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高坐龍椅的朱允煐看著朝堂上的袞袞諸公,平靜開口問道,「今日諸事紛紛,只是衍聖公一事茲事體大,此事如今可有回復?」

楊靖立刻站出來,捧著奏折說道,「回陛下,臣等奉命徹查此事,如今也有些章程。」

王承恩立刻走下御階,接過奏折隨即遞給了朱允煐。

朱允煐認真的看著奏折,只是隨即看向孔訥,「汝為衍聖公,號為文官之首。只是汝等孔氏一族行事狂悖,且無君無父。為孔聖顏面,汝還是請辭吧,朕為汝等留些顏面。」

孔訥雖然瑟瑟發抖,但是這時候也只能淒慘哀嚎,「臣領旨。」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都察院的站出來了,「陛下,衍聖公為天下文宗。若是這般罷黜,恐難以服眾!」

朱允煐笑著看向這個都察院的官員,他現在也不知道這到底算得上是在幫他,還是在幫孔氏。這些人的做法確確實實說來可笑,對于他們心目中的孔聖人,那是無比尊崇的。

對于孔聖人的血脈,自然也是看顧的無比重要。自然了,這些人也是因為出于自己的考慮,這些人還是希望能夠士大夫的考慮,事關他們自身的利益。

朱允煐看著這員不記姓名的官員,有些嘲諷的說道,「哦?那依你之見,朕該親自主審?或者是干脆點,明發諭旨,讓天下人都知道孔氏做了些什麼好事?」

都察院的官員有些急了,只不過還是在撐著,「起奏陛下,事關聖人血脈,不可含糊!」

好吧,這不是關心孔訥的待遇,這個人在意的是衍聖公血脈的傳承。對于這些人來說,換一個人成為衍聖公也沒什麼不好的,頂多也就是一個能夠為士紳發言的衍聖公。

孔訥是符合他們利益的代言人,但是下一個衍聖公能不能成為為士紳代言的衍聖公,那就很難說了。對于這些人來說,他們不只是大明朝的官員,他們身後的家族利益也需要考慮。

朱允煐也樂了,嘲諷的說道,「那好吧,朕就依愛卿所言,此事明堂會審。對于衍聖公、孔氏族人,也依律處置。有辱斯文還是有負聖人威名,那就依你之見吧!」

孔訥更加淒苦,他還想要說些什麼的時候,朱允煐可不會給機會。

看似就坡下驢的朱允煐再次說道,「孔訥枉為一品,此案也涉及其人。且暫時罷官去職,壓入大理寺受審。」

這一下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忽然惶恐起來,尤其是很多的文官,一瞬間感覺到慌了。

他們本來是想要求情,本來只是想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們想著的是能夠給孔訥、給孔氏族人一些個‘月兌身’的機會,只是這件事情現在看起來超出了他們都的預料。

皇帝就坡下驢,直接將這個案子徑直開堂會審,這是要讓孔氏、要讓聖人徹底丟臉了。

就在還有官員不斷站出來求情的時候,朱允煐這個時候顯然是無比堅持的。這件事情就沒辦法糊弄過去,這件事情必須要從重審判,這件案子必須要弄成大案!

就在這個時候,忽然間有著御林軍激動的沖進殿里,「起奏陛下,大捷!討虜大將軍奉命出征,大破瓦剌部烏格齊哈什哈,陣斬三千、俘虜一千!烏格齊哈什哈授首!」

這一下朱允煐激動起身,連忙急聲催促,「趕緊送上軍報!信使何在?!」

王承恩匆匆走下御階,與此同時在大殿外的東路大軍信使也匆匆被帶入大殿。

朱允煐一看就樂了,他的小舅哥徐增壽。這一位也是歷史上留名的那一位,雖然本是老朱的勛衛帶刀侍從、官至右軍都督府左都督,這本來是朱允炆的心月復。可是暗地里向已經造反的朱棣傳遞消息,在朱棣兵入金川門,建文帝即將自焚,便將徐增壽殺死在右順門廡下。

因為徐增壽的大姐是朱棣的妻子,所以背叛了朱允炆、選擇了為朱棣暗中效力。雖然身死,但是也成為了朱棣登基後首個被封贈的功臣,進封定國公、子孫世襲。

這也使得徐家一門二國公,只不過那時候的徐輝祖被軟禁直至身死。畢竟徐輝祖一直都是衷心于朱允炆,對于出兵攻打叛賊朱棣可沒有任何的客氣。

當然那也就是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事情,而現在根本不存在這麼些事情了。因為坐在龍椅上的是朱允煐,朱允炆也就是徐王,一輩子都不可能和龍椅有任何的干系。

