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零七章 詩會開始

招聘在古代也叫雇佣。

這種關系不像某些書里寫的現代獨有,反而非常常見。

我國最早的招聘可追溯至殷商,商湯曾多次‘以幣聘’伊尹輔治國政,到了周代,人才招聘更是成為一種制度,禮記上就記載過,周代每年三月都會‘聘名士,禮賢者’。

其來源大多分為四類,分別是築招賢台、出招賢榜、各縣舉薦、實地查訪。

不過像李承乾現在這種為布招人,顯然不適合搞的這麼正式,只需在大街小巷里派人宣傳,並且向當地官府報備即可。

雲汐汐找李承乾的緣故,也就是在這項報備的問題上。

按照後者全力制布的要求,這第一批就至少得雇佣1000-1500人,規模著實不小。

這樣大規模用人,如果不找當地官府報備,甚至被當作造反也不是沒可能的事。

「夫君,這幾日為何沒見到金城郡主了?」

這時,一旁為李承乾扇風的婉兒突然出聲問道。

「嗯,是嗎?」

李承乾看了看蘇婉兒,又看了看長樂,隨口問道︰「可是你們小姐妹鬧矛盾了?」

倆女對視一眼,接連搖頭。

李承乾撇嘴道︰「那估計是府中有些事吧,反正過幾日中秋詩會她肯定會來的,論詩詞就屬她興趣最大。」

「噗嗤。」

听見李承乾這麼說,婉兒與長樂一同笑了起來。

自從國子監正式開課,李泰也開始了每日的轉課之旅。

這個轉,只有轉達的意思。

當然,也幸好古代不僅生活節奏慢,連學習節奏也慢,每日所學的重點就那麼幾個,對于幾人來講也沒有什麼壓力。

而這其中,就不得不說金城了。

蘇婉兒學的比較佛系,以了解為主,學會為輔。

長樂學的時候挺認真,不過平時也不願多顯露自己,所以到底學成什麼樣也只有她自己心底清楚。

唯獨金城

不僅天天催著李泰講新知識,還有事沒事找李泰復習舊知識,詩詞文章古籍經義,就沒有她不想弄清楚的。

「咦,大兄你會參加這次的中秋詩會嗎?」長樂眨了眨眼楮,長長的睫毛連連煽動。

「不參加。」李承乾果斷搖頭。

見到李承乾如此干脆,長樂疑惑問道︰「啊,這是為何?」

蘇婉兒也是悄然豎起耳朵,想听自家夫君作何解釋。

別的地方不好說,但在這乾莊之內,無人不知李承乾教導作詩的能力。

而想要教導別人,首先你得自己有實力吧。

可是被李承乾教出來的明詩很多,卻沒有一首是出自他自己口中,這已然成為乾莊里一大怪事。

只不過因其貴為太子,也沒人敢勉強他,最多就像長樂這般旁敲側擊的打探。

是以,再次听見這種問題時,李承乾張口就來︰「我不會。」

「不可能。」這個答案,長樂無法接受。

「有什麼不可能的,不會就是不會。」李承乾頭也不抬,繼續否認。

原因倒是簡單,只要他敢自己作出幾首詩詞來,第二天門檻就得被踏破了。

罪魁禍首就是金城。

想著李泰這段日子里的慘狀,李承乾那叫一個後怕。

而且,他可清楚的記著金城看向他時,那熱烈中又帶著一絲惋惜的目光。

嘖嘖嘖,對此他只能說有的女人都很可怕

接下來的幾日時間,隨著中秋詩會的來臨,整個長安乃至附近的大城,都有些蠢蠢欲動起來。

雖然不知為何今年陛下很看重中秋詩會,但重要的往往不是原因而是結果。

大明宮舉行,全長安文人皆可參加。

通過這兩句話,眾人完全可以猜想此次文會的規模將何等盛大。

據某些知情人士所分析,去歲整個長安城內中秋節大小詩會共三十余場,與會者百,出詩數約莫三成。

這是什麼意思?

簡單來說就是去年中秋詩會共三十場,平均參會的文人為一百人,出詩的數量則佔據三成,也就是三十首。

若是按照這個數據來推測今年,那合在一起就可怕多了。

三千文人,九百詩詞。

一晚上將出現九百首詩詞?

哪怕質量參差不齊,就這數量也足以讓此次文會列為大唐盛事。

而且若是誰能在這三千文人數百詩詞中拔得頭籌,那將是何等風采?

說是當代詩王也不為過。

李泰,便是其中呼聲最高的人。

國子監中

太學、國子學等監生各自聚集在一起,指點江山叱 風雲。

「某說的,這次詩會越王殿下必奪冠。」

「放屁,你以為今年還與往年一樣?那可是三千文人。」

「三千又怎麼了,越王殿下永遠的神。」

「呵,某懶得與汝這種未見過世面的人爭論。」

從言語爭論上升到人身攻擊,這顯然就沒那麼好收場了。

「某沒見過世面?某當年混的時候爾還在玩泥巴。」

「放汝娘狗屁,別以為你比某大就敢在此大放厥詞信口雌黃,某何時玩過泥巴?」

「泥巴都沒玩過?爾這世面見到狗身上去了吧。」

「某某爾欺人太甚!」

就如此,兩名監生擼起袖子,頓時搞在了一起。

聲音,此起披伏。

這樣的事例不止一處,亦是不止國子監,整個長安都時有發生。

最顯而易見的,就是萬年縣與長安縣牢獄內人滿為患。

而且隨著時間的臨近,這種情況愈發猛烈,甚至出現了在白布上寫越王,然後綁在腦門上出門的情況。

至于另一方就五花八門了許多,寫各種名字的都有。

知道的是為中秋文會作勢,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家里出殯.

除開熱鬧的長安城,大明宮中也不遑多讓。

李淵這幾日很難得的管起了事,日日監督著布置會場的內侍們。

場地,往大了安排,宮殿不夠大就整露天的。

膳食,往好了安排,費用不夠就找乖孫兒。

反正一頓折騰下來,效果不一定有,但心血必須灌注。

稍有空閑,就問陳伯外面情況如何,氣勢是否依然高漲,隔壁大城的文人可來得及等等等等。

陳伯則是一遍又一遍的回答沒有問題。

沒辦法,這人上了年紀就愛點熱鬧。

似乎,都是想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里再好好看看這世界,或者想讓世界記得自己更久一些。

就這樣,時間飛逝。

四日後,中秋到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