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544章 先进不一定就有市场

这套结合先进技术的管理模式,目前被证明确实有效,小规模企业可能还看不出来这套制度的先进性。

像玄武科技公司,旗下人员有向三百万规模迈进的趋势,但是管理上却没有出现大的纰漏,而且依然保持当初创业时的状态。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主要还是出在基层员工复杂性上,有些基层员工的知识水平太低了,造成一些管理上的障碍。

这也是为什么玄武科技公司宁愿花钱请老师为员工们上课,而且还是从文化课开始,就是为了提升基层员工的文化水平。

这么做看似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但是却从管理上将这些成本给省下来, 同时还带来了更多的社会效益。

当然, 这样的措施,也是叶子书执意要求的,如果他不执意要求,玄武科技公司大不了不招这些文化水平低的员工。

他们的员工数量虽然很多,但是和全国十几亿人口相比,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招满小学或初中毕业的员工,并不是什么难事。

其实这里面的先进管理经验,也是可以运用到社会管理和政府机构管理上,白鹤软件公司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有很多可行的研究成果。

但是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白鹤软件公司的政府管理相关的智能软件系统,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青睐。

可能是他们的管理理念太过于先进,在求稳的政府里面, 短期内很难得到支持,结果就是让他们很多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系统, 被束之高阁。

现在白鹤软件公司开始转变他们的经营重心, 不再寄希望于利用自己的先进研究成果来重新规范管理架构, 因为短期内没法实现。

现在他们的重心放在了改善型技术服务上,例如天网系统,其实就是改善型技术服务类型,不会涉及到组织机构的核心管理模式和架构的改变。

还有他们也开始另外构建一整套政务管理系统,在不改变核心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尽量提升政务效率,目前这方面开始取得一定的效果。

说到底,白鹤软件公司当初的业务定位有问题,就算他们的技术再先进,他们依然只是一家企业而已。

想要试图利用技术和先进的管理影响别人的组织架构,有点看不清自己,在这个行业,想要赚钱只能顺势而为。

当初这种情况,叶子书也是清楚的,并没有提醒他们,主要还是他想要让白鹤软件公司试试看,大不了再改变经营策略。

当前很多事情半点不由人, 白鹤软件公司的遭遇, 叶子书其实很理解, 本来这里面的复杂性就高,一家企业能够发挥的余地不大。

但是鸿鹄软件公司的遭遇,却是让他比较意外,他们的先进企业管理软件,并没有立即得到企业界的广泛认同,从去年的营收就可以看得出来。

200亿元的营收,看上去不小,但是绝大部分营收来自于他旗下的企业,外界采购他们的产品并不多。

但是深思之后,又有点释然,现在很多企业都是一帮敢打敢拼的人建立的,很多人的文化水平其实并不高,腿上的泥土都没有完全洗干净。

还有一部分是“下海”的人创建的,虽然文化水平比刚上岸的那帮人高一些,但是思想还没有完全打开,对企业的管理还停留在老一套模式上。

当然,也和当前的企业经营状况有很大的关系,企业经营不是依赖于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发展,大部分是依赖于关系发展的。

很多企业主都认为只要掌握了关系,就不怕企业会经营不下去,加上人力成本又低,留给企业主的利润空间还是蛮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并不急着花钱提升管理水平,从管理上取得经营效益,也不急着投入技术研发,大不了从外面购买生产线就可以了。

面对这种情况,叶子书也没有很好的办法,目前国内就处于这个水平上,不是他想要推动就能推动的,这就是现实,只能依靠时间来推进。

当然,他也不是完全没招,那就是快速提升市场竞争烈度,挤压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让其他企业有强烈的危机感。

当老板过得不舒服,自然就需要改变,而企业的改变,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是管理的改变,二是产品和技术路径的改变。

只是他目前还没有那么大的精力来做这些事情,虽然这些行业对他来说,属于“三无企业”,无技术、无管理、无资本。

但是想要参与竞争,不是他一句话就可以的,“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情况,在商界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加上目前他旗下的企业本来就处于扩张阶段,核心业务都忙不过来,也没心思去抢夺别人的行业和市场。

除此之外,就是他旗下的产业体系,还没有出现内部挤压的现象,员工在这个体系内,薪酬涨得快,晋升也不难。

这种情况下,企业员工本就没有强烈向外扩张的愿望和冲动,就算是他这个老板让他们干,他们也不一定就有强大的动力。

他认为最好向外扩张的阶段,就是企业内部已经有挤压现象,薪酬涨幅有限,晋升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到时候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就只能增加企业的产业数量,扩张就不是某个人的意志,而是全体上下员工的整体意志。

只有这种强烈意志的存在,才能让叶子书不用操心的情况下,企业自己主动会进行自我扩张,以减少企业内部的挤压现象,让大家都能好过一些。

想要加速这个过程,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多招人,其实他旗下的很多企业已经在这么干,很多岗位都有冗余的情况。

之所以还没有挤压现象,主要的原因还是企业自有业务还在扩张阶段,加上叶子书时不时会给出新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支持。

光是这些就能够消化他们的冗余人员,按照叶子书的预估,企业内部的挤压现象,可能需要等到四五年之后出现。

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些员工不自己出去创业,自己当老板多好,一旦成功就一本万利、名利双收。

要知道成功的概率太低了,而一般员工都不具备抗风险性,一旦失败前期的积累就要付诸东流,家庭和生活都将遭遇毁灭性打击。

最好的选择就是依托于现有的产业体系发展,这样虽然他们只能混个高管当,但是胜在安全性高,且同样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最重要的是,依托于背后的庞大经济和技术产业体系,他们的企图心更容易实现,要技术有技术支持,要管理有管理支持,要资金有资金支持,要势力有势力支撑。

他们可以安心将自己的全部心思用来发展企业本身上,这样的情况下,成功的概率起码也超过了50%。

如果他推出企业内部创业计划,只要企业员工提出好的创业计划书获得通过,出去创业的话,企业会给各种支持。

失败了,员工还能回到企业继续上班,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外面敢打敢拼,不用顾忌太多。

成功了,自然有丰厚的奖励,一是地位上的提升,二是给予股份奖励,这样的话,只要稍微有野心的员工,都不会放过机会。

而这些员工创建的企业,将会成为整个产业体系里面的枝蔓,让整个企业生态变得更加繁荣,他作为老板,也不用担心资本扩张的烦恼。

资本天然具有扩展的冲动,小规模资本老板还能亲自规划扩张计划,像他旗下这么大的经济体量,光是靠他或者是企业管理层,是很难办到的。

去年赚的钱,叶子书就感觉花掉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干脆就将大部分资金丢给万城基业这家房地产公司,略显简单粗暴了点。

但是今后随着他旗下产业赚钱越来越多,他会体会到一年比一年花钱难,到时候要么很多投资没有效率,要么就只能把这些钱给捐了。

这两个方式都不是好的花钱方式,只有高效率投入到产业发展当中去,才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受益的人群才能变得更大,而且还是持续性受益。

研发中心的老员工是认识他的,毕竟之前他在这里待了不短的时间,新员工有些人认识,也有一些人不认识。

虽然经历过企业简单的培训,老板的照片他们也看过,但是研发人员普遍都不会在意这些,他们是靠技术吃饭的人,相对随性很多。

叶子书也不以为忤,直接让这边的行政工作人员,召集各个研发项目组负责人,开一个研发项目推进会议,了解他们研发当中存在的难题。

当场能解决的,他就当场给他们解决,如果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他记录下来,有空再远程指导他们。

特别是那些研发进度有点慢的项目,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快项目速度,让他们的研发跟得上整体进度。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