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關于徐妙清如何和老朱相處的事情,實際上也不需要朱允煐太多的去操心。

徐妙清是一個聰明人,也知道其中的分寸。所以點到即止就好,有些事情她心里有數。也可能性格使然,她知道自己怎麼做會討皇帝的歡心,也知道自己做什麼會惹得洪武皇帝厭棄。

既然是這樣,那就不需要朱允煐去操心那些事情了。對于他來說,家事當然是無比重要的。但是一個皇帝,也沒辦法整天都是惦記著家長里短,他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實際上也不出朱允煐的預料,朝臣們顯然還是沒有放棄的,他們還是希望能夠在最後時刻勸諫皇帝,希望英示皇帝能夠迷途知返,能夠在最後關頭回心轉意。

以前勸諫皇帝陛下,希望他能夠向太上皇請旨,可以讓內閣名正言順。但是很明顯,那些朝臣們失望了,皇帝執迷不悟沒能讓他們如願。

出兵高麗,或者治理黃淮,這些大事也都有一些大臣勸諫過。只不過在那些事情上,那些大臣們就算是勸諫了,只是皇帝決心已定,他們沒辦法完全阻擋,甚至一些大臣也意見相左。

而這一次就不一樣了,絕大多數的臣子意見是比較一致的,但是他們遇到了一意孤行的皇帝。

太上皇、皇帝和皇太子一起出宮,這簡直就是讓文武百官心驚肉跳。出宮一個兩個沒問題,皇宮里最少要留一個啊,這樣大家才算得上心里踏實一點。

這要是被一鍋端了,必然是大明的江山動蕩,好不容易才安定下來的世道說不定也會亂起來。原本看似沒有懸念的皇位傳承,必然也會出現諸多的動蕩。

臣子們有著臣子們的擔憂,這一點可以說非常正常,朱允煐也表示理解。

只不過就算是理解歸理解,朱允煐也是有著自己的心思和想法。那些勸諫,也沒必要采納。

對于江山社稷的一些擔憂,這是臣子們的本分。這里頭實際上也包括很多臣子對于禮法的維護,是一些他們所認為的倫理綱常。

如果只是皇帝和太子去孝陵拜祭,那麼大家也沒有太大的意見,這里頭還有一個‘孝道’。真的是皇帝鐵了心,大家也是不敢阻攔,生怕影響了皇帝孝順的民聲。

可是太上皇要去孝陵,那就引起很多大臣的抵觸了,他們也覺得這樣的事情不應該。

雖然孝陵里現如今葬的是馬皇後,雖然馬皇後的遺澤依然讓很多臣子津津樂道。但是在禮法來看,老朱絕對不能去祭拜馬皇後的,要不然就是亂了倫理綱常。

再者就是以一些人對洪武皇帝的了解,既然他去了孝陵,說不定一不注意就要去東陵。

那麼問題就來了,以夫祭妻、以父祭子,這簡直就是讓那些重視禮法的官員們崩潰。

但是很明顯,就算是他們的意見不小,看起來也沒有什麼作用。哪怕有些臣子的反對意見看似比較激烈,不過英示皇帝這也是鐵了心的。

聒噪的人可以暫時收監,沒有人可以攔住他。至于那些臣子,大部分事後都會放出來。當然也有一些不開竅的,說不定就要被朱允煐發配了,皇帝也是有些小心眼的。

這一趟去孝陵,朱允煐是去定了,老朱也可以說是去定了,沒有人能夠改變他們的主意。這顯然也不是隨便說說的,皇帝一旦意志堅定,那麼很難被改變。

尤其是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這都是獨斷乾行的性子,甚至很多的時候喜歡故意和文臣武將對著干。

應天府對于老朱來說意義非凡,這里可以說是他真正奠定霸業的地方。從當年攻佔這里之後,老朱才開始真正的席卷天下,將一眾敵人消滅、驅逐。

而紫金山,有金陵毓秀的美譽。也因為這里地而起,形似盤曲的巨龍,稱為鐘阜龍蟠。

孝陵就在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在洪武十四年老朱命中軍都督府僉事李新主持陵墓的營建工程。一年後就是馬皇後薨逝,葬入孝陵。

這麼些年下來,孝陵的營建一直都沒有停下來。形制參照唐宋兩代帝王陵墓而有所增益,享殿巍峨,樓閣壯麗,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圍入禁苑之中。