「起奏陛下,討虜大將軍大破韃靼前鋒,戰陣三千!」

徐增壽非常激動,他的大哥此前雖然也在不斷練兵,偶爾也有出征的記錄。只不過那也就是小打小鬧,這是徐輝祖第一次單獨統帥大軍出征,而且這還是一場大戰。

朱允煐看著軍報,哈哈大笑起來,「好!好!討虜大將軍有功!朕等著大將軍再立新功!」

只是隨即朱允煐也擔心起來,連忙追問,「二哥如何了?」

徐增壽稍微有些傷感,不過也立刻回稟,「都督僉事所部浴血奮戰、誘敵深入,所部幾乎全部戰死!都督僉事,中箭九處,身軀已殘,怕是不能再為陛下建功!」

實際上徐膺緒確實很好的成為了誘餌,他的前鋒部隊拖住了敵人的前鋒大軍。他的部屬確實幾乎戰死,中箭九處的徐膺緒不只是運氣好,也是因為他的甲冑精良,沒有傷及要害的同時,也幾乎都是一些個皮肉傷。

至于身殘,主要是丟了兩根手指,以後握刀握劍,肯定還是受些影響的。

朱允煐這個時候起身,立刻說道,「二哥受傷,也無法再出征,即刻送回北平府靜養!所部戰死之銳士,朝廷自當撫恤!」

這件事情確確實實有一些該做的,這件事情也確確實實是朝廷該做的。大明朝需要讓那些流血犧牲的士卒們有些保障,可不能讓他們流血又流淚。

一場大捷,確實是非常提振士氣的事情,哪怕大明開國以來,境內也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平叛,偶爾也會持續出擊韃子。打勝仗對于大明來說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似乎是非常習以為常了,大明朝就是這麼的戰無不勝。

只是勝仗,沒人不喜歡,大明朝需要繼續這樣的勝仗。更何況斬獲三千敵人首級,這可不是小勝。別看有些時候動不動就說百萬大軍,實際上很多的時候帶著數千人,那就是大軍了。

再者就是斬獲的話,有些時候殺敵數十、上百,都足以送上捷報了。殺敵三千,這就是不折不扣的大勝了,足以朝廷在這個時候好好的大賀一番了。

衍聖公的事情,暫時無需多關心了,現在需要的是慶祝好這一場大勝,這才是關鍵!

心情大好的朱允煐非常開心,他知道這也就是開胃菜而已。現在也就是大破韃靼前鋒而已,這一場戰事還沒有結束,三路大軍還需要繼續進軍,現在的這些戰績還不足以讓朝廷大軍班師回朝。

這個時候開心的不只是朱允煐這個皇帝感覺到開心,滿朝文武在這個時候也都是十分開心的。國朝打了勝仗,在這個時候感覺到開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對于武勛來說,徐輝祖這一次帶領大軍就取得了不俗的戰績,說明了新一代的大明將門有後。中山王徐達之子將門虎子,這是讓人欣慰的事情。

更何況徐輝祖不只是大明的新一代將門旗幟,也是因為他是皇後的兄長、大明儲君的舅舅。徐輝祖發展的更好,大家擔心的不是所謂的外戚干政,而是明確的知道大明立嫡立長的策略根本沒有半點動搖,這是無比強勢的國策。

文官集團雖然可能擔心原本就強勢的武勛集團更加的強勢,只是這些人同樣明白北邊的那些鄰居們不是省油的燈。那些人如果不持續的削弱、打壓,這些人肯定就是始終存在的威脅。這樣的威脅,持續的上千年。

蒙元、兩宋不說,盛唐、南北朝,甚至是在魏晉時期,強漢、大秦,哪一個沒有受到北邊鄰居的威脅?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甚至商周時期,也都有北邊那些鄰居們的身影。

大家其實也都很清楚,別看現在的韃子看似威脅一般,只是他們一旦內斗結束,那麼必然是一股恐怖的勢力。大明現在可以強勢的碾壓,但是這到底是也就是暫時的,如果能夠一鼓作氣將那些人徹底的打傷、打殘,那就是最好不過的事情。

不說一勞永逸,起碼可以暫時安享太平,大明可以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持續的發展,這也是無比重要的事情。對此,大明的文臣武將都樂意看到這些事情。

朱允煐心情很好,他覺得這件事情也需要去和他的皇爺爺好好商量一下一些事情了。這樣的好事情,自然是需要好老朱去分享了。

更何況朱允煐很清楚,這一次大戰,他肯泵是有微末的功勞。但是事實就是這件事情,是老朱親手策劃的,這樣的功勞就算朱允煐可以厚著臉皮在朝臣面前領了,不過也不好在老朱面前領了。

是誰的功勞,朱允煐心里明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