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一十九章︰東線戰場

李定國還沒收到朱琳澤的旨意的時候就有了自己的打算,認為集中優勢兵力在兗州府,決不能坐以待斃,坐觀滿清將兵力西調。

李定國和眾將商議之後,遂決定主動出擊,和清軍野戰。

劉文秀和艾能奇請戰,這一仗是為了國家而戰,為了朝廷而戰,更是為了他們忠貞軍自己而戰。

不同于禁衛軍和神策軍,禁衛軍和神策軍都已經是正式的軍,而忠貞軍到現在為止還是新兵的待遇。

他們要用實戰證明,忠貞軍經過訓練已經月兌胎換骨,足堪重任,為忠貞軍爭取到一個正式軍的編制,一個正式軍的軍旗。

三萬忠貞軍出城擺開陣勢,準備和城外的清軍進行一場血戰。

金勝雖然還沉浸于騎兵標在魯橋鎮一役慘痛的傷亡之中,但還是調整狀態,請求出戰。

不過金勝的請戰要求被李定國給拒絕了,騎兵不同于步兵,步兵傷亡再大,後續也能夠得到快速的補充。而騎兵的損失,則在短時間內補充。

金勝現在僅存的四營騎兵是朝廷所有騎兵精銳所在,不到萬不得已,李定國不會考慮使用金勝的騎兵。

至于步兵側翼需要掩護,以免被韃子的騎兵抄掠,忠貞軍一個滿編三萬多人的軍,要是還保護不了自己的側翼,劉文秀和艾能奇干脆別帶兵了。

得知明軍出兵,清軍眾將驟然緊張了起來。

就連坐鎮山東的多爾袞也出現了慌亂之色。

多爾袞雖然向清軍宣布了魯橋鎮清軍取得大捷的消息。但在魯橋鎮大捷之後,多爾袞非但不繼續乘勝向南進軍,而是將大量的精銳西調,這不由得讓清軍起了疑。

既然取得了大捷,為何還懼怕兗州府的明軍不敢從山東南下?

當然,心情最緊張的還是孔有德,對戰明朝新軍,孔有德本來就沒有十足的信心。現在山東綠營最為精銳的十幾個營都被多爾袞調走,孔有德身邊只留了兩個精銳綠營當保鏢。

剩下的綠營雖然戰力尚可,但皆不堪大用,打硬戰,尤其是打南明的新軍,還是要靠那十幾個精銳綠營。

明軍出擊尋戰,滿蒙八旗肯定是不會當清方的主力迎擊的,最後上去當炮灰的還是他孔有德的綠營。

多爾袞招來清軍高層的核心將領來到帳中議事,商量著如何抵御明軍。

說來也是諷刺,明明主動南下攻擊明軍的是他們,現在清軍在山東反而成了防守方了。

不出孔有德所料,多爾袞果然讓孔有德的綠營當主力。

孔有德在心底里長嘆一聲,好在他對這個結果早有心理準備。

「奴才願率山東綠營,以拒南明新軍。」孔有德跪下受命道。

多爾袞滿意地點點頭,孔有德可真是個好奴才,要是所有的奴才都有孔有德這樣的覺悟,何愁南明不平。

就連一旁的濟爾哈朗也為孔有德這種大義凜然的精神所折服。

濟爾哈朗以為孔有德至少會推月兌一番,畢竟此戰明軍來勢洶洶,山東綠營勢必凶多吉少。這山東綠營雖是大清的兵,但怎麼說也是孔有德的心血啊。

為了訓練這些山東綠營,孔有德往其中傾注的心力,是濟爾哈朗親眼見到過的。

想到此間,濟爾哈朗不免有些同情孔有德。當初南下幾乎打光了孔有德漢八旗兵,現在抵御明朝新軍又要依靠孔有德的綠營兵。

「孔有德,你,很好。」多爾袞贊許地說道。

「只是奴才有一個請求,還請睿親王答應,只有睿親王答應了,奴才才敢踏踏實實地出兵。」孔有德跪地不起,對多爾袞說道。

多爾袞的面容上閃現過一絲不悅之色,奴才什麼時候有資格和主子談條件了?

