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楊陽召集村民,跟大家說想建「啟明院子」的想法。

啟明村有生態環境和旅游資源的優勢,而這里家家戶戶的房子,沒有洗澡設施和干淨的廁所,要吸引游客,就得對房子進行功能性改造。

村民們大多猶豫︰改造值不值得?效果怎麼樣?

基于這種情況,他們決定先做一套民宿,作為示範。

一次吃晚飯的時候,楊陽興沖沖的跑來跟薛研說︰

「薛叔叔,終于有好消息了。還記得那天我跟大家說,你們想做一個改造的民宿。恰好村委會的鄰居王嫂子,她想要重新裝修房子並租出去,我就過去問她︰能不能把房子租給你們,並交給我們來裝修」

「結果怎麼樣?」

「成了!」

為了給村民們一個直觀感受,楊陽和薛研還有薛皮特商量,經楊陽牽線搭橋,薛研投資,薛皮特參與到這間民宿的設計中。

他們連名字都起好了︰

「啟明院子」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了,僅花了4個月,示範民宿一家「啟明院子」就建好了。

這座「啟明院子」,外面看像是當地傳統的木屋,但多了景觀平台和衛生間。

房間里面的房間干淨整潔,陳列著現代化的家具,還有音樂、壁畫……

楊陽看著普通的民房經過薛皮特的設計,已讓她認不出來的美,感嘆道︰

「太美了,這改造前後的對比,也太刺激了吧!」薛皮特看了看楊陽激動的樣子,開著玩笑說︰

「還不承蒙您的照顧,才有了這點點的成績。」

楊陽假意板起臉說︰

「干嘛?好好說話!」

薛皮特也變的正色起來。

「真的,說句正經的,多虧了你,要不然,我們真的不知道這段日子是怎麼過來的。」

「我會什麼?只能在生活上提供一些舉手之勞的事情罷了,誰都能做得了。但你這專業人才,可是幾仟年才有一個吧?」

「別光說好听的,給個實實在在的意見行不?」

楊陽用手,小心觸模著那片綠意滿滿的牆壁說︰

「都不錯,真心的!但我對這小屋里植物牆的設計是最滿意的,因為在經濟上,用較低的成本得到了很有創意的效果,我想,將來客人們也很喜歡這面植物牆。」

「算你有眼光,過去我曾設計的民宿里,也真的堪稱民宿性價比高,設計有記憶點,上線之後預定效果不錯的,非這面牆莫屬!因此,我們曾陸陸續續又改造了 4 個民宿,都運用了這種牆。」

「這個創意是怎麼來的?」

「最早是由于有一客戶的老房子,采光很差。因此整個設計都要圍繞著,讓空間顯得更明亮寬敞這個理念。所以,當時我們先拆掉了不承重的隔牆,讓采光最大化;我大膽的設計了一面薄荷綠的牆,讓空間顯得更明亮;家具也選用了輕盈的木質桿件元素,沒有想到,效果出奇的棒!」

「對了,楊陽,我一直想問你個問題。」

「盡管說!」

「你為什麼考到這里來?」

楊陽听了,站在一盆盆栽前,她用手修剪著發黃的葉子,沉默了一會,慢慢的說著︰

「其實回憶來啟明村的這段日子,我也經常問自己這個問題。」

「現在有答案了嘛?是不是基層大熔爐,社會大染缸,多彩斑斕、繁雜忙碌的工作讓你新奇?」

「楊陽認真的搖了搖頭,說︰」我大學剛剛畢業時,也和所有人一樣站在了抉擇的十字路口,有的人選擇拿起考研書籍走進了圖書館,,有的人選擇創業,有的人選擇繼續沉迷于屬于自己的二次元英雄世界

當時那則招考公告,讓我在盲目中看到了希望的火苗。听起來熟悉又陌生的村官,但是身邊很快傳來了不同的聲音:有人說,招考人數太少,沒有希望,即使能考上,據說要去村里,如果沒有背景就是小科員在鄉下待一輩子吧等等。」

薛皮特十分認真的听著,他倒了杯飲料,悄悄的遞到楊陽的手中。

「回到鄉下我要干什麼?不同的問題不停地質問自己,只有一個堅定的聲音告訴自己:走出窮山溝,將來有能力為家鄉的父老鄉親干點實事。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見到過百姓圍坐在一起談豐收的愉快,也看到過天災人禍降臨時他們的無奈,他們懂創新、能勞動,我希望自己能成為新時代開墾「試驗田」的參與者。」

接著楊陽說起了這段日子的經歷。

人們都說活到老、學到老。

其實這句箴言還可以延伸出另一句︰

走到哪、學到哪。

這也是一個適應環境的要訣。

其實,學業已告一段落,但村官的征程卻剛剛開始。

學習二字從未停止,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領導同事學。

走上工作崗位以來的頭一月,楊陽先是借到歷經過熬戰到深夜的組織部。

剛入職時恰逢鄉鎮換屆、組織部年末實績考核同時開展,「5+2」、「白+黑」。

這一切快速的融入,讓楊陽迅速適應了工作環境,熟悉了工作業務,接打電話、收發文件、校對文稿、寫信息、擬文件……

她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與同事全程參與實際考核和干部考察等工作,認真听、仔細看、記流程。

她發現,只要自己肯學習,什麼都不是難題。

那段日子,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一臉疑惑的楊陽曾看著仍在忙碌的大家︰

已經下班了,為什麼沒有一個人主動離開呢?

一位前輩調侃地說:

「別的單位已經下班,而我們單位這才剛剛上班」。

激昂的廣場舞曲縈繞著大樓,白色路燈下的街道顯得格外清冷,組工干部忙碌的身影、泡面的香味,讓組織部這層樓如同繁市般熱鬧非凡……

到了啟明村後,接觸過工作千頭萬緒的鄉村基層。

面對村民開會時的抽煙、喝水、盤腿上炕,慢慢的適應了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習慣。

這也是融入群眾,開展工作的或多或少需要具備的基本要素。

第一次走訪村民,有的百姓遞過來水,楊陽拿著大茶缸喝水。

後來經人提醒她,村民就是這樣實在,如果村干部會吸煙不接過來點上,不喝水,那會讓他感覺你看不起、嫌棄他。

這樣一來,說再多的政策也不一定會取得很好的工作效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