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正文 第八十五章 天子脚下

第八十五章天子脚下

临近农历四月份的北京天气依旧带着重重的寒意。特别是早晚两头,这人站在屋外哈口气出去,都能看到一片浓浓的白雾。只有到了正当午,这四九城的老少爷们儿才能感受到头顶上太阳洒下的丝丝暖意,然后幸福的双手互插在宽大的棉袖里,继续聊天打屁,再忙活着一天全家人的生计。可等到转眼间,到了下午申时一过,这天又是阴冷起来,和济南一比较起来,北京春天的寒冷,是那种真的能够冷到人骨头里去的。

因此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哪怕是再繁华的街道上,行人也开始逐渐减少,开始陆续返回家中。街道两旁的店铺也随之关门打烊,结束一天的营业。毕竟在这个时代,除了天气的原因之外,到了晚上天一黑,没有现代照明设备的古人,就不方便继续在外面活动了。

这一天,天色比较阴沉,头顶上的乌云压了整整一天,不透半丝阳光下来。

还不到酉时,天就已经黑了一大半。

于是城里各家店铺,除了像是八大胡同那种烟花之地,大部分的商家又像是往常一般,开始准备歇业。

左安门门外,随着一声拖着长腔调的呼哨声响起,城门门洞子内外的往来人等就开始乱作一团。

这时就听到有人高喊让城门的军爷“稍等片刻“之类的话。又有人大喊自己是某某家王公大臣的亲朋好友云云。

可是话音刚落,便听到城门洞顶上有人骂骂咧咧的叫道:“等你丫大爷!天黑就关城门,那是五门兵马指挥司下的严令!有本事你找兵马司的指挥使大人讲去,看看指挥使大人听不听你是谁家的!呸!也不瞧瞧你丫这操行!”

骂完也不管底下人扯着脖子对着骂街,城门上的守门兵丁就缩了缩脖子,躲回生着小火炉的房子里猫着去了。

见此情形,不管是想出城的,还是想进城的,骂了一会自觉无聊,只好四下散去。至于是投亲属还是找便宜的骡马店对付一宿,就不得而知了。

可是如此一来,却是难为坏了一行人。

就见左安门门洞底下,适才喊声最大的那位,气的是面红脖子粗。手中锦衣卫的腰牌都举到半空中了,可是守城的兵丁连伸头看一眼的机会都没给他。

当真是应了那句老话,阎王好见,是小鬼难缠!

张百户骑在马上气急败坏道:“这几个小王八羔子!等老子进了城去,非得去把你们揪出来,抓进咱们锦衣卫的大牢里去,扒了你们的皮!”

又骂了几句,一阵寒风吹来,张百户也只能无奈的打马转身,返回到道路旁的一辆马车票,十分沮丧的冲着车厢里的人说道:“冯公公……今天赶巧了,城门关的早。您看,咱们是绕到其他几个城门看看,还是等明儿再……”

“阿嚏!”

还不等他把话讲完,便听到车厢内一声惊天动地的喷嚏声,然后就听到一个声音万分疑惑的抱怨说道:“这眼瞅着都快到阳历五月份了,怎么北京城的天气还是这么冷!济南府那边,这功夫柳树都抽枝发芽了吧。”

话音一落,另一个尖细的声音就笑着说道:“赵先生这是久居南方,不知道北方天气的厉害。今天也是赶上天气不好……说起来这些年数今年还算是暖和的呢。你不知道咱家初离开京城的那会,地上有个水坑都能眨眼间冻成一层冰来。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说着这个声音就对外说道:“今天都到这个时候了,就算是进了城咱们也办不成什么事儿了。而且赶了几天的路,大家也都疲惫不堪,今天咱们就在城外找驿站先住下来,稍作休整,沐浴更衣,等明儿一大早,城门一开,咱们再进城也不迟。”

听到准话儿,张百户这才长出了一口气,连忙应声。这才安排手下去准备住的地方,自己则是跟着马车,一路负责车里两个人的安全。张百户不觉得如何,他身旁的几个手下再转过马头的时候,看车厢的目光却是带着几分不屑和鄙夷。

