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正文 第九十六章 中秋快乐(你们懂的……)

PS:祝大家中秋快乐!三天长假两天雨,不过难得假期,你们懂的……

第九十六章镇院之宝

一时之间,三个人冲着赵越都是怒目而视,脸色却是变得铁青!

可是当一想到许肃身上这件代表着六品官秩的朝廷官服,他们当真是一口气憋在嗓子眼里,是咽也咽不下去,吐又吐不出来。

真是要多憋屈,有多憋屈!

赵越还笑呵呵的看着人家三个,然后问向胡三道:“太医院的人见到客人都是这个样子吗?再怎么说也都是读书人,还是说我刚才所言太过深奥,他们听不大懂?咦,我没说山东方言啊?”

看着赵越这边插科打诨,对面的三个平日里眼高于顶的太医吃瘪,胡三当真是想笑又不敢笑,特别是留意到对方愤恨的眼神往自己这边飘的时候,这小厮心里面顿时打了一个激灵。他心说你这位大老爷不怕惹事儿,可是我怕啊!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小爷我今天算是倒了血霉了……于是乎一缩脖子,下意识的就躲到了赵越身后——就赵越这副身板,还别说真能藏住人。

“不知是哪里来的野人,太医院也是你聒噪的所在!哼,今天要不是看在你初来乍到的份上,非要与你理论一番……”

三人见实在是下不来台,就拉下脸来,放了两句狠话。大概的意思,就是地痞无赖说“有种你小子给我等着”之类,言罢,三个人满脸通红气急败坏的掉头就走了。

赵越双手环胸而立,笑眯眯的看着对方离开。等回过头想和许肃结交一下,却不想一转身低头,这人却没了!

胡三一努嘴道:“赵先生休要见怪,这人就是这样。”

赵越抬眼看去,赫然就看到人家许肃许公子竟然连声招呼都不打,径自走了。

“哈哈,这倒是一个妙人。”赵越一拍巴掌,忽然对这人有了几分兴趣。不过既然不理睬自己,赵越也没有那个兴趣把自己的热脸往人家的冷上贴,而下一刻就见赵越猛地拉过还在看向许肃的胡三,急不可待的叫嚷道:“快走快走,可饿死我了……”

胡三:“……”

…………………………………………………………

…………………………………………………………

太医院别看名字听起来挺响亮的,可是这饭堂做的饭菜,和后世学校单位里食堂做的都差不多,没特色、没味道、没实材、没油星……总之,如果不是饿的发慌,没人会对这里的饭菜抱有太大的好感。

赵越好歹也算是客人,再有胡三嘴巴跟抹了蜂蜜一样逗得人开心,厨房的大师傅给开了一回小灶。

一盘蒜黄炒鸡蛋、一盘小葱拌豆腐,一碗中午做剩下的酱牛肉,再加上两三斤的大饼,还有一壶老白干。

赵越也没客气,拉过胡三一起,甩开腮帮子,就开始大吃大喝起来。

胡三一开始还心中忐忑推辞了几下,可见赵越没什么架子,只好陪着吃了一些。最后他都忍不住笑道:“赵先生怕是好久没好好吃过饭了吧。”然后又道:“赵先生还真是一个怪人。”

“一路风餐露宿的,哪有现在吃的这么踏实。”赵越边吃边说,又抬起头笑着问他:“怪人?我哪里怪了?”

胡三此刻也没有了初时的拘谨,就直接指着赵越说道:“小的不是夸口,别看小的年纪不大,可是在这太医院里,小的见过的老爷形形色色的不知凡几。可却从来没有一位,像是赵先生这样没有架子,吃饭也不讲究食不语的,竟然拉着小人一起。还有刚才许公子那,说好听的是好打抱不平,难听一些就是……”说着胡三就是讪讪一笑,自觉多言了。

赵越夹起一筷子酱牛肉,美美的就着大饼吃了一口,然后一抹嘴儿,接他话说:“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是吧。”

