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石墨烯制備方法中, 以氧化還原化學氣相沉積法應用最廣泛,而利用等離子體技術制備石墨烯相關研究目前還很少。

盛明安團隊能參考的路子和資料很少,他們幾乎從零開始, 沒有多余的前例可供參考,必須從浩如煙海的科研資料里尋找到合適可用的資料。

項目啟動後一個月, 研究進度裹足不前,多次起步嘗試以失敗告終。

團隊氣氛有點萎靡不振, 雖然他們早已習慣科研中的失敗, 但這次的挑戰難度太高, 本來就給他們造成不小的心理壓力。

屢次失敗, 項目毫無進展, 的確打擊到他們的信心, 讓他們產生方案是否可行的懷疑, 質疑盛明安是否過于一意孤行。

茶水間。

團隊圍坐在一起討論,「我其實不明白老板為什麼采用電弧等離子體制備石墨烯, 電弧放電產生的熱等離子體表現出來的能量高度集中、體積小等問題, 要怎麼解決?」

問話的人是個中年人, 名字叫焦宇國。

他是張朝介紹來的兩個高配人才之一,首都大學博士,跟過幾項科研工程, 才華和經驗不下于陸音。

他沒看過盛明安完整的方案, 因此頗多疑惑。

「項目太大了。其實沒必要一來直接是產業化生產的規模,先實現市面沒有的12厘米石墨烯制備的技術, 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熟練度不是更好嗎?」

原陸音團隊成員之一的孫誠︰「焦博士沒听過盛工?」

焦宇國皺眉︰「我知道盛工攻克高階光刻機光源技術,他是天才不假,但光刻機好歹有國家儲備二十多年你的技術研究,還有國外先進科研技術作參考, 不像石墨烯,它仍然是一個全新的、沒被開拓的領域。」

雖然沒明說但意思很明顯,一個剛新生領域正處于被探索的階段,別人都是一步一個腳印小心翼翼地模索,盛明安直接想一腳跨到終點未免貪心。

孫誠︰「陸博士很贊成盛工的方案。」

焦宇國搖頭不信方案有多好︰「你們不知道產業化制備石墨烯技術的難度。」

孫誠听這話有點不舒服,他們沒有焦宇國的學歷高、經驗豐富,可好歹在石墨烯制備的行業了干了幾年,怎麼可能不知道石墨烯制備技術的難度?

說這話未免太看不起他們,就好像對程序員說他們的工作就是整天修bug一樣,令人憤怒!

孫誠︰「我們之前的科研項目就是攻克12厘米石墨烯制備技術,因為離職時簽訂的合約,至少一年內不能研究該項目。」

焦宇國聞言表示遺憾︰「攻克50厘米石墨烯制備也可以。」

另一名原陸音團隊的成員看不過眼直接挑明說︰「我們的科研項目就是產業化制備石墨烯,沒有其他雜七雜八的目標!你我的工作就是完成盛工交代給我們的工作,完成他要求的數據記錄,不用質疑盛工的決定,更不需要你質疑實驗室的科研項目!」

焦宇國聞言訕訕︰「我不是質疑……」

他推了推同是張朝推薦過來的另一名高配人才,那人叫方左。

方左為人沉默寡言,相較焦宇國顯得比較木訥。

他收到焦宇國的暗示,默默扭頭看向孫誠。

孫誠攤手︰「如果項目主導人是你的導師,你還有這麼多疑問嗎?」

焦宇國︰「那怎麼能一樣——」

孫誠︰「導師是老板,盛工也是老板,哪不一樣?」他目光猛然變得銳利︰「說到底你就是不信任盛工,因為盛工年紀小?還是盛工資歷、學歷都不夠,你心里看不起?」

焦宇國語噎,沒法反駁。

他確實仗著資歷厚、學歷最高,不信任盛明安。盛明安是物理天才沒錯,但不到被神化的地步,至少學術圈里很多人心存不服。

牛銳智是其中一個,焦宇國也是。

不同牛銳智狹隘的偏見,焦宇國起初對盛明安還有點敬畏,然而一個月來毫無進展的科研耗光他為數不多的敬畏。

焦宇國︰「反正我就是不認同盛工的做法,方向根本錯了!國際主流思路是射頻濺射和微波等離子體增強cvd,根本沒人采用電弧等離子體。因為電弧等離子體的缺陷是體積小、參數梯度大,這些缺陷恰好也是目前石墨烯制備技術無法攻克的瓶頸……方左,你說我說得對不對?」

方左慢吞吞說︰「我覺得,我還是听老板的話比較好。」

焦宇國差點一口氣提不上來,沖方左翻了個白眼,蠢貨就是木訥,這時候還看準機會附和他!

焦宇國對盛明安的敬畏消失後,又發現陸音經驗和資歷都比不上他,他就滋生奪取實驗室主導權的野心。

只要支持他的人超過一半,他就敢為自己的野心付出行動。

反正盛明安已經在這實驗室投資了幾千萬,現在停工一天都是損失,料想他不敢承擔人才流失導致項目流產的風險,只是沒想到孫誠、陸音他們對盛明安會這麼忠誠!