不用说,这一行人正是从济南府风尘仆仆赶到北京城的赵越一行人。

这一路走来,赵越众人已经算是用了最快的速度来赶路了。眼见要到达目的地,所有人都是开心不已,显然大家都知道到了地方,就可以好好休息一番。可谁也没想到,紧赶慢赶还是遇到了城门关闭,吃了一个闭门羹。

因此众人说不郁闷,那是不可能的。好在冯公公“通情达理”,没有刻意刁难。反倒是车厢里的大个子一路上絮絮叨叨麻烦不少,要不是有张百户的警告,还顾忌着那位冯公公。说不起就要拖那大个子出车厢好好教训一顿。也不管这大个子有什么神医、诸葛亮之类的名声。这路途赶的久了,换谁谁脾气都好不了。

于是等到马车重新动起来,走到后面的一名便装的锦衣卫就不由得嘀咕了一句:“白长那么大的个子了,这点寒冷都受不住!还爷们呢。”

舒服的缩在车厢内的赵越不知道自己被人鄙视了。

话说他们这一行人过了保定府,赵越就深深的体会到了北方那还未消散钻心刺骨的寒冷。

其他人倒是习以为常,赵越却是暗自惊讶。特别是在这一天的傍晚,夕阳西沉,快要到北京城城墙根的时候,这种寒意那真的是透过车厢厢壁,挡都挡不住,哪怕车厢中已经点着小火盆了。

按照现代阳历的算法,这个时候都应该快进五月份了,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这怎么越往北去,气温低也不至于低的这么厉害啊!

赵越自然不知道,之所以有这种变化,其实是因为此时的明朝正在经历着向“小冰河时期”极度寒冷的开始过度的一个过程。

赵越也不会知道,他此时或许就在见证着一个老大帝国,轰然倒塌前,那最后的一场华丽盛筵。

翻开史书就会发现,到了明朝的中后期,亚洲地区特别是远东的气候就会进入一个“小冰河期”。也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气候变化,使得这个时期的明朝疆域内天灾不断,连续二十年大旱,赤地千里,庄稼也随之连年歉收。而没有粮食,百姓就吃不饱饭,再加上明朝晚期苛捐杂税日渐沉重,压迫的百姓不堪重负,才引发了整个北方大范围的农民起义。由此才导致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在天灾人祸、内忧外患之中,轰然崩溃。正如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最后无奈的那句“朕非亡国之君”,寥寥六个字,发自肺腑,是对兵败如山倒,无可奈何花落去,内心有所不甘的自然流露。

小冰河期顾名思义指的是相对而言较冷的时期,但是比主要的冰期还要暖和,维持的时间也比较短。

“暖和”和“短”都是相对而言。按照气候学家的计算,这一场“小冰河时期”差不多贯穿了明朝大半个时期,直到明朝灭亡。

对于一个庞大的帝国而言,无疑这是致命的打击。

就连清朝国史馆编撰的《明史》评价崇祯皇帝时说:“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勤惕厉,殚心治理。”由此可见,崇祯皇帝的自我评价“朕非亡国之君”,并不是文过饰非的夸张之词。但是,明朝恰恰在他手上灭亡了,于是乎历史让他背上了“亡国之君”的恶名,似乎有点不太公平。人们只能感叹他生不逢时,进行委婉的解释。

而这些故事,此时还没有人能够察觉到,就连现代人的赵越也懵懂不知。他只顾着抱怨火盆内的炭火不够旺盛。

所以当他们一行人在城门外一处驿站停下来时,赵越就迫不及待的跳下车,一个箭步就想要钻进驿站“暖和暖和”。可是还不等他的脚迈进驿站的大门呢,两道寒光却是唰的一下再他面前闪过,惊的赵越一个激灵,顿时就忘记了那刺骨的严寒。

然后就听到有人冷哼一声说道:“闲杂人等滚开!小心了自家性命!”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