胡三嘿嘿一笑。可还不等他笑出声来,就“哎呦”一声捂住脑袋,却是赵越没好气的给了他一颗脑瓜崩。

“臭小子,吃你的饭,待会吃完了带先生我到处转转。”

……………………………………………………

……………………………………………………

赵越眼前的这座太医院始建于永乐年间。

当年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之初,利用旧有官舍作为各衙门办事的处所,多散处城区,杂然无序。到了明英宗正统七年的时候,为了办公方便,就把各衙门都集中在大明门(PS:清时称大清门,在正阳门内。解放后已拆除)东,新建许多官署。

而这太医院署自然也在这里修建。

经过胡三一说,赵越才知道自己此刻的位置是在天安门前、钦天监之南,礼部正东,即现代的东交民巷西口路北附近。

两个人酒足饭饱出了饭堂,因为冯公公有交代,不能出了太医院,所以就只能在太医院里面转悠。

对于赵越这么一个身材高大,非比常人的大个子,在进进出出的太医们眼中自然是超级扎眼。

不过他们好奇的打量赵越,赵越也同样的好奇看着这些明朝的同行。眼前的一幕,多少有点逛后世影视城的感觉。

但是看的久了,彼此双方也没有什么交谈,自然也就没了兴趣,而赵越这才把心思放在四周的景物上面。然后听着胡三给他讲这其中的各种掌故。

太医院共有大门三座,均向西。站在大门口,往正对面看,是一面照壁,上面有黑漆书写“太医院”三字的朱色立额。大门前为门役的住房。左为“土地祠”,面向北,右为“听差处”面向南。署内有大堂五间,是主要的活动场所。一眼看去,都是一些穿着与之前见过那三人同样的绿色无补子官袍。

而在大堂左侧,有南厅三间,是御医办公的处所。大堂右侧是北厅。后面是“先医庙”,门称“棂星”,内门称“咸济”,殿名“景惠”,南向,殿内供奉着伏羲、神农、黄帝的塑像,有“大医精诚”匾额,因此又被叫做“三皇庙”。

到了此处,胡三顿露几分得色,故作神秘的要为赵越介绍这太医院的镇院之宝!

赵越见他说的有趣,就迈步先进了先医庙,等拜过三皇,询问胡三哪里有镇院之宝。便见胡三将他引领到一块古朴悠久的石碑前。这才对他说道:“这就是咱们太医院的第一宝,宋代王惟德撰《铜人睮穴针灸图经》全文石刻!”

“哦?”一听这话,赵越顿时打起精神,驻足观看起来,然后听着胡三讲解。

原来这座石碑,乃是元朝元贞年间所镌、宋代王惟德撰《铜人睮穴针灸图经》全文的石刻,其碑之题篆为宋仁宗的御书。

据说这石刻是元惠宗至元年间自汴梁移到这里的。一开始赵越也没看出这石刻有何不同,可听胡三一说,这才恍然大悟,忽然想起来王惟德是谁。

王惟德,又名王惟一,是宋代著名针灸学家,曾任翰林医官、殿中省尚药奉御。天圣初年,奉命编修针灸书籍,他对古医书中有关针灸的记载和针灸图式详加考订,并对历代医家的针灸实践进行系统总结,于天圣四年编成《铜人睮穴针灸图经》三卷。天圣七丰由政府颁行全国,作为学习针灸及临证取穴的标准。而且他还设计并主持铸造明堂针灸铜人两具。铜人的躯体、脏腑可分可合,体表用金字标有针灸穴位名称,穴孔处涂以黄蜡,里面是空的,可注水。如果按针灸分寸正确进针,里面的水,便可自孔穴流出,否则不能刺入。它是当时作为针灸教学和考试医生用的。

想到此处,赵越就笑着问胡三道:“让我猜猜看,既然这太医院第一宝是王惟一的石刻。那么这第二宝,必定是那尊铜人,我猜的可对?”

胡三瞪大眼睛难以置信的看向赵越,惊讶道:“先生怎么知道!”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