而且從朝陽門至孝陵衛到陵墓西北所築的皇牆有四十多里長,護陵駐軍有五千多人。陵園內亭閣相接,享殿中煙霧繚繞,松濤林海,養長生鹿千頭。鹿鳴其間,氣勢非凡。

這時候的孝陵就看起來無比的熱鬧,京營將士現在沒有資格隨駕了,但是早有孝陵衛護衛著。少不了的,自然也有錦衣衛、旗手衛這樣的皇帝親衛。

老朱就不需要下馬,繼續坐在鑾駕,「要不要給你爹叫過來?」

賴在老朱懷里的小小朱就說道,「那不成,咱爹是曾祖母帶大的。就是弟弟妹妹都不大,他們要是走累了,可以叫他們過來。」

「他們不成,先讓他們走一走,累了就讓他們乘轎。」老朱就很偏心,毫不掩飾,「本該是讓你也下去,就是咱想著你年歲也不大,就莫要跟著走了,和咱說說話。」

小小朱就很好奇,問道,「曾祖,好些人都說這里風水好,咱怎麼看不出來?」

老朱也不掩飾,就說到,「咱也說不出來那些門道,可是有人懂這些。戰國時楚國在這里建金陵邑,漢代這里叫鐘山。這里以前就被人說是有龍脈,是王氣集中積聚所在。」

小小朱也忙不迭地說道,「咱應天府本就是王氣聚集,有那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在這里建都。就是他們都不如咱大明,咱大明大一統,他們都是偏安一隅。」

老朱就驕傲的說到,「是這個理,所以咱給孫權的陵給遷了。你常在金陵游走,也知道百姓最喜捕風捉影。咱只是想著要獨佔龍脈,他們偏說咱覺得孫權還算一條好漢,只能給咱守門。」

小小朱就笑嘻嘻說道,「孫仲謀確實有幾分本事,但是和曾祖差遠了。他有父兄留下的家產,還只能守著。再就是明明就是從他兄長那里得的家業,連他兄長追封都吝嗇不堪!」

老朱就露出笑容,對小小朱說道,「所以咱總是說︰最是無情帝王家。這一旦和龍椅有了關聯,人性就澹了。要不是咱早些年就防備著這些,咱大明必然也少不得骨肉相殘、兄弟反目。」

小小朱一想也是這個理,「好似也是這般,咱祖父的位子沒人敢惦記,但是咱父皇早些年就被惦記著。咱都能看明白,旁人為何看不明白?!要咱說,就是皇位在那,人就沒了心智!」

老朱笑著對小小朱說道,「也就是你爹和你敢說這些,不愧是咱大明正統。你爹早年就說有些東西該是他的,旁人動不得、搶不得。你也是該這般,等你弟弟大點,就更該讓他們明白這些。少了些兄弟情義,總好過手足相殘。」

君臣之別還是需要早點搞清楚,這樣實際上也可以避免一些人倫慘劇的出現。

翻開史書,關于皇位的血腥故事實在是太多了一些,所以大明朝的皇帝也希望避免這些事情。

小小朱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他其實是沒有什麼危機意識的。因為胞弟還在喝女乃呢,胖都都的很好玩。至于二弟,一天到晚就知道吃、就知道瘋玩,也沒有其他的心思。

