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九章 復刻前夕

終于組裝機器人在下午的時間,組裝完畢了超級拆解設備,拆解設備將可以開始對,恆星級戰艦進行拆解作業。

如果說建造一艘太空飛船,需要很多道工序流程的話,那麼拆解就要相對簡單的多,按照從外到內,從簡單到復雜,從容易到困難,一步一步進行就可以了。

戰艦內部大多數的設備儀器,都屬于完好狀態,所以基本上都可以進行再次利用,包括恆溫生態維生駕駛平台。

能夠拆解一艘恆星級戰艦,對于PT陳來說,也算是一次實踐機會了,甚至能夠積累不少的經驗和技術。

雖然只是一艘幾百年前的戰艦,但很多技術依然超過民用,除了建造風格不同于現今,但都是質量非常不錯的好東西。

就太空飛船的建造來說,無非是龍骨框架,內裝甲層,外裝甲層,附屬裝甲層,再然後就是內部儀器安裝,動力爐安裝,還有燃料箱,外部主要是武器的 裝。

整個的流程下來,就一目了然了,難度真的感覺不高,但是建造一艘宇宙飛船,真就那麼簡單嗎?其實不是的,難度是非常高的。

因為其中需要衡量的東西太多了,除了科技含量、性價比、空間利用、能耗比、內外特性風格、各種儀器、武器、設備的選擇安裝,都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考量。

就是用牽一發而動全身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一艘恆星級戰艦,需要配備多少艘大型救生船、中型巡邏船、小型武裝巡邏戰機等等,都是有著一定配比數量的,要根據戰艦實際人數做出嚴格的預算。

飛船出了故障,有些人卻沒有救生船可用,那才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救生逃生設備一般都會多準備,也不會少準備。

在種類和多樣性上,也是有著許多類型,比如宇宙休眠艙,宇宙休眠箱,宇宙逃生艙,宇宙逃生箱。你能說出他們的功能和作用嗎?

比如恆星級戰艦,會隨船攜帶一艘大型逃生船,除了配備必要的防衛攻擊性武器,剩下的就是密密麻麻的座艙休息艙。

也就是說,這艘大型逃生船要能夠,同時裝下整艘戰艦的,所有在崗指揮及戰斗人員。沒有豐富多樣的逃生手段,宇宙飛船上的人員,內心會產生極大的恐懼感。

當戰斗打響的那一刻,任何一名人員首先考慮的不是勝負問題,而是隨時準備戰斗犧牲和撤離的準備。也就是邊打邊做好戰斗減員準備。

一艘戰艦已經毫無戰斗力可言了,還不撤離戰場,留下戰斗人員生死不管,帶來的絕對不是什麼戰斗力,而是會蔓延的恐慌。

只要有逃生的希望和方法,那麼就會有再一次繼續戰斗可能,如果犧牲了,那麼就永遠失去戰斗的機會,這不是貪生怕死,這是保存有生實力。

一個有過真實戰斗經驗的人員,與一名什麼都不知道的人,面對危機是有著截然不同的結果的。

因為戰斗發生時,你不知道戰斗會損毀飛船什麼部位,什麼逃生救生設施被擊毀,因此各種逃生設施的種類必須要齊全好用。

一般按照戰爭公約,不得對棄船逃生人員附屬設施,進行攻擊和毀滅,這是給那些逃生者的最後一絲保障,不管雙方願不願意遵守,宇宙戰爭公約都有這麼一條規定。

你可以不遵守,但是這條規定,卻是一定人人都知道。

實際上戰斗雙方打到白熱化,那里還顧得了這麼多,各種武器攻擊手段層出不窮,根本就沒有時間去考慮別的問題。

至于能不能存活,也只能看命,但有一點是不會變的,雙方一定會優先攻擊那些完好宇宙戰艦。畢竟對方還有戰斗力可以發揮戰斗能力。

戰艦的拆解無非就是那麼幾種,簡單而又實效。不管是從內到外,還是從外到內,只要快捷方便就可行。

建造一艘飛船,除了上述的問題需要兼顧之外,還需要考慮的就是建造技術工序問題。

飛船是分宇宙戰艦,還有三棲戰艦之分,要考慮氣密水密壓密性的考量。

如果單純是宇宙戰艦,只考慮氣密性是可以的,但是三棲的就要考慮更多的建造問題了。

在制造飛船的時候,有許多種建造方式,比如一體成型裝甲技術,內外結合技術,多層結構技術。

在星際聯邦的不同時代,建造飛船的風格也是不同的,早期的一般采用內外結合,中期是多層結構,現在比較傾向一體成型裝甲技術應用。

為什麼說,一體成型裝甲技術得以大行其道?