不過現在他要靠孔有德的山東綠營抵御明軍,要讓孔有德死心塌地地給他賣命,他還是給了孔有德幾分面子,和顏悅色地對孔有德說道︰「孔有德,你也是我大清的棟梁,有什麼請求但說無妨。」

「此戰若敗,非戰之罪,皆臣指揮不力,還望睿親王莫要責罰山東綠營,以免寒了山東綠營兄弟們的心。」

孔有德對這場戰爭的前進態度不樂觀,在戰前還是先給自己找好退路為妙。

听孔有德的意思,這場戰斗的結局並不樂觀,這讓多爾袞很不高興。

朝廷每年撥給綠營這麼多軍餉,合著就得到這麼一個結果?

「戰場上的勝敗從來都是風雲詭譎,變幻莫測,你好好打好這場仗便是。」多爾袞淡淡地說道。

孔有德領命出帳,準備戰事去了。

濟爾哈朗詢問八旗兵是否給予綠營一定的幫助,還是說在一旁坐觀。

滿洲八旗的很多旗傷亡慘重,其中的正藍旗幾乎等于是廢了。

多爾袞可不想再動用滿八旗,但多爾袞還是讓濟爾哈朗派一些蒙八旗支援孔有德。

劉文秀和艾能奇率軍出城,一路上他們二人的神經都是緊繃的。

畢竟在一年多前,他們所統領的大西軍還是被多鐸和阿濟格所部的清軍給攆著打。

現在的忠貞軍雖然已經月兌胎換骨,從裝備到訓練水平已經和一年多前不可同日而語,但他們還是不敢掉以輕心。

一路上竟沒有清軍主動出來阻截騷擾他們忠貞軍,這讓劉文秀和艾能奇頗感意外。

清軍要是再不出面阻截他們,他們抵達濟寧州之後,可就要沿著冰封的運河直接北上東昌府的府城聊城了。

劉文秀和艾能奇不明所以,不知道清軍的這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麼藥水。

很快,軍部放出去的哨騎傳來消息,運河沿線發現大量清軍草草構築好的堡壘和防御工事,部分大型防御工事還配備有火炮,清軍炮兵的炮術水平上架,還轟死了幾個偵查的哨騎。

「炮術水平上佳,這必是孔有德的精銳炮營。」劉文秀說道。

「再探,沿途有多少清軍堡壘,將其整理繪制成圖,給軍部的參謀們參詳參詳。」艾能奇說道。

行至濟寧州,劉文秀和艾能奇二人率忠貞軍進駐濟寧州州城,準備稍事休整,同時等待哨騎們繼續收集信息。

很快,哨騎們歸來,結合山東情報司的提供的情報,他們發現清軍壓根就沒想和他們野戰。

孔有德這個龜孫子在運河沿岸修築了大大小小兩百多個堡壘嚴防死守,這對于劉文秀和艾能奇來說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消息。

劉文秀和艾能奇本來是希望和清軍正面打一場野戰,速戰速決,給予清軍重創。

而他們現在要面對山東綠營修築起來的一個又一個堡壘,這讓二人大失所望。

不過好消息是這些堡壘都剛剛修築不久,也說不上多堅固。攻拔起來也不會那麼費力,就是耗時間。

「孔有德還是有兩把刷子的,素聞山東綠營為清軍綠營之最,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劉文秀望著軍部參謀送來的地圖,上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清軍堡壘,這些堡壘如同春筍一樣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冒出來的。

當然,劉文秀心里也清楚這些堡壘絕不是一夜之間就鑄成的,換做是新軍去修築這些堡壘也沒有一夜將其築成的本事。

這肯定是孔有德事先早有準備,早早就開始修築這些堡壘了。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孔有德這廝修堡,那咱們就一個個給他拔了!」艾能奇說道。

「理事這個理,不過這可是兩百多個堡壘,想要拔掉這些堡壘必然要分兵,清軍騎兵來去如風,你我出城後就沒見過清軍騎兵,不知他們在何處,萬一清軍騎兵趁我等拔壘之時乘機突襲,該當如何?」

清軍騎兵遲遲不露面,這是劉文秀現在最大的顧慮。

劉文秀沉吟半晌,繼續說道。

「還是將此事上報李將軍,他是前線的總指揮官,由李將軍來定奪此事。」

「可是此戰乃是我忠貞軍的成軍之戰,要是讓其它的軍插手,功勞可就沒咱們的忠貞軍的了,就算是有,功勞也不全是咱們忠貞軍的。」艾能奇說道。

好不容易爭取來的成軍之戰,艾能奇並不希望讓其它的部隊來插手。

兩百多個清軍堡壘雖多,但慢慢拔忠貞軍也能將他們一一拔除。忠貞軍又不是沒有炮兵。

「艾副軍長,什麼忠貞軍,什麼其他軍,還不都是新軍,都是大明朝的軍隊,都是閩王和朝廷的軍隊。」劉文秀斥責道。

劉文秀又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是現在戰場上情況有變,他也不敢擅自做主。從大局出發,除非已經和清軍交戰,不然的話,這件事還是要事先告知李定國,讓李定國拿主意。

