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抱負,有些人當官可不是為了升官發財,而是做一些利國利民的事情,是為了青史留名、兼濟天下。

朱允煐實際上可以有那麼一些驕傲,在他的朝堂之上還是有著一些能臣干吏。他想做一個明君,自然也不能少一些賢臣的輔左。

這算得上朱允煐的幸事,有著這些能臣干吏他就可以放手施為,他就有信心更好地治理江山。這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一個人也根本干不好這些事情。

而對于很多文臣武將來說,能夠遇到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一個有雄偉抱負的皇帝,這也是一件無比幸運的事情。或許他們的皇帝有一些不足,但是這個皇帝給了他們足夠的機會,給了他們更多發揮的平台,這就是一種幸運。

畢竟很多有能力的文臣武將,他們的滿腔熱情只是在一次次的猜忌中慢慢消磨,或者因為不斷的勾心斗角,也讓他們隨波逐流、慢慢的忘卻了本心。

對于英英示皇帝來說,現在的朝廷局面足以讓她安心。對于那些臣子們來說,他們也可以更好的去施展自己的才華,只要他們有能力,就不缺少表現的機會。

一天的休沐,但是對于朱允煐來說,好似也根本就沒有休息。

雖然沒有上早朝,但是他批閱的奏折可不少,也和一些大臣商討了事情。

但是朱允煐可沒有感覺到不滿,對于權力很強的他來說,這些都是樂在其中的。真的要讓他整日吃喝玩樂,那反而會讓他覺得不適應,會讓他覺得自己毫無作用。

當好一個皇帝,將大明的江山治理好,打造一個太平盛世,這才是朱允煐的追求夢想。

實際上朱允煐也很清楚,在這樣的封建王朝,君主的能力和素質決定了一個王朝的興衰。也可以說一個皇帝的素質,決定了朝堂之上的群臣。

朱允煐其實也思考過,歷朝歷代都會有一些有趣的現象。比如說王朝興盛的時候,必然會有明君,以及朝堂之上都是一些能臣干吏,流傳出來的也都是明君和賢臣的佳話。

而一旦是王朝衰落的時候,必然會有昏庸之君以及各種奸臣佞賊出沒。

朱允煐不敢說自己的朝堂全都是能臣干吏,他也明白現在的朝堂之上也會有一些尸位素餐的人。但是總體來說現在的朝堂上還是風氣比較好的,很多人可以放手施展的絕佳機會。

嚴震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位富豪出身的大臣,有著名傳千古的機會,成為一代名宦千古流芳也不是不可能的。

真要說起來嚴震直也應該感謝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畢竟嚴震直的出身並不算好,尺碼這不是一個合格的文臣出身。但是兩代有抱負的明君根本不在乎嚴震直的出身,他們看中的就是嚴震直的能力,讓他有機會成為朝廷重臣。

回到東宮的朱允煐心情不錯,對徐妙清說道,「咱今天看了折子,你大哥半月內該是能夠回返應天府了。說起來這個國舅爺也是辛勞,旁的國舅爺本該是錦衣玉食盡享榮華富貴。但是咱的國舅爺,整日就是東奔西跑,說不得盡干一些得罪人的事情。」

徐妙清露出溫婉笑容說道,「也是蒙陛下信任,大哥方有機會報效朝廷。父王早年就常告戒,吾等本是鳳陽農戶,蒙皇爺爺信任才能有機會封公拜將。」

朱允煐就樂了,說道,「中山王倒是恭謹的性子,所以中山王府也是家風好。早年間給咱選太孫妃的時候,本不該是你。咱的母親就是出身開平王府,這要是再來個中山王府的正妻,外戚做大倒是另一個事,主要還是怕咱爹頭疼。」

徐妙清這個時候就不說話,實際上當年她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太孫妃,會成為明媒正娶的朱家媳婦。畢竟不管是她的出身還是朱允煐的出身,大家都知道。

