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眾多官員,黃琦便回到了刺史府,跟著他一起回來的還有老朋友馬良。
兩人來到會客廳,讓僕役沏了兩杯茶,黃琦面帶微笑,打趣般的說道︰「現在是不是該叫一聲馬大人了。」
馬良臉色微紅,道︰「黃大人說笑了,我不過是一郡太守,您現在可是一州刺史了。」
黃琦看著有些局促的馬良,心中有些好笑,不過還是整理了一形,正色說道︰「王大人還好吧!」
馬良知道黃琦想要知道的是什麼,道︰「多謝大人關心,恩師很好,這次剿滅白衣軍恩師的功勞很大,陛下還趁機收回了一半的禁軍統領權給了恩師。」
黃琦又問道︰「陛下的病情怎麼樣了?」
他前段時間就听說朱駿生了怪病,可能命不久矣,以大燕國現在的情況,朱駿一死,可能袁異就要忍不住造反了,而他現在剛接任越州刺史,還沒實現對越州的掌控,國內要是發生大戰,以他現在一萬的軍隊他根本無力插手。
不過馬良說出了讓他稍微安心的話,「因為解決白衣軍叛亂之事,陛下的心情大好,御醫說病情也有所緩和,可能還能撐個一年半載的。」
一年的時間黃琦覺得足夠了,以他現在麾下的武將和兵力,還有擔任越州刺史後系統又獎勵了一個超級寶箱和七個高級寶箱,一年之內還掌控不了越州那他就真的是個廢物了。
再次開口問道︰「白衣叛亂平息之後,朝廷內有什麼變動嗎?」
馬良回道︰「朝廷內部沒有什麼調動,就是原南山太守孔大人升任了禮部侍郎,魯州方面調動比較大,原先的魯州刺史死了,陛下將越州刺史調到了魯州擔任刺史,就是您的前任,魯州七郡的太守也都換了一個遍。」
黃琦道︰「白衣軍的叛亂解決了,那桂州的太平軍和盤州的綠林軍朝廷準備怎麼辦?」
和王紹回京城的這段時間,馬良似乎了解了許多朝廷內部的事情,沒有猶豫的回答道︰「太平軍的洪嘯已經接受了恩師的招安,目前二十萬的太平軍已經趕到了兩州交界的慶陽,太平軍歸降,大燕西部的異族也沒有入侵的跡象,涼州刺史董成也加派了五萬邊防軍,加上前期的五萬人,一共十萬邊防軍駐扎在了巴台郡,陛下也派遣了五萬禁軍趕往壽光郡,到時候三線出擊,一舉剿滅綠林軍,」
黃琦略一思索,三線並進總計三十五萬軍隊,雖然人數還比不上號稱有七十萬軍隊的綠林軍,不過雙方的戰斗力還真不在同一水平線上,綠林軍這種農民起義軍也就和太平差不多,正面踫上邊防軍和禁軍就是被虐菜的份了,看來綠林軍的覆滅也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想到這里,黃琦微微點了點頭,道︰「看來離大燕國重新歸于和平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听到黃琦的話,馬良也覺得身體一陣輕松,只是想到了一些事情又覺得有些心酸,道︰「只有經歷了戰爭才知道和平的寶貴,大燕國經歷這一場戰亂,近百萬的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農田荒廢大半,不過只要能獲得和平,我想很快就能恢復過來。」
對于馬良所說黃琦覺得他有些想的美好了,就算朱駿這個昏庸之輩能夠再活一年,就他以前的治國方略黃琦不覺得大燕國能夠很快的緩過來,倘若朱駿死了,即位的太子現在也不過還是個十二歲的孩子,實權肯定會被掌控在權臣的手中,若都是向王紹這般的忠誠干練之輩,大燕國還有些希望,可是朝廷之中有著袁異這般狼子野心之徒,加上一些毫無作為的朝臣,大燕國已經沒有和平可言了。
沒有出言打擊馬良,黃琦轉移話題道︰「但願如此吧!對了,你怎麼會被派到越州來擔任一個太守?魯州新定,去那邊應該更容易撈到政績吧?」
黃琦如此直白的話說的馬良一愣,道︰「是我要求來越州的,原本陛下是準備讓我去安化的,不過我覺得在黃大人的手下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對于馬良的說辭,黃琦是不怎麼相信的,語氣之中帶著一些討好的意味,很有可能就是王紹教他這麼說的,一想到那個老狐狸,黃琦就覺得頭疼,並不是害怕王紹,反而是王紹對自己太好了,從一開始就很照顧自己,這讓黃琦有些受寵若驚了。
黃琦心中也明白王紹是看透了大燕國的局勢,他已經是年過半百之人了,擁有的權力也可謂是幾人之下,萬人之上了,自然不是在給自己謀劃什麼,他想要提拔的也不是黃琦,而是黃琦眼前這個如同親兒子般的馬良。
黃琦嘴角揚起一絲笑意,擺擺手道︰「馬大人這可是太抬舉我了,要說打仗,我可能還有點小聰明,要說做官,我祖上三代都是窮苦百姓,你在我身上可學不到什麼,不過我可以給你推薦一人,刺史府的別駕從事陳登,這樣,我介紹你們認識。」說完黃琦叫來一名僕役,讓他去請陳登過來。
陳登是和黃琦一起進的城,不過並沒有和黃琦一起去棲鳳樓,而是去了城內了解一下羅山城的情況。
兩人又聊了一會,僕役便帶著陳登進來了,黃琦相互介紹了一下兩人,當時攻打丹陽的時候陳登還在曲陽處理那些戰馬,兩人並未見過面,這一次算是認識了,兩人說了一通相互敬仰的話,听得黃琦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對于文人之間的互相恭維黃琦表示學不來。
介紹完兩人認識,馬良便起身告辭了,他看出陳登的似乎有什麼話要和黃琦說,但是自己在這里不太方便。
要問的差不多也問完了,黃琦也沒有挽留,送馬良走了之後,和陳登又來到會客廳,重新沏上一杯茶,問道︰「元讓,可是有什麼收獲?」
陳登愜意的喝了一口茶水,道︰「收獲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