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百七十三章 詔令

趙旭听完希多優吉的介紹這才清楚前線的情況有多緊張,當即下令部隊是加速前進,不過從希多優吉這里趙旭也听到了一些好消息,盡管格丹這次來勢洶洶,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但多數撒加人,尤其是中下層民眾還是支持忽蘭的,甚至在不少地區有中下層民眾自發組織起來的義勇軍幫住忽蘭的軍隊作戰,這也是格丹軍盡管在許多方面佔據優勢,可卻遲遲無法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原因,而這也讓趙旭看到了希望,只要有民眾支持忽蘭政權就沒那麼容易倒台,而己方選擇支援看來也就沒有做錯。

不久同盟軍便抵達了忽蘭王庭的所在地,之前介紹過因為撒加人是游牧民族,故此王庭的位置也不太固定,這次忽蘭把王廷設在了距離前線不足百里的地方,對此不少人一度都頗為擔心,畢竟這點距離對于騎兵而言一天之內就能抵達,一旦前線失守忽蘭或許連逃跑都來不及,但忽蘭還是堅持這麼做,為的就是向臣民們表明自己奮戰到底的決心,受此鼓舞前線的將士們作戰也確實倍加勇敢。

對于同盟軍的抵達撒加方面原本是欣喜非常,畢竟如今他們把希望就寄托在了趙旭他們身上,然而等看到同盟軍的數量撒加方面不免有些失望,畢竟比他們預想的要少得多,就連忽蘭雖然沒有明說,但臉上也不禁露出了憂色,這些自然都被趙旭看在了眼里。

「殿下是不是覺得我們來的人有些少啊?」趙旭跟忽蘭打過交道,頗為熟悉,故此說話也就開誠布公了。

忽蘭聞听微微一笑︰「盟主你們能來我就已經很感激了,怎麼還會挑肥揀瘦呢?」

「您如今說話越來越像政治家了,其實您的擔憂我完全能夠理解,不過請您放心,我家鄉有句俗話兵貴精不貴多,別看這次我們來的人馬數量並不是很龐大,但基本都是精銳,戰斗力還是有所保障的,我有信心幫助你們平定叛亂。」

見趙旭一派信心十足的架勢,忽蘭也多少安心了些,她清楚趙旭如今也算是內陸名將,論軍事經驗遠非自己可比,他既然敢這麼說應該是有所憑借,如今忽蘭只希望趙旭的自信心不會影響其對于戰局的判斷。

原本撒加方面為趙旭等人舉行了盛大的接風宴,但趙旭表示還是希望先了解戰事的情況,忽蘭對于趙旭的作用有所了解,故此也就當場同意,之後趙旭听巴圖圖等撒加高層介紹了戰事的情況,局面還真是不容樂觀,在同盟軍趕來的這段時間叛軍又把戰線向前推進了將近百里,關鍵如今前線忠于忽蘭的守軍承受力已經到了極限,要是戰局再這麼持續下去用不了多久戰線就有全面崩潰的可能。

趙旭一了解戰局,知道情況緊急,當下決定不做休整立刻趕往前線參戰,撒加人是游牧民族,性格比較耿直,不像內陸人有那麼多人情世故,加上戰況也確實緊急,故此當時就表示同意,忽蘭甚至表示願意親自率軍跟趙旭等人一起支援前線。

對此撒加方面不少人都出面勸阻忽蘭,覺得這樣實在太危險,不過趙旭理解忽蘭的想法,這位在某些方面跟自己一樣,不願意在後方坐享其成,于是他支持忽蘭的提議,由于如今撒加人太需要同盟軍的支持,故此對于趙旭的意見他們是頗為重視,加上忽蘭本身也堅持,這件事最終就那麼決定了下來。

大伙在王庭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便集結人馬趕往前線,忽蘭為了這次出征還特意換了一身戎裝,顯得英姿颯爽,而其騎術也頗為嫻熟,趙旭看了不禁暗自感慨,都說忽蘭是個文藝青年,可看樣子其對于軍事也並非全然外行,果然撒加人能夠稱霸草原,跟內陸人爭雄上千年跟其全民族尚武的風氣有著直接的關系。

在趕往前線的途中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有一支民兵武裝得知忽蘭御駕親征的消息特意趕來想加入隊伍助戰,然而撒加的高層卻有意拒絕,趙旭看了不禁有些疑惑,正好希多優吉就在其身邊,于是趙旭便詢問其究竟是怎麼回事,希多優吉趕忙給解釋。

原來撒加人施行的是部落制,一般除了大王汗的直屬部隊之外,各部落的軍民是直接听命于酋長的,這支民兵並非來自忽蘭的直屬軍民,如果要他們加入高層生怕引發跟其部落之間的誤會,趙旭聞听忙跟忽蘭商議,如今情況特殊,不便打擊中下層民眾的積極性,而且通過這次叛亂看得出各部落酋長權力太大,從長遠來看這對于撒加的長治久安沒有好處,而忽蘭要想打贏這次戰爭,並且鞏固自己的統治就必須仰仗中下層的民眾力量,以此來限制酋長貴族們的權力。

忽蘭不是那種權力欲很旺盛的類型,但其明白趙旭的提議對撒加人的未來有好處,于是她當即做主同意留用這些民兵在軍前效力,至于他們部落那邊事後再由自己出面解釋,大伙一看既然趙旭跟忽蘭兩位首腦都同意了,也就不再堅持。

之後趙旭特意跟忽蘭等人協商,以王庭的名義發了一封詔令,在平叛期間暫時打破舊的軍事制度,凡有意為王庭效力的軍民都可自行前來投奔忽蘭,不再受部落的限制,甚至連俘虜奴隸也可以報名參戰,有功者可以獲得自由,當然為了照顧各部落的利益以及情緒,詔令里特別聲明這只是戰時的特殊措施。

盡管許多權貴對于這項措施頗有微詞,覺得這是在挖他們的牆角,但因為題目光明正大,所以大伙一時也不便多說什麼,畢竟到了這個地步還支持忽蘭的基本都是死忠派,不會因為這種事就加以背叛,而由于忽蘭長期以來的種種政策給了中下層撒加人很大的福利,故此這些人對于這道詔令是積極響應,大批軍民主動加入忽蘭的軍隊,有些無法直接參戰也紛紛捐款捐物,甚至連一些叛軍所屬部落的軍民也主動倒戈來投,這下不僅壯大了忽蘭方的實力,對于前線的士氣也起到了極大的鼓舞作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