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4年年初,楚王熊啟下達了命令,楚國上下包括韓趙魏齊燕五個屬地收集物資。
趙魏燕三個地方的物資統一送到韓地境內,而齊國和楚國的物資統一送到楚國的西北部。
由于物資的數量龐大,不能是一次性運輸,地方官員便是上報楚國給楚王熊啟。
楚王熊啟思考一番後允了地方官的請求,但他要求第一批物資一定要能滿足五十萬大軍半年的消耗。
同年四月,開春回暖。
在趙地和燕地附近活動的匈奴人再度朝這兩個地方進軍,而且這一次大軍的數量更多。
戰爭爆發,趙地和燕地八百里加急請求壽春發兵增援。
楚王熊啟震怒,問來使匈奴人究竟派了多少大軍。
來使說十五萬,兩個地方加起來那就是一共三十萬!
而楚王熊啟只是在北部留了二十萬大軍,如果不增援那就只能撐兩三個月。
匈奴軍突然增加的兵力,楚王熊啟斷定和子蘇月兌不了干系。
他甚至覺得子蘇已經是站在韓非背後,只要他不作死出現在大眾視野,那王翦也拿他沒辦法。
楚王熊啟雖然憤怒,但也只能是派兵增援趙地和燕地。
這兩個地方抵擋住了北方匈奴人,如果失守,那就是數十萬大軍殺進中原。
中原是一片地勢平坦的寬闊土地,匈奴軍又以騎兵為主力大軍。
殺進中原將是一路南下,首當其中就是魏地和齊地。
所以趙地和燕地萬萬不能失守,楚王熊啟派出十萬大軍分兵兩路抵御匈奴人。
公元前224年年中六月,第一批物資率先抵達韓國境內和楚國西北部。
情報送到壽春,楚王熊啟打算親征函谷關。
這次楚國出動了整整五十萬大軍!再加上趙地和燕地兩個地方的守軍足足是有八十萬!
三國聯軍一戰,楚國雖然失去四十萬大軍,但六年里,憑借楚王熊啟的出色管理。
楚國不僅是恢復了巔峰實力甚至還發展了一波。
論物資,六國物資足夠楚軍八十萬大軍連續征戰兩年到三年。
論兵力,楚國現有兵力近九十萬,等于是巔峰時期的楚國再加趙國。
連巔峰時期的秦國都只能避其鋒芒,所有楚王熊啟對這次的征戰很有信心。
但他也清楚要攻下函谷關是場硬仗,畢竟是有三十萬大軍被限制在北部。
而楚王熊啟也是早早集結好了大軍,第一批物資送到時候他便下令大軍出發。
楚國的戰爭計劃從年初就是開始準備著,而在楚國的探子也是早早地稟告給王翦。
王翦向趙太後和楚太後上書集結大軍和集結物資準備戰爭。
兩位太後允了,王翦領命後調動全國上下的兵營。
韓非得到了嬴子蘇給的政策後果斷運用在秦國上,而近五年的休養也是讓秦國恢復了不少實力。
雖然沒到巔峰,但要拿出五十萬大軍也是可以。
但秦國的物資就遠比不上楚國,楚國坐擁六國,兩個國家的物資儲備就不是一個量級。
如果說楚國的物資能讓五十萬大軍吃上四年甚至五年,那秦國的物資就只夠一年多的。
這本就不是一場持久戰,秦國想贏就只能是賭在函谷關戰勝楚國。
戰勝楚國才能化防守為進攻,逐漸收回失地。
但秦國內部很多大臣都看不好這次戰爭,哪怕是有匈奴國三十萬大軍限制了楚國三十萬大軍。
但楚國的背後是六個國家的資源,而他們秦國只有關西這片土地。
王翦也深知這場戰爭事關秦國最後的命運,敗則秦國亡,他對不起秦王和秦國百姓。
勝則秦國重獲新生,假以時日秦國將能收回所有失地並進軍壽春。
王翦年紀大了,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挺過這場防守戰。
但他的對手是只老狐狸,昌平君楚王熊啟。
如果他倒了,他的兒子王賁,年輕將才王賁和蒙恬,都不會是楚王熊啟的對手。
夜深人靜的時候,王翦站在屋門前抬頭望著明月。
「王上,真希望這一次帶軍沖鋒的還是你。」王翦低聲喃喃。
「當然可以,只要王翦將軍相信自己能抵御住楚軍的猛烈進攻。」嬴政的聲音在院子里響起。
王翦陡然看向聲音的方向,嬴政戴著面具從黑暗中慢慢走出。
「老臣拜見王上!」王翦老淚縱橫,他單膝跪地重重拜禮卻是被嬴政扶了起來。
「我現在不是秦國的王,不必行此大禮。」嬴政輕聲說道。
「只要老臣還活著一天,王上就是老臣眼里的秦王!」王翦抱拳,「還請王上不要推月兌!」
嬴政見王翦這麼執著還是無奈地吐了口氣。
「王翦將軍,那些老將們一個個離去,只剩你孤獨地守護著秦國。」
「大秦能有將軍,是大秦數百年修來的福氣。」嬴政按住王翦的手。
「楚王熊啟已經是要和我們大秦決一死戰,能不能撐過就看將軍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