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084 持續改變的歷史

心里非常不平衡的李善長看著傅友德,心里還是有些不屑的。

也不過是一個叛主之人,也不過是區區一個侯爵而已。雖然現在成了甚穎國公,不過也就是上位在平衡朝野而已,傅友德那點功業要說國公之位還是言過其實了。

李善長在想些什麼,傅友德自然不知道,但是傅友德也看到了李善長。

豪烈的傅友德拱手,客氣打招呼,「李公。」

李善長立刻拱手回禮,只是看起來有點話里有話,「國公客氣了,在下一介罪民……」

「爹,殿下讓你快些過去。」就在這個時候,傅讓大喊一聲。

傅友德立刻邁開大步離開,這也使得李善長心中更加不滿。這傅家父子,都是粗鄙武夫,現在看似是春風得意。只是過些時日,難保不會遇到些許打壓。

只是隨即李善長也為自己擔心了,太孫現在是在敲打我,還是說真的忘掉了我?!

朱雄英自然不會在意這些事情,他現在需要關心的事情很多。如果李善長能夠識相一些,說不定還真的可以有些起復的機會。就算成不了國公,善終什麼的還是沒有問題的,說不定還有一些看起來不錯的追封。

但是李善長如果繼續這般狂傲、恃才傲物等等,那麼也就不要怪朱雄英了。天下的有才之人很多,朱雄英也不會只是一門心思的想著要去收服已經垂垂老矣的李善長。

傅友德這個時候就有些激動,他覺得自己現在是太孫手下第一大將。

「殿下,邊牆又分外邊、內邊和內三關。」傅友德指著地圖,認真解釋著,「內邊起自偏關以西,直達居庸關……」

朱雄英在認真听著,其實這些事情他自然知道,現在在說的‘邊牆’就是大名鼎鼎的長城。只不過現如今的明長城,可能還沒有達到真正的完善階段,還只是剛剛起步而已。

傅友德繼續說道,「二十年,宋國公和涼國公經略東北,韃靼、瓦剌龜縮漠北。」

朱雄英點了點頭,隨即笑著問道,「穎國公,本宮听聞自中山王收復北平,我大明便在修繕加固邊牆。元年時,修築居庸關、古北口、喜峰口等處。四年,再次修繕加固邊牆。十一年和十四年,也分別修建加固邊牆。」

傅友德立刻點頭,隨即說道,「殿下,我大明王師歷次修建加固邊牆,即刻就要北伐。我大明重視北地的防務,但僅加強邊將出衛巡邏而已,並無需大築邊牆!」

還真的是這樣,現在的大明確實沒有那麼一些必要在修建長城的這件事情上太過投入資源。

先不說現如今在修建北平城、津門衛,還在疏浚大運河,本身來說大明現在就算缺少工匠、勞役,這個時候要是再去修建長城,那自然更加捉襟見肘了。

更何況現在的大明修建長城,好像實際作用也不會特別大。

朱雄英仔細想了想,對傅友德說道,「穎國公,如今我大明國勢強盛,韃靼、瓦剌被驅趕至漠北。但是如果後世子孫不孝,若是沒有邊牆,怕是一馬平川的讓那些蠻夷縱馬了。」

其實這就是現實,雖然現在大明也是在練騎兵,可是並沒有與漠北部落實力相當的騎射實力。長城的價值不是永絕漠北大軍而是防御漠北游騎。

明長城的意義,就是對付百人小股流竄游騎,有長城,有二萬烽火台,華北平原正常的生產生活才能維持。至于說大規模的游牧民族的共計,長城當然是頂不住,但是可以在這段時間集結重兵。

和傅友德仔細討論了許多事情,朱雄英沒有更多的表態,只是將有些事情記在心里就好。

這樣的一些事情也輪不得傅友德更多的發表意見,這是需要小朱去和老朱、大朱商量。

「以後的萬里長城,多半就是從皇爺爺時期開始修,好像是大明的中後期更是擴大了規模。現在這麼個長城,還是有些殘破的。」朱雄英喃喃自語,「按照我的意思,我肯定是不會修長城,起碼不會大修。」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讓無數國人驕傲的長城,說不定沒有那麼雄壯了。畢竟以後的長城,更多人看到的是明長城,看到的是明朝時期修築的恐怖建築。

朱雄英忍不住笑了起來,有些自嘲的說道,「算了,反正修建長城這樣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以後的事情肯定不能保證。但是我可以肯定,大明的九邊可不能給毀了!」

這也是朱雄英的心里話,實際上大明現在的九邊情況真的很不錯,是佔據著絕對的主動權。

歷朝歷代確實都需要擔心來自北邊游牧民族的侵襲,只是現階段的大明不需要擔心這些。

如今的大明國勢強盛,在內蒙古地區控制了許多軍事據點,其中主要的有吉林船廠、亦集乃舊城、大寧衛、開平衛、及東勝衛三個重鎮呈三角形。

大明現在可以在漠南借地利屯田牧馬助軍資,以圖反攻嶺北繼承元朝這個僅存的行省,漠南所設置的諸多衛所都遠在長城以北。

所以也就是說大明現在的軍事實力都是主動出擊的,是不需要依賴長城保護的。

這樣的一個明顯的優勢和戰略主動權,是大明的優勢所在。

但是如果歷史沒有什麼變化,永樂爺孫會破壞掉老朱的邊關放手構想,尤其是仁宣棄地,以及對蒙古諸部軍事上的不作為,這也給了蒙古統一打下了基礎,這也算是為土木堡之變埋下了伏筆。

算了,這不肖子孫的事情沒辦法多想,要不然真的要給氣死。更何況所謂的仁宗、宣宗,包括後面的大明戰神英宗,這都算是一手好牌給打爛了。

放棄了很多的戰略要地、讓蒙古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不說,還讓大明的軍事勢力一下子萎靡起來。此前百戰百勝的大明王師,也慢慢的淪落到和兩宋時期一般了。

到那個時候,勛貴集團的勢力也要被壓縮到極致,文官們又要開始崛起了。

回頭還是要和皇爺爺多聊聊,北邊的事情可不能有任何的馬虎。

就在朱雄英還在考慮著九邊的防衛之事時,王承恩帶來了奏報。

在徐允恭自大同府出兵之前,李景隆已經帶領著一千五騎兵自宣府鎮出發,一路殺向草原月復地,劫掠了不少小的部族,據說還遣人押送俘虜、牛羊呢。

這一路掩護做的很到位,讓韃靼的不少貴族生氣的同時也在惶恐。以前都是他們打秋風的,可是現在倒好,成了那些漢人在草原上打秋風,而這些馬背上的勇士們不說望風而逃吧,但是肯定是不敢多有接觸。

大明,現如今就是這麼的強勢,大明也應該繼續這麼強勢。

朱雄英放下奏報,對王承恩說道,「派人去盯著津門衛的消息,不管是什麼時候,有津門衛的消息立刻就拿給我。」

不管是徐允恭還是李景隆,其實都是在小打小鬧而已,真正的重頭戲是已經集結完畢的大軍,是已經開始跨海坐鎮的王師。

不管是高麗還是東瀛,這才是朱雄英關注的焦點,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兩個地方一旦打下來,大明的歷史、大明的財政,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哪怕現在沒有太直觀的變化,但是很快就可以看出來一些事情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