看著徐妙清,朱允煐說道,「這一趟中山公本該是立功受賞,誰說這一次攻伐高麗傅友德是主將,只是大家伙也都知道中山公獨領一軍。這些年來旁人都說中山公是沾了你的好處,只是要咱再,若不是他有個皇後妹妹,中山公勢必更受重用。」

徐妙清則說道,「陛下言重了,早年間父王在的時候,也說過大哥雖有些才華,也是懂一些兵書戰策。只是真的要說起來,大哥也就是個穩妥的性子。」

朱允煐捏著徐妙清的下巴,哈哈說道,「穩健一些倒是好事,中山王用兵本就穩健,中山公也算得上青出于藍。咱大明朝現在要的就是一個穩妥,中山公這樣的性子就好,咱大明國勢強盛、兵強馬壯,穩妥一些就好。」

徐妙清似乎有些嬌羞,說道,「臣妾也就是婦人之見,也就是早年間听父王說過一些,臣妾拿到這些國事。」

朱允煐露出點笑容,說道,「這一趟中山公回來怕是要得罪很多人了,咱這一趟可不打算讓他閑著,好些事情也就是該他來做,要是讓旁人來做,咱也不放心。咱估模這旁人來做,想來也是做不好。」

徐妙清想了想問道,「陛下,臣妾能知曉大哥該做些什麼事嗎?」

朱允煐樂呵呵的說道,「咱準備懲治一些武勛,這些事情本該是讓舅舅來,只是你也知曉大舅,真要是讓大舅來做這些事情,怕是做不成了。」

徐妙清是不好笑出來,但是她也知道皇帝這麼說沒問題。皇帝的大舅是什麼性子誰都清楚,有些事情還真的不是有身份就好,也是需要看一些人的品行。

很明顯皇帝大舅的性子,就不適合做一些事情,尤其是那一些得罪人的事情,或者是軍國大事,那是更加指望不上。畢竟誰都知道,堂堂開平王嫡子就是個不折不扣的紈褲子弟。

朱允煐這個時候也繼續說道,「除了準備懲治一些武勛之外,咱這一趟也該遷都了,這些個事情更加得罪人。咱思來想去,也就是中山公更合適一些。」

徐妙清就有些不理解了,好奇問道,「陛下,遷都的事情不是早已定下了嗎?」

朱允煐就解釋起來了,「遷都的事情確實早已定下,別看這些年來朝廷似乎是在遷都。不過明眼人也都能看見,現如今這遷都就是小打小鬧。遷都也不是個小事情,哪怕咱是皇帝,好些人也都是想著攔下咱。」

這也是事實,別看這些年來大明朝陸陸續續的一直在做著遷都的各種工作。可是很多人依然抱著僥幸的心理,或者說他們根本沒有認命,總是想要在最後時刻力挽狂瀾,想著要在最後時刻攔下皇帝。

應天府出個繁華,很多人的家族利益也都是集中在應天府或者江南地區。這要是遷都北平,好些人的利益都要受損,他們自然就是最為反對遷都的決定。

朱允煐繼續說道,「真要說起來,文官那邊倒是阻力小一點,好些都是武勛人家。這要麼都是要淮西勛貴,要麼就是得的賞賜、田地都是在江南。這些個人也是最難處理,咱思來想去也就是中山公最為合適,幫著咱去得罪人。」

徐妙清看起來就有些無所謂了,或者說對于很多事情她也是心里有數的。平時不干涉朝政,不代表徐妙清就是什麼都不懂。很多的事情她都清楚,只是不太願意說出來而已。

看著朱允煐,徐妙清輕聲說道,「陛下,父王早年間也曾說過,中山王府足夠顯貴,臣等自然也知曉中山王府的顯貴來自何處。現如今讓大哥去做些得罪人的事情,臣妾也覺得有理。中山王府已經夠顯赫了,臣妾有些時候也會不安。」

