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315、第三百一十五章

胤丟出去的胡蘿卜實在是太香甜了, 就算是數位重臣知道後面的辛酸也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

整個朝堂迅速的運作起來。

當然缺少人才依然是讓人頭大的問題,康熙一狠心連開兩場恩科,招進來一批又一批新進進士才勉強湊齊空缺。

這又引發了康熙對各地學校建設和人才的重視, 整個大清因為一顆螺絲釘的加速而不得不開始瘋狂加速跑。

比如迅速通過一年一考的制度。

科舉考試的內容依然和過往一樣,錄取的進士需要在翰林院繼續學習三個月到半年, 隨即按照適合程度與能力分往不同的部門。至于新式考試錄取的學員則是按照其綜合考試的分值,第一時間被派遣入對應的部門。

這樣還不夠!

在內閣商議以後, 朝廷還開設了理學科、律法科、醫學科、武學科、語言學科(涉外學科)、科學科、機械科等單項科目考試, 以此來方便各種優秀的偏科人才。

一經開設也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這些科目都有對應的部門,一旦進入也有轉移到其他部門的可能性,免不了引起不少能工巧匠的注意,申請考核者不計其數。

而康熙忙忙碌碌的同時, 另一邊胤也在招兵買馬。

原工部員外郎談九乾、員外郎張廷瓚第一時間被挪入商部——至于工部尚書熊一瀟的哭泣聲胤就當沒听見。

緊接著再從翰林院調來侍讀學士徐元夢和王掞等人, 隨即從研究所暫且將所長陳廷敬借來兼任漢尚書, 最後又請康熙出面請武英殿大學士阿蘭泰兼任滿尚書,總算是勉強湊齊了這新生的商部。

至于康熙黑沉沉的臉色胤就不描述了,反正胤深切明白了現在有能者過少,太少,實在是少得離譜的情況。

再扒拉來一些四五品,六七品的小官以後, 整個商部的構架終于宣告完成。

商部完成以後,第一場會議上宣布的第一件事就是商議新增工商管理條例。

堂下一片嘩然。

官員們禁不住相互交流起來,最為安靜的還是兩位尚書。

現任研究所所長兼任商部漢尚書陳廷敬與現任武英殿大學士兼任商部滿尚書阿蘭泰相視一眼,齊刷刷的陷入沉默之中。

老實說他們被挪到商部來已經做好了當牛做馬給九阿哥擦的準備, 可也萬萬沒有想到九阿哥的膽子會如此之大,第一招就直接朝著律法下手。

阿蘭泰神情平靜。

他深深地注視著胤,忍住額頭一抽一抽跳動的太陽穴︰「九阿哥, 能否說一說您的想法?」

陳廷敬面無表情,也緊緊盯著胤不放。隨著兩位尚書的發聲,諸多官員也停下了討論,將好奇的目光投向了胤。

「商部更應該稱為工商部。」

「……那為何要單獨分出來形成商部?」

「工部和戶部管理的內容交錯混雜。光從工部來說,又可以分為管理城市以及基礎建設的、管理交通的、管理農業的,甚至連對外對內商貿也全部歸于其管理。但懲罰,罰處的權利卻完全不在工部的手中,都變成戶部管理,加上千百年來重農抑商的想法,以至于讓商人成為了其中的兩不管區域。」

這些內容阿蘭泰和陳廷敬也算是了解,他們沒有發表意見。

見狀胤繼續往下說道︰「商人經常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又亦或是沒有在相對應的罰款條例下遭到懲處,或者因為沒有對應的律法以至于很多商人不知道自己在犯罪,更有甚者明知道自己在犯罪,卻因沒有對應的法律條款而逃月兌懲處。」

胤款款而談︰「比如本阿哥提議增加海關支出,避免有阿芙蓉從私底下流入。如果沒有對應的走私律法,那商人經營到底算是罪還是無罪?就從之前海禁說起,洋行商人是各個都擁有出海證的嗎?」

官員們的神情逐漸嚴肅起來。

洋行商人?出海證?出海證可謂是千中選一的數量,可實際上做洋行生意的商販卻不下萬人,其中一大部分都是走私而入。

其中被抓的有多少?

最終大部分人被放,那剩下被判刑的小部分人呢?若說法不責眾那他們為什麼沒有被放,若說按律法處置為什麼另外一部分人可以被放呢?

胤等待所有人思考清楚。

待時機成熟,他朗聲說道︰「在本阿哥的眼中︰商部存在的意義是負責市場監督並管理工商業的發展,起草相關律法草案,制定規章制度和政策,依照律法規範維護工商業經營秩序,監督流通商品質量,指導買家(消費者)咨詢申訴舉報,保護經營者……也就是商人和消費者的合法利益。」

胤說得口干舌燥。

堂下官員們沉默許久,驟然間響起了一片掌聲。

阿蘭泰過去並未和九阿哥接觸過。

如今卻也不得不明白為何在這麼多的阿哥之中,皇上和太子都會對眼前的九阿哥另眼相待。

維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利益嗎?

