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章 法外之地鹽城

楚州•鹽城縣郊(今江蘇鹽城市)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原來是這番景象!」李秉駐馬海邊,望著眼前的波瀾壯闊的海面,不由贊嘆。

赤紅日頭從海面漸漸落下,映染海面一片金輝。

李秉長呼出一口氣,雖然已經在「蚩尤的夢境」里面見過了大海,但真正的海面出現在眼前時,震撼之情依舊難以言表。

且說李秉和日麥星夜兼程,奔行五日,出長安,一路經洛陽、鄭州、汴州、徐州、海州終于到了楚州•鹽城縣。

為了不引人耳目,二人一路上也沒有去官驛,都是隨便歇腳,每天只睡三兩個時辰。

李秉只覺得解開《寂滅九劍》之後,自己的真氣得以調理,似乎精神比以往好了不好,整日奔碌,也不覺得疲乏。

日麥口不能言,一路上沒人說法,有些無趣,倒是得了好時間來「消化」蚩尤的劍意。

路上休息時,李秉也曾經想試試第二劍「斷流」,倒是根本提不起氣來。索性想著把第一劍碎又練幾次,如今總算勉勉強強可以使出,只不過還是能放不能收,控制不好力道角度。

如果再次遇到融教尊者,或許可以自保。

「按照輿圖所指,再往前不遠,應該就是鹽城縣了,韓叔父是從那里出的海!」李秉指了指前面路︰「我們先找個地方打听一下出海的方法,好好修養一天!」

楚州鹽城,地如其名,是大唐重要的海鹽產地。

其實李秉最初有些疑惑︰

若要去東海,走海州(今連雲港市)或者明州(今寧波)會方便些,朝廷設的大港就在那里,按理說進出的船只比鹽城這種小地方只會多,不會少,更會有些遠洋大船,出海也安全的多。

剛到海州和楚州,李秉略作打听,便知其中關竅所在。

大唐境內,沒有朝廷頒發的路引、漁引或是通關文牒,普通人是不得出海的。

韓笠幾人自然不可能有用文牒,所以只得走找私船偷渡出海,那麼就得設法避開盤查嚴格的大港;可太小的港,恐怕也沒有船能到達「天孫國」,鹽城港不大不小,正好合適。

話說天孫國,若不是非派言副宗主提起,李秉甚至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國家。

他學識也算十分豐富,尚且知道大唐東北有新羅;更北處,有扶桑倭國和蝦夷,甚至還有傳說中的蓬萊仙島,可是從未听說過「天孫國」這個國家。

(新羅,今韓國以部分朝鮮地區;倭國,今日本,雖然已更國號為日本,但還未廣泛使用;當時日本島尚未統一,蝦夷為日本北海道區域)

李秉在海州楚州問了好些人才打听到,天孫國的大致位置,在扶桑以南,琉球以北,由大大小小幾百個島嶼組成,是個極度不起眼的國家。

原本大部分島上只有未開化的部落野人,是不毛之地。這些年貿易頻頻,有些大島偶有商船停歇,才漸漸傳入些文明跡象,饒是如此,也是

蠻荒之地,不值一提。

名叫天孫國,實際上並沒有統一,也沒有君主,一些大島上,有人佔島為王,被人稱為叫島主,其中最大的一個島叫做天孫島,島上勉強有些文明的跡象,所以那片島嶼才有了天孫國這個名字。

所謂天孫國,也被唐人稱為野人國,尚未開化!

(天孫國,今琉球群島,是台灣和日本之間的群島島鏈,包括今沖繩島和奄美大島在內的諸多島嶼。)

又沿著土路行了二十里路,兩人總算到了鹽城縣。

這邊陲小縣沒有宵禁制度,日落之後居然比白日里更熱鬧一些︰

鋪面前的的引路燈籠將一條街照的亮堂,酒肆里人聲鼎沸。地方雖不大,街道也不長,倒是有幾分長安麗人市的味道。

李秉二人正在街上肆意的行著,忽然一陣弦樂聲引的李秉駐足聆听,彈唱的曲子是「月下麗人行」,這曲在長安廣泛流傳,也不過是這一兩月的事情,想不到小小的鹽城縣,居然也有人會彈。

