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皮特說完這些讓楊陽不知所措的話後,走出了院子。
大家起哄般的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恭喜楊陽書記名花有主了!」
楊陽竭力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她招呼著大家說︰
「冰葉嬸子,我知道你們為什麼來。」
楊陽此時拉著冰葉的手,坐在門口的木馬扎上,熱心的攀談起來。
啟明村是坐落在一面高高的山坡之上,特殊的地勢,讓這里的莊稼人苦不堪言。
然而,在楊陽的帶領下,大家準備村下方的土地落地成糧、村上方的山峰抬頭成景。
既然懸崖絕壁也不再是啟明村人生活的束縛了。
楊陽拉著幾位婦女,細心的講著將來的規劃。
如何盤活大山里的生態資產、發展鄉村旅游、為村子下方發展增添新的動力,自然就成了這位「築路人」楊陽的新夢想。
當然,這個大「螃蟹」-「啟明院子」還是楊陽帶頭第一個吃的。
帶頭改造自家房屋,辦起了村里第一家農家民宿。
有了「啟明院子」帶頭「吃螃蟹」,村民也都奮起直追,逐漸嘗到了旅游業帶來的甜頭,發展鄉村旅游業的熱情空前高漲。
所以,現在已有六十多家報名也要改造自己家的院子變成民宿。
楊陽帶領薛研和薛皮特團隊幫助村里實施民宿改造計劃。
第二次預計建成了19棟34戶風貌統一的鄉村民宿,還有65棟79戶在報名審核中。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啟明村、走進啟明村,提升啟明的文化內涵。
楊陽要把自己家老屋讓了出來,修建「啟明村人事跡陳列室」。
未來還將著重打造‘綠色啟明’、‘桃花源’等旅游景點,吸引更多游客來尋訪這條‘天路’。
用楊陽的話說,村里還要繼續為啟明村修出一條通往幸福的路。
這些想法,圖紙都出來了,正在醞釀實施當中。
村里這群質樸的村民,憧憬著美好新生活,他們要用自己的雙手,改變貧困閉塞的啟明村。
用自己的雙手,將自己引進了新時代大門。
看著村子里那麼多的村民報名建民宿,冰葉娘家人急的不行。
冰葉的娘家還有兩戶村民住在村外三里的深山溝中,是個兩村的交界處,在地理位置上屬于啟明村,可是在行政歸屬中,是屬于鄰村的。
但是,這三戶的房子,原來曾是六十年代的知青大院,那個時候,還是屬于啟明村的。
這幾戶人家听了鄰村人在一起嚼舌,說什麼楊陽書記如何偏心,把這幾戶給徹底的放棄了。
「就你們家常山太實在,踏踏實實的跟著那個小年輕的楊書記干,出了多少力氣,可是到頭來,自己家的老岳父家還被曬在了一邊!」
幾家女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越說越氣,便來到了楊陽的院子。
沒想到楊陽不在,一開院門但看到了屋子里的薛皮特。
于是,有了剛才的一幕。
楊陽先是耐心的听著幾個人的訴求,他們想把自己的房子改成民宿,但又不配合村里,有些話簡直就是無理取鬧。
可是,楊陽並沒有和她們爭辯,听她們說了半天後,笑了。
「其實我們想到一起去了。」
接下來,楊陽便把一個剛剛下來的文件拿了出來。
原來,楊陽審請了一個知青屋。
她打開電腦上的一段制作的有聲視頻。
畫面上立刻顯現出冰葉娘家和另外兩戶,似乎又變成了當年的知青大院。
畫面上,一位銀發的老者講訴著︰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在我退休十年後的這年夏天,我終于回到了那片難忘的熱土——啟明村。
在幾位村民的陪同下,我踏上故地,激動地掉下了眼淚。
漫步街頭,觸景生情,緬懷過去︰
昔日村里的大街小巷全是土路,遇到下雨天,街道泥濘,人們很難出行。
而今映入眼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舊貌換新顏,站在村里的大街上望去,想從中尋找過去歲月的痕跡,然而,除知青們住過的知青大院保存下來,整個村都變了樣。
啟明村的村委會坐落在大街的中部。
改革開放前村民的住房大都是解放前後建的土木結構的舊房屋,一住就是幾十年。
我們沿途一路走來,看到路兩邊的村莊里,改革開放後,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人們乘著改革的春風先後蓋起了寬敞明亮、堅固的新式房屋。
更有一些富起來的村民又蓋起了二層、三層樓房,很有城鎮的氣息。
當看到嶄新的學校里學生們正在做操,幼兒園的孩子們正在園內嬉戲,昔日的舊戲台已翻蓋成鋼筋水泥大戲台,這些變化使我心中一陣陣喜悅。
與此同時,農村的經濟也得到較大的發展。
特別是近年來︰看到這一件件、一樁樁的可喜的變化,心中激起我陣陣的喜悅;使我想起了著名歌唱家***唱的《好日子》︰
改革開放三十年,大家共享著政策帶來的幸福生活,趕上了盛世,咱們老百姓享有太平!
我堅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咱們的啟明村,也會和沿途看到的那些村莊的新變化一樣,跟全國人民一樣,在奔小康、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闊步前進。
真心的祝願我的第二故鄉——啟明村的明天會更美好!
雖然當年的知青歲月早已成為往事,但故鄉永遠在我的心中!
篇尾最後出現一行字︰
難忘的知青歲月!
看完了短片,楊陽又向三戶村民說了關于知青屋的規劃。
這幾戶村民的家,是全村最不能改造的地方,更不值得改。
雖然他們在報名民宿項目中,多次報名,楊陽也多次拒絕。
楊陽當然听說了這幾戶對自己的不滿情緒,有人告訴楊陽,那三戶村民專門說起楊陽的壞話,甚至背後開始串親戚,搞事情。
最後,听了楊陽的一件件事跡後,也真正的得到了教育。
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楊陽這麼用心的才助我們改造老房子,還幫助三戶村民想了極好的辦法。那就是改成︰
知青歲月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