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負芻在昌平君的慫恿下堅定了要殺光王族人的決心只留王族女子。
這一批與他同齡段、年齡比他大的或者小的他都要盡數殺掉。
只要留了王族女子,再把這些女子賜婚給大臣等,他們熊氏一族依舊能延續下去。
昌平君做的只不過是走個形式,戲該演還是得演。
要二話不說地把人都殺了也不是不行,但昌平君的骨子里就是痛恨這般楚國王族人。
如果不是因為楚國的歷史讓王族人都有坐上王位的可能,當年他的父親楚考烈王又怎麼會拋棄他們母子三人回到壽春?
如果楚國能像韓國、燕國等姬姓國那樣老老實實的,誰是太子便是誰繼位,其他人忠心耿耿地輔助新王。
他的父親又何嘗來的機會登上王位?
一個被送去異國當質子的王子有什麼資格參與王位的爭奪?
昌平君扭曲的心靈讓他痛恨自己的父親,他對楚國的歷史感到惡心。
嬴政的父親贏子楚原名贏異人,他也曾在趙國當質子。
如果不是呂不韋,以贏異人那身份他一輩子都是質子的命,死在趙國恐怕都不會有人記住他。
他的父親質子身份最後當了楚國的王,嬴政的父親也是質子的身份也當了秦國的王。
那時的昌平君還只是青年,他也只能是默默記恨父親,厭惡嬴異人。
嬴異人當了三年的王便是駕崩讓嬴政繼位,嬴政更是不得了,這人在趙國流亡了十年才回的秦國。
在有贏成蟜的情況下,嬴政卻是當了秦國的王。
其實這在秦國的體系里沒有毛病,嬴政是長子,又因嬴異人確實虧待了嬴政和趙姬。
不說自己愧疚,還有重要一點這趙姬是呂不韋送他的啊!
呂不韋對于嬴異人來說那可是大恩人啊!沒有呂不韋又哪有今天他贏異人?
趙姬作為恩人送的妻,嬴政又是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再加秦國一直是遵循著嫡長子繼承制。
只要嬴政不死,那他理論上就該是秦國的王。
但昌平君因為受了自己父親的影響,他覺得嬴政既然在趙國流亡了十年那和質子有何區別?
贏成蟜從出生到長大一直是被昌平君看在眼里,嬴異人對贏成蟜的愛完全就像是對待獨子一樣。
可能在贏異人心里嬴政早就死在趙國了吧?如果不是說呂不韋找到了趙姬母子,最後帶了回來。
這贏成蟜真就順順利利地成了秦國的王。
但嬴政的突然歸來讓贏成蟜只能是當個老二,也好在這孩子脾氣好、沒有想要為了王位爭個頭破血流的心態。
所以贏成蟜也就這麼認了,可在昌平君內心覺得嬴政是外來者。
他父親的離開破壞了他的家庭,讓他的母親抑郁而終。
嬴政的不速歸來破壞的則是贏成蟜和韓夫人,昌平君對嬴異人的厭惡也轉移到了嬴政身上。
這也是為何昌平君會選擇背叛秦國,會要嬴政死。
其實昌平君真的是為了幫他的弟弟楚王負芻麼?
楚王體內的血,他昌平君也有。
昌平君的意思這些王族人很快便是明白,而絕大多數人都是聚在一塊。
顯然他們是想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