焦宇國心思陰暗的想著,這群人表現那麼忠誠,實際還不是看在錢的份上才維護盛明安。

孫誠看出焦宇國的異心,此刻生出防備,事後找陸音說了這事。

陸音表示︰「你做得不錯,回頭我會告訴盛工。」

下午去上班,陸音就在實驗室跟盛明安說了這事︰「焦宇國心思挺多,得防著他點。」

盛明安︰「找個時間炒了他。」

陸音︰「現在挺缺人手,能找到替補?」

焦宇國人品不行,能力還是值得認可的。

盛明安︰「所以等找到替補再說,張朝那邊還在找人。」

陸音沉默一會兒,開口問︰「要不做點解釋穩定人心?」

盛明安觀察石墨烯的動作一頓,想了想還是解釋他們這一個月到底在研究什麼。

「等離子體是物質的第四態,它的產生方法分別有射頻濺射、微波和電弧放電,電弧放電產生等離子體制備石墨烯……」

物質存在的形態有固體、液體、氣體和等離子體,等離子體比氣體能量高,也是良好的導電體,很多原本不能實現的物理科學、材料合成、能源開發等等,通過等離子體產生反應的方式即可實現。

石墨烯制備技術原理涉及到等離子體,射頻濺射、微波和電弧放電都是產生等離子體放電的方法,前兩者是國際主流思路,第三種方法少有相關研究。

盛明安的方案便是選了電弧放電,經電弧放電產生大面積均勻的等離子體合成石墨烯。

這里的‘電弧’是一種氣體放電現象,過程中產生電子和離子,也可稱之為熱等離子體,由于具備高溫、高焓、高化學活性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

但很少被應用于石墨烯制備。

因為電弧等離子體具備體積小、參數梯度大等問題,限制化學沉積、材料制備等領域的發展應用,不能實現大面積、穩定性高的石墨烯的制備。

換句話說,電弧熱等離子體的缺陷正好是目前石墨烯制備技術最大的瓶頸!

陸音听到此處,提出疑問︰「電弧放電產生的熱等離子體表現出能量高度集中、體積小,導致制備裝置容易被燒壞、能量利用率低下,以及成品的工藝水準差,限制生產效率,同時影響產品的均勻性和穩定性,這些問題怎麼解決?」

盛明安抬眼︰「這就是我們這一個月在做的事情。」

「……!」陸音恍然大悟︰「原來你一直采集數據的作用于電弧放電裝置。我知道你想干什麼了,我一直以為你采集的數據直接作用于石墨烯制備!」

她失笑不已。

「我突然想起被牛銳智扣押的草稿,就算數據百分百全對,也絕不可能實現石墨烯產業化制備的技術。」

因為那些數據根本不是針對石墨烯制備的技術,而是改良電弧等離子體裝置,從而獲取體積大、均勻穩定的熱等離子體,間接攻克石墨烯制備技術的瓶頸!

陸音模著鼻子拜服︰「盛工,您這方案挺迂回的。」

一般人絕對想不到,但只要被點醒就會發現思路是多麼天才!

她看著手里的實驗和采集的數據、圖像,內心感嘆,自己研究石墨烯這塊十幾年,還不如天才的靈光一閃。

果然物理學屬于天才的領域。

天才的靈光一閃,便誕生一個世界。

陸音的惆悵只持續不到幾分鐘,很快投入下一輪實驗數據的采集。

與此同時,黑金科技的牛銳智借鑒盛明安的草稿本的思路,采用一部分數據,經過改進,通過實驗室軟件進行仿真建模,結果令他驚喜萬分。

助手不解︰「老板,仿真失敗,您為什麼高興?」

牛銳智欣喜若狂︰「你沒看明白嗎?仿真失敗是數據的問題!」

助手驚訝︰「您是說數據沒出錯的話,方案是正確的?」

牛銳智表情狂喜︰「對!只要找到正確的數據,產業化石墨烯制備技術就會被我攻克!」

全世界只有他一個人掌握大規模生產石墨烯的技術,是他獨自一個人、千辛萬苦攻克下來的技術!

一旦他注冊專利,公開這個消息,外界所有的目光都會看過來。屆時名利、院士算什麼?統統都是囊中之物。

助手高興之余猶豫︰「要是盛明安發現問題反過來揭穿我們怎麼辦?」

牛銳智頓時臉色陰沉,目光陰冷的瞪他,直到助手膽戰心驚,他才開口︰「方案設計者是我,是我補全錯誤的數據,是我攻克了這項復雜的技術,跟盛明安沒有絲毫關系。」

助手一個激靈︰「老板,我明白了!」

見他識趣,牛銳智才收回目光,緊接著又擔憂盛明安意識到方案的價值,擔心對方搶先一步公開技術,于是趕緊調頭找黃副總,將他準備攻克產業化石墨烯技術的想法說出,憑借過硬的口才說服黃副總投資。

有了錢,牛銳智火急火燎展開研究,而且做賊心虛,在項目展開初期階段,利用獲取的不完整數據,同時結合盛明安的草稿,整理出一篇論文搶先一步投稿。

論文在《prl(物理評論快報)》,兩個月後刊登出來,因為思路新穎,在物理材料這一塊引起小範圍的注意。

同時在應用材料這一塊也得到了相當可觀的關注。

很久沒有拿得出手的成果的牛銳智憑借這篇論文里新奇的思路而在材料物理界留下了名字,金大校方很重視這篇論文帶來的影響,將論文寫入牛銳智評選今年國家院士的個人成就列表,成為籌碼之一。

作者有話要說︰  前兩天外出辦事,沒精力更新,抱歉。

今明兩天更新的評論都發紅包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