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153章 武川之行

武川举行的这次招商会,由县招商办牵头,呼市招商局协助,联合本县小微企业共同举办的。主要是为了吸引外地人到本县投资,给小微企业牵线搭桥,找出路。

武川三镇六乡,大部分以农业为主,又地处盆地,出川只有一条路,至今没通火车,相对来说经济还是比较落后的。

九六年以前武川先后归集宁和平地泉管辖,后属乌兰察布盟,九六年以后归呼市直接管辖。

除了农牧业之外,二零一二年以来形成了建材业和清洁能源产业,但第三产业增长缓慢。

二零一二年以来,旅游业实现了观光型向复合型的转变。

武川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哈达门森林公园,大青山避暑山庄,李齐沟自然保护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遗址等。

呼市招商局高局长联系了省城商会和温州商会,这两个商会有很多做得很好的企业,准备把这些企业的负责人拉倒武川,进行实地考察,和本地小微企业沟通洽谈,争取促成合作项目,进而引进资金,带动经济发展。

省城商会会长孙于聪没有向县城投资的意向,但高局长邀请了,得给面子,安排古毅联系几个商户老板去走走过场。

古毅安排这事熟络。先后找了两个做建材生意的老板和一个做粮油的,外加老谭。当然,也以商会的名义向所有商户发了通知,意思是谁爱去谁去,自便,反正到地方就是参观,然后吃饭,吃完饭打道回府。至于能不能发现好项目进行投资,那就是个人事了。

招商会这天早上,古毅早早地开车来到饺子馆。老谭上车后发现后座上坐着一个身穿旗袍的女人,看上去四十二、三,但实际年龄绝对不止这些,只是因为打扮的太精致而显的年轻。

古毅介绍女人是新型农业产业园的王董,北京人。也受到了邀请,准备去考察土豆项目。和古毅相熟,是老朋友,便一同前往。

古毅开车,老谭坐在副驾驶上,开始向武川出发。

去武川走呼武公路,翻越大青山,全是盘山道,非常危险。

古毅开的很慢,一边开一边介绍路两边的风景和武川的风土人情。

“这条路才通车一年多,没修之前都走老路,得爬山顶,老危险了。但山顶风景好,站在山顶呼市一览无余,武川也看的清楚的。山上树多,密密麻麻的,凉快儿。”古毅饶有兴趣的说。

“这两边的风景就挺好,山清水秀的。”王董说。

两边的风景确实不错,山高,一片绿色,公路建在半山腰,一侧是直拔而起的青山,一侧是深达三十多米的沟壑,美景与危险并存,既惊险又刺激。

好在公路是单行线,沟壑这边通往武川,另一边是武川通往呼市的,两条路隔着近百米的沟壑遥相呼应,少了会车的危险。

沟壑下是条河,清水潺潺。

“王姐,山顶你没去呢,去了保证喜欢。今天开的车不行,要是越野车就好了,回来的时候走老路,带你俩到山顶逛逛。”古毅说。

“以后有时间的吧。”王董说。

“这刚进山,得在山里走一个小时。再走二十分钟前面有个平洼,那有家农家院,整的挺好,呼市挺多人到周末都开车来,吃点农家饭菜,喝点散白酒,也都不走,有地方住,小火炕,老舒服了。”古毅说。

“还有这地方?”老谭好奇的问。

“有,一会儿到地方你就知道了,好地方,青山绿水,山里人家,纯原生态。”

古毅这么一说勾起了老谭和王董的兴趣,禁不住期待起来。

拐过两个山弯,又往前开了约模十多分钟,前面出现一个比较宽阔的平洼,大老远看着一个带围墙的院落,门前竖起的杆子上挂着一串显眼的红灯笼。

古毅慢慢的把车停在门外,三个人从车上下来。

这里是大山里的世外桃源。

以前应该是个小山包,公路从这里穿过,把山包削去一半,另一半被农家院主人削平,修整成平地,建了院落,成了农家院。

院墙不高,一米五左右,站在外面能看清里面的景象。

院子里一排十间正房,窗户是民国时期的格子窗,刷着红油漆,镶着小块玻璃,给人一种回到过去的感觉。东西两边各五间厢房,也是老式的,很有年代感。

院中央一口水井,井口上架着辘辘把,辘辘把上缠着井绳,直垂井里。井旁放着两个水桶和一条扁担,还有一个用石头凿的水槽子。

一个扎着围裙的女人从东厢房出来,往大门外站着的老谭三人看了一眼,然后折转身进了正房。

“这地方好呀,修身养性的地方,青山绿水,空气新鲜,没人打扰,多肃静。”王董感慨地说。

“那还说啥了,看着没,正房都是包间,有地桌有火炕,和农村一样。吃完了可以在炕上直接睡。东厢房是厨房,员工休息的地方。西厢房是客房,里面有床,也有火炕。

他家没菜谱,来之前得提前预定,八个人以下一千二,八个人到十二个人一千六,管吃管住。头天晚上是大餐,有鱼有肉,小笨鸡啥的,都是农家饭菜,保证够吃。第二天早上就简单了,粥、咸菜、馒头。”古毅介绍着。

