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君在郢陳反叛的那一刻起,他的野心便是藏不住了。
回到現在的這個歷史,昌平君更是早早地就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和負芻聯合了起來。
「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以拉下臉和我合作,想想以前的他恨不得是把我手撕了。」嬴子蘇笑出了聲。
「他很高傲,也很狂傲,如果換作是你,你一定會發兵時不時地侵犯秦國的邊境。」
「但昌平君不會,他要做就要做一鳴驚人的事。」
「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他已經認定你已經死了,而且尸體就在那王陵里。」
嬴政走到嬴子蘇身邊,他俯視著這座巨大的都城,以主人的姿態。
「所以子蘇卿的意思是昌平君等到楚國恢復到巔峰實力,會一鼓作氣直接對秦國發起進攻?」嬴政沉聲道。
嬴子蘇點頭,「是,不過我怎麼會讓昌平君那麼如願呢?」
兩人不再說話,很快便是從高台上離開。
正如嬴政所言,特殊時期下兩人還是不要在咸陽浪費太多時間以免露出馬腳。
嬴子蘇走後,韓非並沒有收拾東西去入寢,反而是打開嬴子蘇留給他的絹帛。
絹帛上寫著密密麻麻的字,全都是幫助秦國恢復實力的政策。
韓非看完這些政策後深吸口氣,他不得不佩服。
韓非是純正的法家思想,他認為經歷戰爭後的國家主要是傷軍。
因為打戰死的都是士兵,因為想要快速讓國家恢復實力需要的就是補充軍隊。
首先就是強制征兵,只要你家里有男丁,十五至三十歲之間的男丁都要參軍。
大量征兵不僅僅是要快速恢復軍事力量也是為了隨時抵御楚國大軍的來犯。
第二是補充國庫。
整整一年的戰斗消耗的是秦國的國庫,可以說現在國庫里糧草是不多的,而且也沒多少錢財。
而一個國家的收入主要來源就是百姓的稅,韓非加大了糧食和錢財的征收力度。
要不是因為秦國的軍功爵制度讓不少當兵的家庭存了一些糧食,可能這一年多下來這些百姓就會有怨言了。
但這不是長久之計,縱觀整個歷史,酷稅傷民反而削弱的是國家總體實力,嚴重些就是引起**。
最後一點也是韓非尊崇了商鞅的做法,那就是把貴族也拉上這場休養生息的戰斗中去。
貴族家庭不僅要征收,而且是加倍地收。
府上的家丁和奴隸只留少部分服侍,其余人都要參軍入伍。
不過韓非敢這麼做是有得到支持的,和當年的商鞅有得到秦孝公的支持一樣,他得到了楚太後和趙太後的支持。
韓非的這三條政策的確是在短時間內讓秦軍的數量恢復了不少。
韓非本以為秦國會快速恢復實力,但結果是速度比他預想的還要慢,他認為自己的政策沒有問題所以把原因丟給了他們沒有一個懂政事的管理者。
但嬴子蘇給的絹帛里明確指出了他政策的不足之處,而且是逐一列出。
大肆征兵這條,看似儲備了很多兵員但實則對軍隊是加大了負擔。
這些士兵都需要訓練,而訓練期間需要消耗大量的糧食,在本就糧食緊張的情況下何來的糧食?
要這麼多糧食就需要百姓交納更多,久了百姓就會苦不堪言心生怨氣,是為傷民。
本就需要百姓繳納大量糧食,你還增加賦稅,一年兩年的可能百姓還能抵擋得住。
可三年四年下去,百姓交不起糧食和稅,若是百姓反抗就需要國家動用軍隊去鎮壓。
本就存在外患的情況下還新增了內憂,如何讓秦國恢復巔峰實力?
第三點,削弱貴族的實力可以但不能太過啊!
貴族為何是貴族?不僅僅是因為有錢有權,他們還有很多奴隸和家丁。
評定一個貴族實力的重要一點就是看他府上有多少奴僕。
貴族家大業大需要這些奴僕來運作,你只留了一小部分其余人都拿去征兵了,那貴族哪還像貴族?
本來家丁能做的事就因為家丁數量少了反而貴族自己得去做事。
可能一些貴族沒怨言,但不是每個貴族都是無私的。
是,你雖說有楚太後和趙太後的支持,但兩人終究只是個女流之輩,扶蘇過于年幼一點威懾力都沒。
指不定某天就有個贏姓王族人受不了剝削就要站出來把扶蘇碾下去了。
秦國的王只要是純正的贏姓血統便可以,管你扶蘇是嬴政的兒子。
嬴子蘇列出的缺點字字見血,實在是讓韓非慚愧。
他也犯了一個嚴重的毛病,那就是只看到了眼前而沒有看到以後發生的可能。
這麼對比,他韓非確實還是差了些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