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章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朱由校不得不表態。

第一,自己的身邊不能都是庸人。最有能力的也只有孫承宗這麼一個夠看的了。熟知歷史的他知道,朱常洛在位只有一個月。最後這些人都將變成皇帝的講官。

決定腦袋,他們天生就會覺得自己是帝師,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候,多少都會為皇帝多考慮一些。

第二,得給以方從哲為首的浙,楚,齊幾黨希望。自己這個未來繼承人並不會偏向于東林黨。

眾臣很詫異,朱由校看得懂嗎?

之前哪怕是看前朝的奏章不都是听說讓人給讀的嗎?

身為朱由校本人,自然是知道的。雖然從小沒有接受過多少正統教育,可能文化差了點,但是識個字,看看奏章還是完全沒問題的。何況,還有一個來自後世二十一世紀的靈魂。

無視了眾人懷疑的目光。朱由校拿起裝模作樣的看了起來。

「父皇,兒臣覺得,能否處理政事,不應光看文采如何,多方考量之後再做決定比較穩妥。」

「嗯,言之有理。」朱常洛眼中欣慰慈愛之情更濃了。

「吾兒可對名單上的這些人滿意否?」

「孫承宗此人,兒臣也有所耳聞。無論文采還是能力,均都不錯。」說到這,朱由校便把折子交到了王安手里,不再言語。

朱常洛此時有些累了,但是朱由校的意思已經明白了。

「既如此,方愛卿和周愛卿便再商議一份名單出來供由校挑選吧。」

「遵旨。」

東林黨人雖有不甘,卻也無可奈何。只得答應下來。

朱由校和眾臣看出朱常洛已經累了,便告退走出了乾清宮。

「老臣會盡快把商議的侍講名單送到殿下宮里的。」走出乾清宮後,方從哲對著朱由校說道。

「有勞閣老了。」朱由校回禮道。

看著眾人離開的背影,朱由校陷入了沉思。

剛才那些東林人離開時候看自己的眼神,其中的含義朱由校心中自然明白。

原本東林黨以為朱由校不過十六歲,長于深宮婦人之手,對朝局一定一知半解。無論現在的泰昌帝還是將來的朱由校,東林黨獨佔朝堂都不是難事。

可是,今天的一番接觸下來,他們發現朱由校並沒有傳言的那麼簡單,幼稚。甚至,有些針對東林黨的意思。

他們接下來會有什麼樣的應對舉措,會阻止自己將來即位嗎?

朱由校有些患得患失起來。

還是暴露的太早了。如果即位之後再有所行動應該壓力會少很多吧。

朱由校心事重重的走在回去的路上。

但是,世上那有什麼事情是所有條件都具備好的情況下才開始的呢?

朱由校自嘲的笑了一下。自己前世一個小人物,忽然來到了明帝國最頂尖的這一堆人里邊,還真是有些不適應啊!

知道歷史的走向,還將會是站在明帝國最頂端的那個人。如果這樣都不能改變歷史的話,干脆趕緊收拾收拾逃去南洋算了。

阻止自己即位?自己有大義傍身,可能還會有浙,楚,齊三黨的支持。阻止的了嗎?

一番激烈的思想活動後,朱由校信念再次堅定起來。

方從哲代表的浙,楚,齊三黨是決不能倒的。否則,東林一黨獨大,自己想有所行動的話將難度遞增。

眼前不能讓三黨倒下的最直接原因,便是因為一個人,屬于三黨勢力中楚黨的熊廷弼。三黨倒了,熊廷弼必定也將受到牽連。

在前世的時候,每每想到熊廷弼的死,朱由校都忍不住為明朝惋惜。

薩爾滸之戰慘敗後,明軍在遼東一潰千里。遼陽,沈陽也岌岌可危,兵無戰心,將無戰膽,紛紛敗逃。熊廷弼臨危受命,當他到達遼東的時面對的便是這樣的局勢。

但是,他很快穩住了局勢。努爾哈赤在熊廷弼任遼東經略的時候,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

但是,當東林黨徹底控制住朝局的時候,也宣布著浙,楚,齊三黨的落敗。不可避免的,熊廷弼也受到了牽連,罷職回家。

東林黨派了一個不懂軍事的袁應泰經略遼東。結果不到一年的時間,遼陽,沈陽相繼失陷。

至此,明軍在遼東徹底轉為守勢,努爾哈赤得到了沈陽,遼陽的物質補充後,迅速擺月兌了困境,實力進一步擴大。

還有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東林黨代表著江南的新型利益集團,他們以走私鹽業,走私海貿為主;而浙,楚,齊幾黨則是傳統的地紳階級代表。

至于那個黨更好,在朱由校看來都是一丘之貉,本質沒有什麼區別。但是,東林黨的勢力太大了,他們阻止開海,他們完全可以左右朝政,他們甚至可以架空皇權。

這也是萬歷,以及真實歷史上朱由校會嚴厲打擊他們的目的。

在朱由校前世的時候,人們評價明朝滅亡,小冰河時期的天災只佔了很小的比例。

當朱由校穿越過來,在明朝生活了一段時間後,才發現,那些言論純屬胡說八道。

在古代,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天災,而且是範圍大持續時間長的天災,絕對是毀滅性的打擊。

首先,小冰河期受影響的不光是中原地區,草原和遼東同樣受影響。

氣溫極熱或極冷,草原上的牛羊大面積死亡,遼東以打獵為生的女真能夠捕獲的獵物也越來越少。

草原上的牧民活不下去了可以來明朝搶,遼東的女真可以造反來明朝搶,搶不到的時候可以在遼東殺漢人貧民,劫漢人富戶。明朝皇帝能搶自己嗎?顯然不能。

這是外患。

中原的農民活不下去的時候,只有造反。

這是內憂。

山西,陝西地區本就貧困。明朝中前期的時候,山西商人包括軍隊也會和草原韃子進行走私,換取利益。那時候為什麼沒有問題?

可是,當明末範圍廣,持續時間長的天災來臨的時候。糧食減產,利益受損。他們便要通過其他方式彌補自己的損失,于是,以晉商八大家為首的大範圍走私利益集團出現了。

浙,楚,齊三黨所代表的傳統土紳地主階級受損是最嚴重的。

為了彌補損失,只有拿到更大的權力去搶奪他人的利益。于是,都想在朝堂上佔據優勢,掌控朝政。

東林黨所代表的以走私鹽業,走私海貿的利益集團,他們就不會受到損失嗎?

當然會。走私的茶葉,絲綢,都是需要種植來獲得的。最重要的是,浙,楚,齊三黨的人不是傻子,自然明白鹽業和海貿的利潤有多大。當三黨所代表的的利益受損後,要搶奪的便是東林黨所代表的利益。

這才是在明末黨爭激烈最重要的因素。

誰還敢說明朝的滅亡,天災只佔了很小的一部分?

前世的時候,朱由校人雲亦雲,別人這麼說自己便信了。

可是當真正來到這個時代的時候,才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當朱由校真正想通這一切的時候,雖然未來的路依舊艱難,但是好歹有了方向。忍不住長出了一口氣。

在接下來的幾天。

泰昌帝朱常洛時常詔見內閣及六部大臣,當然,也包括朱由校。

泰昌帝朱常洛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詔見眾臣的時候,常常說不了幾句話便身體支撐不住,昏昏欲睡。

隨著泰昌帝朱常洛的病情日益加重,各部朝臣的爭斗亦愈演愈烈。

這幾日,朱由校除了參加朱常洛詔見的會議外,便是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努力回憶在這一時期的各類杰出人物。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