“这地方早上保证好,得雾气昭昭的。”王董说。

“嗯,我在这住过一次,头天喝大了,早上没起来,起来早的上山转一圈,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他家的小笨鸡是真好吃,纯散养的,笨鸡蛋也好,炒出来焦黄,咱们买的不行,都是养鸡场的。”古毅说。

三个人看了一会儿,古毅和老谭每人抽根烟,过过烟瘾,然后上车继续往武川赶。

到了武川之后先是在展览馆会议厅开了短会,参加会议的有五十多人,除了招商局的外都是呼市来的生意人、小企业主,像老谭这样搞餐饮的就他自己。

当然,他也不是来招商的,主要是奔着“后山一绝”来的。

会议结束后大家来到展厅。展厅里很多本地的生意人和小企业主都摆好了展位,向参观的人热情的介绍自己的产品,并不时地发着名片。在他们看来这些呼市来的人都是财神爷,万一有相中自己产品和项目的那就妥了,稍微投点资就行。

他们缺的是资金。

也许他们会失望,这些来人中真正抱着投资目的的没几个,大部分都是过来看看,走走过场。

古毅和王董是代表商会来的,此时正和主抓这次招商会的副县长以及招商局的领导热情而亲切的交谈着,说着空洞儿但听上去非常场面的话,不时的传出模式化的笑声。

老谭一个展位一个展位漫无目的的溜达,慢慢走到农副产品的展区,一个展位吸引了他。

这是一个卖鸡蛋的,展位上方打着“白山虫草鸡养殖基地”字样的横幅。

虫草鸡?

挺新奇。

老谭首先想的是还有拿虫草养鸡的?那鸡得值多少钱?虫草可是上万元一斤呀。转而笑了,心想不可能用虫草养鸡,应该是散养的溜达鸡,在山坡草地上吃虫子的那种。

走到近前,看清楚展牌介绍,确实是散养的小笨鸡。展位上摆着的鸡蛋一看就是笨鸡蛋,掺不了假。

于是就和展位摊主聊了起来。

摊主四十多岁,姓白,很魁梧的汉子。当过兵,复员后在家务农。前两年承包了一处荒山,养殖新品种草原小笨鸡。要说他承包的荒山老谭在来的路上经过过,就在那家农家院前面。

“我家的虫草鸡纯散养的,两千多只,在大山里头,一点饲料不喂,吃的都是山上的草籽、小虫,喝的是山泉水,一只鸡最大的也就三斤,平均二斤半。下的蛋是纯笨鸡蛋,好吃得很,市场上根本买不着。”白老板向老谭介绍。

“鸡蛋多少钱?”老谭问。

“六元一斤。”白老板说。

“够贵的,市场上鸡蛋三元。”老谭笑道。

“那是啥鸡蛋,跟我这没法比,你吃一回就知道了,我这是纯笨鸡蛋。”白老板马上说。

“鸡呢?多钱一只?”老谭问。

“五十八。”

老谭在心里合计一下,一只鸡按二斤半算,五十八一只,合二十三一斤。市场上小笨鸡十八一斤,贵出五块。

“你这鸡可够贵的。”老谭说。

“你不知道谭总,我这是新品种草原鸡,长不大,长得还慢,一年才二斤半。你也知道,虽然在山里散养,看着是不用喂啥,夏秋行了,冬天呢,春天呢,山上啥也没有,得喂粮食呀。另外山上啥都有,我这两千只鸡是三千只剩下的,其余的都叫狐狸、黄鼠狼、还有狼吃了。另外还有偷鸡的,看不过来。”白老板一脸沮丧的说。

干啥都不易呀。

老谭倒是有试试这虫草鸡的意思。

现在饺子馆用的鸡是下架鸡,吃着也行,但没散养的小笨鸡好吃。他也试过在市场上买的装在笼子里的小笨鸡,试完之后和下架鸡一样,没啥区别。

小笨鸡是小笨鸡,但养法不一样了。都按养鸡场的方法养,喂饲料激素,外观上分不出来,但肉不行,一口就能吃出来。

细想想也是这样,现在农村富了,养鸡的少。就是养也是养几只自己吃,谁还拿出来卖?所以说市场上卖的那些都不是正经八本的小笨鸡。

市场上没有,饭店卖的能是真的吗?

当初在甘旗卡的时候选中了一款草原鸡,两年后断货了,养鸡的说不挣钱,不养了。

老谭一直想找一个能长期供货的小笨鸡。做的是饺子馆,卖的是东北菜,小鸡炖蘑菇必不可少。要想把它做好了,没有小笨鸡哪行。

但白老板这鸡属实有点贵,并且能不能长期供货还是回事。最主要的一点是不知道他这鸡咋样,要是按他说的还真行,可以一试。

老谭问:“你这有杀好的鸡吗?”

白老板摇摇头,说:“没有,今天我就带来几箱鸡蛋。”

“哦,这样呀——把你的名片给我,还有你养鸡场的位置,有时间我去看看。”老谭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