赶回通判衙门,焚香沐浴,誊抄草案,上书皇帝。

勤政殿。

赵构坐于桌案之前,提笔认认真真圈阅打开的文书,最后写上几句批语。

圈阅完一封文书,有些劳累的赵构合上文书,放置一边。

一个在身旁侍奉的内侍赶紧上前接过赵构手中的笔,轻轻放下,而后道:“官家,累了就休息吧,天也不早了。”

赵构真个身子往椅背上一靠,没有言语,每天的文书太多,他确实有些累了。

“这些文书你先看看,如无要事,就不要理会,重要的说给我听。”

“是,官家。”

能跟在皇帝身边的内侍都不是不通笔墨的人,即使入宫时不会,只要脑子灵活,愿意学,在宫中几十年,总会有机会认识些字。

内侍应过之后,放下手里的事物,拿起一封尚未批阅的文书打开来仔细看过一遍,而后道:“黄州说今年春夏雨少,旱灾较为严重,请朝廷减免赋税。”

赵构听后一言不发,闭目养神。

内侍随即将文书放下,再拿起一封。

看完之后,说道:“赣州说今年雨季很长,涝伤很重,奏请朝廷减免赋税。”

赵构还是不发一言,不为所动。

内侍赶紧放下文书,再拿起一封,看过之后,道:“潮州说今年辖内诸县多次遭遇风灾,疾风骤雨,庄稼毁损无数,各县收成预计不足往年十之四五,一请朝廷免除今年赋税,二请朝廷早做赈济准备。”

赵构闭眼不言,好似睡着了一般。

内侍放下潮州文书,再拿起一封,看后说道:“濠州说下辖各县百姓听信北方传来的流言,逃离严重,田地荒芜,十室九空,没人种田,收不上来赋税,奏请朝廷免除濠州赋税,让百姓安居。”

赵构眉头一跳,但没有睁眼,也没有开口。

内侍再拿起一封文书细看,而后道:“兴化军说私贩违禁物品出海,利润丰厚,屡禁不绝,大量财富被私贩所得,于朝廷不利,建议朝廷适当放开一些物品,允许对外贸易,收取高额税收,补充国库,同时也可以另外设置一司,由朝廷专门经营这些利润丰厚的物品,将利益收归朝廷”

内侍见赵构睁开了眼睛,还没说完,忙将手里的文书递了过去。

赵构接在手中,从前往后仔细看了几遍,才依依不舍的将文书合上。

“前年出海的船队可有消息了?”

“还没有确切消息,按上次出海的行程来算,他们下个月应该就能回到广州。”

赵构微微点头,连道几声好,他仿佛看到了一船一船的黄金珍宝和稀有珍贵的海外货物,一次远洋回易,内库的用度便要轻松许多。

“继续看。”

赵构再次考上椅背,闭目养神。

内侍应是,而后拿起,看完说道:“蕲州说今年蝗灾严重,四处满是飞蝗,不光吃完了庄稼,就连树叶都快吃完了,奏请朝廷免除赋税,筹集赈灾粮食。”

赵构入定一般,不为所动,奏请减税免税的文书,每天不知道会有多少,有些军州甚至五天一文,十天一书,说的内容大同小异,更有甚者,原文不动,同样的内容连发数遍,所言不是免税就是减税,着实让他头痛。

垂拱殿,赵构召集参政重臣议事。

“今年各军州府都在报灾,南涝北旱,不是要免税减税,就是要朝廷赈济,具体情形如何,诸位爱卿都清楚吧。”

赵构扫视面前的几位参政重臣,想从他们口中听些不一样的内容,毕竟国库的钱粮若只出不进,很快就会出大问题。

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史才回道:“皇上,今年的确实有些灾情,但据臣所知并不严重,各地官员历来都是对灾情夸大其辞,减产一成,定要说成减产三四成,减产两成,就要说成减产五六成,减产三四成,就会上报朝廷说绝收。各地每年都这么上报,是看准朝廷无法每年都去实地核查,每次朝廷减税免税,好心给百姓减负,结果百姓每年的赋税没少交,地方衙门却不用将赋税上缴国库,几乎都进了地方官吏自己的钱袋。臣以为,应该下令各路自查,若是谎报灾情,从重处罚,另外各军州府的灾情完全可以由各路协调赈济,哪里需要朝廷赈济,他们这是伸手要钱要惯了。”

赵构不置可否,转而问秦桧:“秦爱卿怎么看?”

宰相秦桧慢慢悠悠的回道:“回皇上,臣以为各地灾情要分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大宋国土广阔,南北东西纵横数千里,南涝北旱,或是北涝南旱,都很正常,没有灾情才不正常。臣以为,天下天平,要以稳定民心为重,这几年数起兵灾,哪一起不是百姓因灾受害,庄稼减产,而朝廷又没有及时减税所致,若能提前预料,及时减免部分赋税,灾祸就能消于无形之中。臣以为,朝廷可以视灾情严重与否,适当减免赋税,能不出事最好,一旦受灾百姓闹起事来,不知要花费多少钱粮,造成多大的影响。”

对秦桧所言,赵构没有明显表态,而是再问秦禧:“秦爱卿,你以为如何?”

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秦禧道:“回皇上,各地灾情具体情况一两个月内难以辨别清楚,也不能及时派人分赴各地勘察,很多地方路途遥远,一来一去便是三五个月,等朝廷核实好灾情,恐怕变乱已生。臣以为可以多少减免一些赋税,以示皇恩浩荡,天下万民,自能安居乐业。”

“秦爱卿,今年因灾减免受灾州县赋税之事,你与户部好好商议,拿出议案来。”

秦桧慢慢抬手回道:“是,皇上。”

赵构随后又道:“还有一事,诸位一起议一议。有人上奏朝廷,建议放宽对一些物品的外贸限制,允许商贾对外交易,但可以朝廷可以收取两成三成或是四成税赋,朝廷也可以另设一司,专营此类利润丰厚的物品,以此增加朝廷赋税收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秦桧道:“如今天下安定,大宋与四邻无刀兵,确实没有太多需要限制外运的物品,以前盐铁粮食严令外运北方,而今这些东西北方自给自足,不管是限制还是禁止,对他们都不起作用。臣赞同放开限制,收取赋税。”

秦禧道:“臣也赞同。”

史才见秦氏父子都赞同,即使有保留看法,也不好此时说出来,况且他看得出来,皇上现在很需要钱,于是回道:“臣也赞同放开限制。”

赵构笑道:“那好,诸位爱卿回去之后,与各部一起议一议,哪些物品可以放开限制。”

“是,皇上。”

不久,三人离开垂拱殿,离开皇宫。

“秦相,皇上今天这两个议题,可有深意?”史才轻声询问。

“没有,国库、内库都缺钱粮而已。”

秦桧不以为然,皇上的心思他已经看得很清楚,只要金人不打过长江,只要有钱,只要安稳,就够了,其他的东西,他才懒得关心。

“原来如此,多谢秦相解惑。”

史才暗暗松了一口气,只要不借此整治官场就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