皇太子的位置,乃至龍椅,小小朱理所當然的認為那就是他的,沒有半點可以質疑的。

老朱指了指窗外,說道,「這邊就是獨龍阜,以前葬了個梁朝和尚。咱給他也遷走了,這是龍脈只能旺一人,那也只能是讓他走了。」

就在老朱和小小朱閑聊的時候,皇帝的鑾駕忽然停了下來。下一刻就是朱允煐抱著朱文坤登上了鑾駕,徐妙清自然也跟著的。

朱允煐也不客氣,說道,「皇爺爺,這也到了大金門。以後你安葬過來了,咱肯定要給你立碑。正好今個你也在,咱以後要是樹碑的時候,該怎麼題字?」

神功聖德碑及碑亭,這也是應該的。只不過老朱現在還健在,自然也就沒有必要立碑,要不然那就是在咒老朱了。

老朱想了想,說道,「咱對那些名聲也不甚在意,該怎麼題字你自個做主。咱的功過是非在那,你題了字,旁人也不一定就認了。旁人要是想要題字,也沒那個福分。」

這還真的就是老朱的性格了,出身低微的老朱從來都不會忌諱別人談及他的出身,也不在意一些人議論他的是非。但是在老朱的眼里,那些賣弄筆桿子的人可沒資格評價他。

朱允煐想了想,說道,「也是這個理,到時候咱也不學武則天弄個無字碑讓後人評述。咱到時候就詳述皇爺爺功德就是,說說咱皇爺爺出身、壯志,說咱皇爺爺發跡、定都。開創咱大明基業,驅除韃虜、正我漢家正統!」

小小朱立刻就說道,「就是,元氏入主華夏將及百年,衣冠之俗變為左衽,彝倫羈壞!曾祖甄陶六合、重昏沉痼,大功大德,在天地、在生民!咱爹就算是皇帝,也無資格評述!」

老朱欣慰的點了點頭,說道,「到時候記得再刻上咱的子嗣,那也就差不多了。」

朱允煐笑著點頭,這些事情還真的就是需要他來辦。老朱的一些身後事,自然也就理所應當的落在朱允煐的肩膀上,當然需要辦的漂漂亮亮。

神功聖德碑自然無比重要,這也算得上蓋棺定論的一種,自然不能馬虎大意了。逐字逐句的斟酌,那也是應該的事情。

哪怕老朱看起來不是特別在意一些評價,但是不代表朱允煐就可以馬虎對待。

太過肉麻,或者是刻意的去吹捧,那就沒必要了。也沒必要強調自己的身份、地位等等,只需要以一個大明朝的皇帝、洪武皇帝的嫡孫的身份,客觀的去描述老朱的生平就是。

這樣也符合老朱的性格,他不是那種被人吹捧就飄飄然的性格。

到了享殿,老朱看著馬皇後的牌位說道,「閑雜人等都出去吧,皇帝和太子、皇後留下。」

包括周王朱橚、吳王朱允熥幾個,還沒有進入享殿祭拜呢,這就被趕出去了。

但是他們可不敢有任何的怨言,趕緊乖乖的出去候著。這才是應該的,因為他們不只是皇子、皇孫,他們也是兒臣、孫臣,這一個個的對于自己的位置也都非常清楚,跟本不敢僭越。

其實朱文坤也被抱走了,他當然也沒資格在享殿祭拜,起碼現在沒有資格。

徐妙清也不需要提醒,徑直向前點燃供香,跪下恭敬的遞給老朱。

老朱看了眼徐妙清,隨即對小小朱說道,「替咱上香,讓你曾祖母看看。」

這些小事根本難不住小小朱,這些事情他也是比較熟悉的。畢竟每年都要去好幾次奉先殿祭拜,好多的事情也都是需要小小朱親力親為,他現在畢竟也不是孩子了。

孝道這樣的事情,對于大明朝的皇太子來說非常重要。孝道有失,那可不是什麼小事情。所以該做什麼,該怎麼樣掌握好分寸,小小朱實際上也都是早就心里有數的。

朱允煐只是站在旁邊,在小小朱恭敬的上香後,才從徐妙清手里接過香,「皇祖母,孫兒來看你了。」

「她最疼你,臨走還放不下你。」看著馬皇後的牌位,老朱說道,「咱有些時候就怪你,要不是她沒日沒夜的看顧著你,說不得也不會就走的那般早。」

徐妙清心驚肉跳,但是朱允煐就很坦然,「那皇爺爺以後就去問問祖母就是,反正我覺著祖母肯定是不會怪我。說不得還要怪皇爺爺在這邊撥弄是非,離間我和祖母親誼!」

老朱狠狠的瞪了一眼朱允煐,有些不是滋味,「你祖母就帶了你八年,咱帶了你眼看著就二十八年,你到現在還護著她!你這小崽子養不熟!」

朱允煐笑了笑沒說話,對小小朱說道,「過來,讓你曾祖母好好看看。你曾祖母,是咱見過最賢淑的人。」

老朱插話說道,「這話在理,就沒有比她更賢良淑德的女子了。你以後找個太子妃能有你曾祖母一半品行,咱就知足了。」

在老朱眼里,全天下的女子加起來都不如他的妹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