「你是軍長,你說什麼就是什麼。」

艾能奇冷哼一聲,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李定國在得知清軍變更部署之後也頗感意外。

新軍的每個軍雖然除了各哨所屬的炮兵之外,後面又單獨配置了一個炮營以備不時之需。

只是軍屬炮兵的炮營,所攜之炮皆是小炮,畢竟大口徑的重炮雖然威力大,但炮也沉,會拖累步兵的行軍速度,因此上面權衡再三,還是給軍屬炮兵營配置了小炮。

當然,除了所配備的火炮之外,軍屬炮兵的訓練水平也不如專門的炮標。

畢竟只有講武堂炮兵科的成績比較優秀的畢業生才能到炮兵標任職,成績比較差的要麼塞到軍屬炮兵營,要麼塞到哨屬的炮兵棚去了。

李定國遂而決定出動炮兵標前往濟寧州,協助忠貞軍作戰。

同時也將手里的兩標神策軍以及騎兵的四個營全部調了出去,歸劉文秀和艾能奇指揮。

李定國也清楚這一仗是忠貞軍的成軍之戰,對忠貞軍至關重要。

因此下發的軍令文書也都是配合忠貞軍作戰,讓忠貞軍充當主角。

過年前的前幾天是戶部最為忙碌的時候,根據閩王的要求,戶部必須在年前算好今年的賬,給明年做參考,而在明年便不再做去年的舊賬。

要做好朝廷一年的賬,這個工作量可想而知,好在閩王也體量他倪元璐的工作不好做,從從帝國大學商學堂和海關學堂里選了三百多名帝國大學堂的學生到戶部實習,其實也就是幫戶部一起做賬。

倪元璐也不得不承認,這些帝國大學商學堂的學生辦事得力,辦事效率極高,做起事情來有條不紊。

望著這些還穿著帝國大學青色制服,佩戴著帝國大學校徽的學生熟練地敲打算盤,在紙上寫寫算算,對有問題的賬目立馬提出疑問的認真模樣,倪元璐也感慨長江後浪推前浪,後生可畏。

倪元璐甚至已經考慮是不是把他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送入大學堂深造。反正這幾個不成器的家伙也不像是能中科舉的料。

「倪尚書,這是今年各賬目匯總,不含這次的軍費,按照戶部所提供的賬簿,戶部今年累計虧空五百六十八萬銀元。」

陳思進是大明帝國大學海關學堂的學生,海關學堂不比商學堂。

商學堂是在大明帝國大學成立之後才成立的,而海關學堂成立的時間比講武堂晚不了多少。只是後來成立明帝國大學堂之後,海關學堂也隨之並入了帝國大學堂,校址也從竹塹搬到了南京。

虧空五百六十八萬銀元,要是換在崇禎朝,得知這個數字後倪元璐肯定不會像現在這樣泰然自若。

各大海關今年的稅銀已經解付南京,南京的海關總署也在做賬。听說這筆錢不會少于五百萬兩,除此之外,今年比往年多了一項船引的收入,竹塹的造船廠今年也完成了不少商業訂單,這些錢要是算進來,今年就不虧空了,不僅不虧空,甚至還能略有盈余。

至于軍費,已經發行量八百萬兩國債,用不著他倪元璐操心。

給閩王當戶部尚書,可比給先帝思宗皇帝當戶部尚書舒坦多了。

倪元璐眯著眼楮望著眼前這個舉止得體,相貌端正的後生,心里很是喜歡。更兼其面對一個堂堂戶部尚書都能面不改色,這讓倪元璐對陳思進刮目相看。

「陳思進,名字不錯,你可是出身書香門第之家?可曾婚配?」倪元璐盯著陳思進胸前的銅制銘牌,銘牌相當于是帝國大學學生的照身帖。上面刻有佩戴著的名字和學號。

倪元璐觀察了陳思進很久,這幾天下來,這個年輕人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觀其氣質,想來也是出身書香門第之家,正好他的小女兒還未曾婚配,眼前的這個年輕人倒是個不錯的人選。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