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掌印太監劉保爾面對王承恩也不敢大意,雖然他是掌印太監,理論上是四品。

以司禮監為首有十二監,下設有四司八局,合稱「二十四衙門」。但是當今天子和太子習慣使用太監辦些事情,只不過他們並不親近宦官。皇帝和太子身邊的太監,日子並不好過。

所以一些掌印太監也羨慕王承恩這個小崽子,居然得到了皇太孫的賞識。

這些皇城里的人,尤其是熬出來的人,沒有點眼力,基本上也就沒辦法混了,自然也不敢得罪人。他們都清楚宰相門前七品官,皇太孫身邊沒品的貼身太監,比他們這些不受重視的掌印太監更加尊重。

所以在這個時候,也只是笑著和王承恩在說著一些事情,自然也就是內帑的事情,自然就是現在太孫私庫的事情。

朱雄英寫好一封信,遞給回來報告情況的王承恩,「送去中山王府。」

王承恩自然立刻捧起書信舉過頭頂,輕手輕腳的倒退幾步,到了門檻才微微轉身,隨即快速離開。其實在皇宮,要是宮里人私下傳信出皇城,那是殺無赦的。

但是情況也有比較特殊的,自然就是有著那麼幾個當權者,他們的書信被送出去,那是根本不會有任何的阻攔。

朱允熥在兩個姐姐的慫恿下來到朱雄英的寢宮,吱吱嗚嗚的樣子,讓朱雄英感覺到好笑。

看著這個親弟,朱雄英問道,「又是怎麼回事?你那兩個皇姐又想著怎麼坑你?要是有事,莫要幫她們攬著,我對你要求很高。」

朱允熥一坐在椅子上,一副怠惰的樣子,「皇兄,我馬上就十歲了,也該封王了。按皇爺爺的祖訓,臣弟只能是個郡王。」

「那也沒事,以後父王登基,你自然也就要改封親王。」朱雄英笑著寬慰道,「再說了,皇兄在呢。說說,你是看上了那個封地了?」

朱允熥看了一眼朱雄英,小聲嘀咕,「皇兄,臣弟不想就藩。」

這孩子缺少安全感,主要是他出生不滿月生母常氏就過世。這幾年雖然在東宮也被照顧的不錯,但是朱允熥也能感覺到他的太子父親有些時候是不待見他的,多少也是覺得朱允熥的出生消耗了太子妃的元氣。

再者就是呂氏看似一直是在照料朱允熥,但是呂氏到底不是生身之母。而且朱允熥也不傻,能夠感覺到呂氏對于他的教導有些時候未必就是多麼的好心。

要不是長兄和兩個姐姐照料,朱允熥說不定會更加的膽小,或者脾氣乖張、陰郁之類的。

朱雄英想了想,說道,「你現在年紀小,未必就要就藩。以後留在皇兄身邊,好好讀書、好好玩鬧,莫要想那麼多心思。實在不行,皇兄允你去大宗正院。」

大宗正院,其實也就是宗人府,只不過現在還沒有改名而已。

負責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冊,並按時撰寫帝王譜系,記錄宗室成員子女的嫡庶、名稱封號、嗣職襲位、生卒年間、婚嫁、喪葬謚號等事。凡是宗室陳述請求,均為之向皇上匯報,並引薦賢才、記錄得失等。