古往今來,從未有人將商人和百姓之間的爭執擺上台面,就算事情鬧到衙門通常也是各自五十大板便好。

除去流言蜚語外竟是沒有能對黑心商人以及鬧事百姓管理的律法,而如今在九阿哥的暢想之下,民有民法,商有商法,無論懲處亦或是到了衙門里都有規可循。

既然大家伙沒意見,這工商管理的事宜也開始了快馬加鞭的工作。

先研究出一個律法的雛形。

緊接著胤宣布要召開第一屆商業會議。

「……商人會議?」

「律法之事為何要讓商人加入討論?」阿蘭泰也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商人大多沒有見識,只怕根本不敢提出任何意見。」

胤搖搖頭︰「阿蘭泰大人錯了。」

他雙手背著身後,下巴微抬望向窗外︰「要本阿哥說,商人好私利,恐怕在研究律法的時會試圖將利于自己的條款塞進去!」

阿蘭泰眉心緊鎖︰「這……怎麼可能?」商人想要反抗官員,反抗制定的律法?他連連搖頭表達了心中的不可思議。

和阿蘭泰反應不同的是陳廷敬。

熟悉胤的他微微皺眉︰「本官覺得九阿哥所說也頗有道理,商人無利不起早,只怕《工商管理法》一旦推出會引發不少爭議!只是按九阿哥您說的那樣,要是商人聯合起來,試圖推動利好的條款怎麼辦?」

胤咧開嘴輕笑一聲︰「因此……本阿哥決定不但要有商人參加,而且本阿哥還要選擇一部分百姓參加會議。」

消息傳出去可引起不小轟動。

商人,尋常百姓參與商業會議?商業會議是啥?干什麼吃的?有什麼作用?這商部普一出世,就讓京城里百姓們心思浮動不已。

更讓他們奇怪的是,無論是商人和百姓都是來自各地,從擁有多個商行的大商人到街邊小販,從管家街頭小二到農戶,參與的人竟是五花八門,全然看不懂九阿哥在搞什麼鬼。

康熙也是非常好奇。

他已翻看過第一版《工商管理法》,對于胤召開這麼個會議也是深表嫌棄,康熙的想法和阿蘭泰差不多,不覺得商人會有勇氣反抗朝廷。

胤︰……

他決定邀請康熙和太子胤礽一起參加。

會議當天。

商部衙門一早上就涌入了許許多多的人,雖然是得到了九阿哥的邀請前來,但是無論是商人還是百姓心里都泛著嘀咕。

以至于會議一開始非常安靜。

在不知道背後有何風險的情況下,眼看著台上立著的商部尚書阿蘭泰以及侍郎張廷瓚,商人們是膽怯、恐懼並卑微的。

面對侍郎張廷瓚誦讀的《工商管理法》,他們一臉麻木,唯唯諾諾說不出一句話來。

這萬一被台上諸位大人記下名字,日後還有他們的好果子吃嗎?

望著一群縮著腦袋,聳著肩膀,臉上帶著討好和獻媚笑容的商人,康熙眉梢高高揚起︰「你看看,哪里有反抗的模樣?」

太子胤礽雖然支持胤,但是此刻也禁不住有些懷疑起來,不過他依然堅持著︰「我們再等等看?」

話音剛落。

下面商人代表們就出現一陣騷動,誦讀的條例逐漸觸及到商人們的自身利益上,比如不允許虛假宣傳,采用和宣傳售賣時不同材質的商品需要回收賠償……

商人們的臉色變了。

罰款金額?如何操作?最低賠款多少?最高多少?眼看著一名百姓大膽提出百倍賠償以後,商人們激動起來。

百倍?做你們的大頭夢去!

等幾名商人代表提出的罰款額度更改得到了同意以後,剩余商人們的熱情也終于高漲起來。

這高漲起來接下來就徹底亂了套。

有人說跨省交易應該多繳納稅收,也有人說同一條街道應該不允許同樣制品的商販進駐,還有人當場舉報對家惡意競爭的,這樣就得了到最後更有人試圖下圈套,想要將某個行業的利益都歸屬給自己。

當然一旁的百姓代表也不是吃素的。

商人代表和百姓代表儼然成了正反面,開始了激烈的辯論,從早上到晚間,直到大街上的路燈都被點亮,商部的會議才宣告今日會議暫時結束。

康熙︰……

自私自利,面目猙獰可恨的商人讓他心生警惕,而勇于反抗,豁出臉面爭執的百姓也讓康熙心生好感。

再細細一想,兩方不正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做事的?康熙若有所思的回宮,而外頭商部會議還沒有結束的趨勢。

一天兩天三四天,足足半個月過去才勉強敲定了第三版《工商管理法》,當然這還要呈送到御前,經受諸多大臣們的審閱。

即便如此在場的商人代表和百姓代表也是覺得自己做成了一件大事,他們昂首挺胸的踏出商部衙門,恨不得第一時間將自己做的大事公布出去。

陳廷敬有些擔心︰「九阿哥不擔心有人收買這些……人?」

胤眨眨眼︰「為什麼要擔心?要是下一回要召開會議的話……那就要更換一批人,不,應該說讓人投票選出一批有名望的人試試看?」

經過百余人參謀的《工商管理法》任憑滿朝文武反復琢磨,也沒有尋出什麼漏洞,頂多改了幾個錯字以後就按著公布了。

此前還當那些個商人或者百姓是在吹牛的人傻眼了。

整個京城百姓們都震驚了。

而商人乃至于普通老百姓加入一同設定《工商管理法》的消息也順勢傳開,在大清各地都造成了軒然大波!

尋常百姓能加入到律法的研究中,這簡直是開天闢地千百年來的頭一遭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