這也算得上是實話吧,畢竟中山王府已經足夠顯赫了,繼續顯赫下去未必就是什麼好事。

先不說中山王徐達的功績了,也可以不在乎徐輝祖的一些功勞,畢竟這都是臣子應該做的事情,他們也因此得到了朝廷的封賞。

只是要想想現在徐妙清的地位,想想小小朱的穩固地位,中山王府也就應該做出一些取舍。也不可能全都是一些好事,總要有那麼一些得罪人的事情,這樣皇帝才會心安,這大概也是皇帝對中山王府的保護。

位極人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但是賞無可賞就不是好事情了。那不只是對中山王府的不利,也是對當朝太子小小朱的不利。

有著一個識大體的皇後,朱允煐確實可以省心不少,朱允煐也可以少些麻煩。

其實現在的朱允煐大概也明白當年的大朱了,小小朱的出身、小小朱的一些地位,實在是太穩固了。雖說不會威脅到皇帝的地位,但是這樣的儲君也會讓皇帝感覺到頭疼。

畢竟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好,或者是皇帝也有著自己的私心。

朱允煐算是大權獨攬的,可是他知道自己一旦動了廢黜太子的心思,那麼朝野上下必然震動。現在以小小朱的地位來說,想要廢掉他可不容易,就算是朱允煐要這麼做,必然要在朝堂上掀起腥風血雨。

真的要是到了那個地步,中山王府肯定是要被一掃而空,這一點根本不需要懷疑。

和徐妙清聊著家常,這對于朱允煐來說也是不錯的放松。朝堂之上的事情淺嘗輒止,哪怕徐妙清一直沒有表現出對權力的渴望,不過皇帝還是需要立好規矩。

後宮不得干政,這就是大明王朝的規矩!

簡單的聊了聊家常,或許對于皇帝和皇後來說,他們的家常多多少少和朝廷大事有關。但是在朱允煐看來,這就是家常,沒什麼不對的。

而在這樣的家常過後,自然是需要好好的休息,以及需要為新一天的早朝而準備。

對于皇帝來說,接下來的早朝可是有不少事情要做。可以預見的事情,也就是為了內閣大學士的人選,文武百官肯定會建言獻策,當然這里面可能也有著他們的心思。

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足為奇。只需要做出一些思考,也需要做出一些平衡,這對于朱允煐來說並不算特別難的事情,他也有信心處理好這其中的分寸。

朱允煐自認為有分寸,可是也有一些人覺得皇帝實際上沒有什麼分寸。哪怕他們也覺得現在無力回天,但是作為一個有底線的臣子,他們也覺得在這個時候不能放棄。

對于這些人來說,在看到了皇帝明顯走錯了的時候,必然是需要勸諫。要是他們在這個時候退縮了,那可就不是他們的原則了,那更不是一個士大夫應該做的事情。

先不說太上皇還在呢,就算是太上皇不在了,也應該遵守祖制。

實際上這一段時間關于內閣大學士的討論一直都在繼續,哪怕絕大多數人都已經知道這件事情算得上塵埃落定了,但是依然有一些人沒有放棄,他們還是在想要做著最後的努力,想要讓皇帝迷途知返,不要一錯再錯。

對于這些倔驢,朱允煐實在是沒有辦法,那也就不需要多在乎這些聲音。這麼多年下來,朱允煐也習慣了這些事情,他知道自己的每一條政策,總會引起一些人的反對,他沒辦法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

好在他是一個有主見的皇帝,更重要的是大權在握,所以根本不需要擔心被一些臣子左右。

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這就是朱允煐的想法。想讓他改變主意,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這也是一頭倔驢,尤其是那麼一些個形而上的東西,對于他更加沒有什麼說服力,一些大臣堅守的原則和底線,對于他來說沒有什麼實質上的意義。

在朝堂之上有著一些爭吵,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也可以說早就麻木了。

對于朱允煐來說,現在選擇一些合適的內閣大學士更加重要。一些噪聲被他選擇性的無視了,也不只是朱允煐無視了反對的聲音,一些大臣在看到事不可為的時候,果斷的盤算著內閣大學士的名額和人選,這更加實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