而現在的宗人令,就是秦王朱樉,也就是朱雄英他們的二叔。只不過現在的朱樉就藩西安,不出意外那可是下一個帝都,這也說明了朱樉在老朱心目中的地位。

朱允熥眼前一亮,激動問道,「皇兄,那臣弟的王府,可不可以挨著公主府。」

說到這個朱雄英就來氣,沒好氣說道,「去告訴你兩個皇姐,她們的婚事我不贊同。再等等,過幾年再說!」

現在這麼個年代,女子的婚嫁年齡都太小,小一點的十三歲左右就嫁人了。

也就是說不出意外,朱雄英的兩個妹子也要嫁人了。實際上老朱和朱標也都在認真考慮這些事情,希望給朱雄英找兩個可靠一點的妹夫。

朱允熥灰溜溜的跑走了,少不了要被躲在殿外的兩個姐姐一頓收拾。這麼點小事都辦不好,不挨收拾那才是怪事。平時護著是護著,但是該收拾的時候也不手軟。

朱允熥也只是咧著嘴在傻笑,有皇兄護著、皇姐們寵著,朱允熥幾乎不會感覺到孤單,他並不缺少關系。

「曦兒、玥兒,過兩天我要出宮。」朱雄英有些好笑,大聲說道,「你們可要我帶些東西回宮?」

朱曦和朱玥也不收拾小弟了,立刻跑過來,「皇兄,還是讓我們出宮吧。胭脂水粉,女兒家的物事,皇兄去買也不方便。」

朱雄英有些好笑,說道,「你們又想讓皇兄挨罵是吧?」

朱曦和朱玥立刻要著朱雄英的胳膊開始撒嬌,她們已經熟悉了套路。其他皇子皇孫想要出宮可不容易,但是她們的皇兄想要出宮比較容易。而且她們的皇兄隔三差五帶著她們出宮,這就太難得了。

更何況最近這兩次出宮,朱雄英都是派人護著他的兩個堂妹,讓她們自己逛。徐達的兩個女兒,也經常和朱曦、朱玥一起‘逛街’。

至于朱雄英肯定是要被老朱、大朱罵,只不過罵了也就罵了,朱雄英依然我行我素,沒打算改變。

兩個妹妹平時學《女誡》,朱雄英就不大樂意了,有機會自然想要帶著兩個妹妹出去轉轉,而不是讓她們一直被困在皇宮里。

被弟弟妹妹騷擾一番,朱雄英也出發了,他也要去騷擾別人了,只不過這可是一些不折不扣的大事,是正事。

朱雄英很有禮貌,老朱的十八子和十九子朱橞正在拿著木棍搗螞蟻洞,朱雄英規矩的打招呼。哪怕這兩個小屁孩都比朱雄英小,可是不妨礙他們的輩分大。

皇宮里的皇子不少,沒成年的、還在襁褓的,都有。但是這些皇子們的待遇,肯定是衣食無憂、錦衣玉食的,只不過也不是特別‘自由’。

看著朱雄英去了武英殿的方向,和朱雄英同年的朱桂無比羨慕,雖然他是天子第十三子,母為滁陽王郭子興之女郭惠妃,現在也被封為豫王。

可是待遇不要說比不上太子皇兄了,就連皇太孫佷子也沒辦法比。

沒就藩的親王、郡王,在應天府可不少,最矚目的自然是太子。然後,自然也就是太孫了。這些皇子、親王,比不上他們的佷子‘耀眼’。

看到朱雄英,殿外的太監、侍衛也不阻攔,也不知道多久了,總之在他們的印象里,皇太孫到武英殿、奉天殿是不需要通稟的,估計得有十年了吧。

老朱和大朱在忙著批奏章,只是抬頭看了一眼朱雄英,然後繼續忙著他們的事情。

朱雄英也很安靜,只是從大朱的案幾上拿過已經批好的奏章看了起來。

朱雄英翻看奏章的速度很快,主要也是有些奏章讓人看了實在無語。

治下有老婦人拾金不昧,治下有女子產下四胞胎,房梁長了靈芝這是祥瑞啊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不說,有些也是讓人極度無語的事情。

更何況有些上奏的折子,辭藻華麗,但是根本沒有什麼內容,完全就是炫耀文采或者是在拍馬屁。

老朱廢除了沿用已久的三省制,亦罷宰相職,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現在的老朱需要批閱的奏章可不少。

雖然在廢黜宰相的時候也設立了大學士,但是現在的大學士就是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大學士並無實權,類似秘書之職。

「英兒,看看這個。」老朱扔過來一份奏章,隨即說道,「仔細看看,等下咱要考校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