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初六,老谭坐上飞往呼市的飞机,来到呼市。

呼市的天和省城一样冷,灰蒙蒙的,冬的颜色。

在飞机上老谭想到了之后先去看看燕子和张宇,挺长时间没和他俩在一起聊了。虽然人家不管事,但毕竟是董事,是老板,有些工作需要向人家汇报,同时也听听人家的意见。

现在不但是他俩不管事,艳华待产,再有俩月生了,也不管事,整个集团老谭说的算。说的算是说的算,但毕竟不是老板,该请示的必须请示,不能乱了规矩。

老谭这点做得好,从不把自己放到老板的位置上,一直当自己是管事的,兢兢业业克己奉公。这样干工作要是放到体制内的公家门,该是劳模、先进典型。

他了解艳华、燕子、张宇、包括老邓。四人都没啥野心,也没啥猜忌,开饭店的初衷只是为了挣钱,让日子好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行。

没想到阿巧能发展成这样,八年时间成了知名的饺子品牌,并且越做越大。

人在利益面前是自私的,容易冲昏头脑。很多餐饮做到鼎盛时开始走下坡路,原因无外其他——利益分配不均,内部开始争斗,最后分崩离析。

好在燕子、艳华不是那样人。

艳华善良、随和,大度,有着比男人还敞亮的豁达。虽是女流,但看事情长远,懂得舍得,这是难能可贵的。

因为有这样的品德,才有了对人的信任,叫跟着她的人乐意去干,阿巧才有今天。

燕子亦善良随和,但和艳华比欠缺大度。

她是最先把自己活明白的人。活明白了很多东西就看得淡了,用一种平和的心态过有滋有味的日子,享受生活。

艳华和燕子都比老谭大,开始时老谭是她俩的老师,把她俩引入到餐饮中来。历经八年风雨,俩人成长,如今在某方面已是老谭的老师——比如家庭,比如心态。

人都在不断的经历中成长,到啥时候都不要说自己厉害,有一得必有一失,所谓的厉害只是在某个领域内取得了成绩,其他方面可能是失败。

客观地讲,老谭作为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通过二十多年的打拼,做到今天这样已经算成功了。

阿巧虽是小饺子馆,比不得大饭店,可全国三十多家店,一家店按五十个员工算,就一千五百多人。说白了,阿巧只要营业一天,就有一千五百多人对生活报以希望,要是关门了,一千五百多人就得下岗,得为了生计重新找工作。

为了这一千五百多人,老谭还不能停下来,他得时时刻刻保持最佳状态,坐在阿巧这挂马车驾辕的位置上,使出浑身的劲儿吆喝着、呐喊着往前拉。

飞机稳稳降落,老谭走出甬道,过了闸关,周晓梅正笑盈盈的冲他摆手。

俩人上了车。

“本打算到我家给你接风的,燕姐和张宇说他们在家准备好了,叫我把你接他家去。”周晓梅一边开车一边说。

“那就去他们家,我也正想和他们两口子唠唠呢。”老谭说。

“家都挺好的吧小叔?”周晓梅问。

“嗯,都好。你爸你妈也好?”

“好,我爸还等着和你喝酒呢。”

“明天吧,今天不行了。对了,你爸啥时候回美丽谷?”老谭问。

“初九,酒坊都初九开工。”周晓梅说。

老谭笑笑说也是,随后问:“和家栋咋样?挺好的?”

“挺好,一切挺好。”周晓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

燕子、张宇两口子从早上八点就开始忙活。煲牛尾、炖虫草鸡、烧河鱼、烤羊排,这些费事的得提前整,整晚了不赶趟。

两个凉菜也准备好了,一个是鸡爪子咸菜,一个是炝拌干豆腐,都是老谭爱吃的。

鸡爪子咸菜是朝阳、赤峰一带的家常菜。

过去日子穷,老百姓过年没啥好吃的,把鸡骨架剁碎了,肉皮烀三分熟去油洗净剁碎,黄豆提前泡好,然后到咸菜缸捞两个咸菜疙瘩,剁碎。

把这四样放一起像熬皮冻一样熬,熬完了放外面晾一晚,就成了冻。吃起来咯吱咯吱的脆生,既有咸淡又有滋味,十足的下酒好菜。

这种农家土菜虽上不了筵席,但好吃,家乡味,妈妈味道。

老谭把鸡爪子咸菜和老家的猪头焖子、碗托儿这三道菜都精心研究、制作、销售过,说实话除了赤峰的三家店外其它地区的店都不好,最后取消了。

地方菜有一定的区域性,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饮食习惯,这就和长沙的腊鸡腊鸭再好,拿到东北老百姓不爱吃是一个道理——吃不惯。

周晓梅接上老谭之后给燕子打了电话,等他俩到时菜已经做好摆桌子上了。

四个人先是寒暄一番,然后便奔主题——喝酒吃菜聊天。

两杯酒过后,张宇举杯对老谭说:“老谭,咱家顶数你辛苦,一年闲不着,今天这明天那的,啥都靠你,我和燕子我们两口子敬你一杯!”

燕子也举起酒杯,诚心诚意的说:“是,咱家全靠老谭呢,没老谭就没阿巧,我们两口子钻被窝都说这话。”

老谭举杯和两口子碰了一下,说:“客气了,主要还是你们两口子信任,大胆放心。”

张宇两口子敬完老谭敬周晓梅,说了感谢话,接下来便自由发挥。

燕子和周晓梅唠女人的事,老谭和张宇唠男人话题。

老谭说:“我今年的计划是把长沙的中央厨房店建起来,然后再开两家,这样一共是四家店。长沙暂时是四家店,不多开,从明年开始修整,修炼内功。”

“我同意。”张宇点头,“你也该歇歇了,不能总干。咱们也稳一稳,修整两年,二零年再扩张。”

“嗯,我也这想法。现在饺子市场饱和了,市场一饱和竞争力就大,乱象丛生,模仿的也多,打价格战。”老谭接着说:“咱家的优势是小饺子馆,机动灵活,饺子酒文化已经定型,成了招牌,这是别人家模仿不了的。

到目前为止原材料涨价还没对咱家造成啥影响,估计也快。我对各地区的菜谱做了调整,主要针对饺子。

咱们不打价格战,相反让利。现在每盘饺子十六个,从三月一号开始增加到十八个,价格不变。”

听老谭这么说张宇计算了一下,然后说:“饺子的毛利率是百分之七十,你的意思是下降到百分之六十六?”

“对,让出四个点挣回数钱,保证人气。”老谭论证道:“咱家是小饺子馆,社区店,主要为老百姓服务。老百姓到店吃饭是奔饺子来的,注意力在饺子上。

菜品改不改动客人不咋注意,饺子不一样,多一个少一个都清楚、关系大。价格不变,每份增加两个饺子,他觉着实惠,占便宜了,想去别人家也不去了。”

张宇琢磨着,过一会儿点点头,说:“我同意。”

燕子和周晓梅虽然唠的热闹,但老谭和张宇唠的啥也听着呢。

燕子插话说:“我也同意,以前十六个饺子吃好,现在十八个饺子吃饱,吃饱和吃好不差俩饺子,但差心情。

不涨价叫客人多吃俩饺子舒服,就餐体验增高,这是赢家。”

第380章 俩饺子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