即便那琴姬技藝只能算入門,也讓李秉驚訝不已,曲藝流傳速度原來如此之快。

「要不,就這家吧!」

李秉抬頭,正好瞧見這酒樓的牌匾——星垂樓。

兩人剛落座,眼尖的小二就迎了上來,李秉看了一眼牆上掛著的菜牌子,正要點菜,忽然發現這里居然有一兩道菜式自己听也沒听過。

「小二哥,那是什麼菜式?」李秉隨手一指,牌子上寫著「燴牡蠣」。

小二哥都不用問,只听李秉口音,就知道是長安人氏,說道︰「客家,牡蠣是我們這的海產,也叫蠔房。要不點一份嘗嘗?」

「哦?原來是蠔房啊!」李秉倒是在長安吃過生的,當時只覺得腥臭味太重,十分不喜歡。

「那不要了。來份水煮百花貝,再來一份醉蝦,要桃花蝦!越大越好!再來一個素拌裙菜。」李秉點了兩個自己喜歡的菜式,又扭頭對日麥說道︰

「這里很多菜式,雖然在長安也吃得到,但是恐怕沒有海邊的新鮮。今日你可有口福了,你看看還要點些啥!」

日麥遠遠沒有李秉的興奮感,只是淡淡搖頭。

小二正要走,李秉又吩咐著︰

「小二哥,麻煩再準備一間上房,我們要長住兩三個月;還有,我們的兩匹馬嘴有些刁,一定要為精料。」

小二從李秉點的菜就知道是有錢的主,連連應聲。

掌櫃听李秉這樣的有錢人要長住,知道是大主顧,也上來攀談。

簡單聊了兩句,李秉正好問道︰「掌櫃的,你可知道怎麼才能去天孫國?」

掌櫃一听,低聲道︰「原來二位是要出海啊,不知道是要走明艙還是暗艙。」

李秉當下會意,所謂明艙,當然是拿著朝廷的通關文牒出海,走明面上的路子;暗艙自然是用私船出海。

听掌櫃的回話,李秉大為驚訝,暗艙的事情居然可以在客棧里,放在台面上來說,

這鹽城縣,果然是個「法外之地」,怪不得韓叔父他們會從這里出海。

「皆可。」李秉從容答道,他出行之前自然是帶了路引和通關文書,如果能走官船是最好,但是如果私船更快,李秉也不介意。

掌櫃一笑,心知肚明︰說皆可的,大部分都是沒有路引的人,能坐官船的人,哪願意坐私船去冒險。

「官船簡單,去碼頭,看最高最大的那艘船,出示文書,就可以登船。每月都有,不過這艘船只會去幾個地方,要去天孫國的話,得去倭國或者瀛洲(今韓國濟州島)換船。」

說完,他又壓低聲音︰

「如果要走暗艙,去碼頭找一個叫‘劉二瞎’的蛇頭,他會幫你安排船,你要是銀錢足夠,甚至可以包船,去哪都行。」

李秉一听,心中滿是震驚︰禁止百姓出海是朝廷頒布的詔令,怎麼這個地方居然敢如此明目張膽。

說完按住心中怒火,又問︰「劉二瞎,安全嗎?」

「安全安全,他那里的水手,都是一等一的熟手,干這一行少說也有十年;他們船也夠大,大風浪也頂的住!」掌櫃又道︰「碼頭倒是還有幾個蛇頭,便宜是便宜些,可是船小,你要是去天孫國,還是找劉二瞎吧。」

「這麼多蛇頭,朝廷不管嗎?」李秉一听還有別家蛇頭,心中更是不滿。

「只要銀錢到位,自然有人給碼頭遮風擋雨。況且劉二瞎本就是楚州刺史的表佷,自家人哪能抓自家人!」掌櫃的還以為李秉是擔心朝廷阻攔,三言兩語想打消李秉的疑慮。

李秉心中一沉,心道等會了長安,一定要辦了這個刺史。眼下只能強笑道︰「謝謝掌櫃的了。」

「哦,對了,掌櫃可听說過一個地方叫做‘南駝島’?是天孫國的一個島嶼。」

「天孫國的島嶼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客家不妨去碼頭問問。」掌櫃的顯然是沒有听說過這個島嶼,只是笑著搖頭,剛要離開,又回身說道︰

「哦,對了,前兩天也有個姑娘在問這個島呢?她也去找了劉二瞎;客家要是和她一起搭船,興許船費還能便宜些!」

還有人要去?李秉和日麥剛听這話,瞬間警覺起來。這麼一個不知名的小島,怎麼這麼巧,恰好有別人要去?

「這兩天海風大,那姑娘還沒出海呢。」說著,掌櫃的指了一下二樓的一個姑娘︰「喏!就是那個人,來這里等了三天了,好像是在等劉二瞎給安排船。」

李秉順著掌櫃指的方向看去,二樓一個姑娘微倚著欄桿,帶著面紗,腰間挎著一柄短劍,眼神明亮,也正好看著李秉兩人。

只是一個對視,李秉驚出一身冷汗——那姑娘不是融教鳶尊者•倪裳,更是何人?

——————————

倪裳是隱修會風部成員,在融教臥底,並且聯合李秉擊殺了鷹尊者。詳見前文第三卷十一章,第五卷三十四章。因為是很久之前的章節了,所以列在這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