就是因為它包含了上述幾種技術的特點,是集大成者的應用典範,同時在測試使用中,也是效果十分顯著的。

一體成型裝甲技術,就像一層層外殼,包裹著飛船整體結構,但又能分層,可以最大化利用飛船的裝甲性能。

說出來可能讓人難以相信,龍骨層到最後可以月兌離所有裝甲層,單獨在宇宙航行。

龍骨層覆蓋一層龍骨裝甲,有獨立的動力方式。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做到安全返航。

按照星際聯邦的最新戰艦設計方案,不在像從前那樣,全部使用超級燃料航行,已經開始向商業運輸飛船靠攏。

平時巡航就依靠普通燃料,只有在戰斗的時候,才使用另外油箱中的超級燃料。單單只是航行成本一項,就能節約出海量的資源。

換算成星幣恐怕根本讓人無法計算清楚,就拿PT陳獲得的這艘恆星戰艦來說,就遺留了大量的超級燃料,幾乎油箱中全部都是滿的。

對他來說自然是好事,但對于星際聯邦來說,未必就那麼容易接受了,何況還有很多在宇宙中,被直接擊毀的宇宙飛船,那些攜帶的超級燃料,就全部浪費了。

甚至著火全部自燃掉了,雖然可惜,但也不是只有己方才這樣。對方也同樣如此。

對于這些超級燃料,PT陳也是十分愛惜的,畢竟空間飛船航行每時每刻都要消耗,之後的基地動力爐供能,都需要這些超級燃料。就算不用賣出去也是一大筆收入。

聯邦對于戰艦的最新設計方向,跟他沒什麼關系,在他看來完全就是一種倒退,畢竟只有自己實力不足,才會采取的妥協辦法。

但從一名普通星際聯邦公民的角度出發,他會發自內心的支持這一改變,畢竟能夠節約大量的資源,對于所有的星際聯邦公民來說,減輕了相當大的賦稅壓力。

就光是主航道和支航道的巡邏艦隊耗能,就能夠節約出大量的超級燃料。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星際聯邦能早點使用這個辦法,恐怕不知道節省出多少資源了。

一艘恆星級宇宙戰艦,攜帶的各種武器附屬船只,已經是多到數都數不過來,可見建造成本之高昂。

幾萬幾千米的長度高度,沒有高強度的龍骨作支撐,也根本就無法滿足航行的需求,當飛船處于亞光速航行,對飛船的耐性持久性,都是嚴重的考驗。

宇宙飛船越是龐大,對于龍骨的要求就越高,對材料的要求也越高。對于現階段的PT陳來說,與其建造大型的運輸船,不如建造大量的中小型戰艦。

又能當運輸船使用,又不降低戰斗力,關鍵還可以使用普通燃料,這可能真的是一種不錯的想法。

這個問題他問過空間飛船女神號,女神給的建議是以數百米和上千米的戰艦,做為一種優化組合。像運輸艦這種只有一百多星米的飛船,就有點太小了。

像恆星級宇宙戰艦這種,明顯二萬多米確實太龐大了,主要是他並不嫌棄大,問題他沒有足夠多的材料來制造啊!

他也不像星際聯邦那樣,擁有眾多的礦星提供各種金屬材料,來建造這樣的飛船。

這種飛船整個就是一座移動宇宙城,否則也不會用恆星來命名了,光儲備的大量星際聯邦套餐,都不知道夠PT陳吃到哪輩子去了。

至于河系級別的飛船,PT陳真就不敢去想象了,完全就是傳說一樣的存在,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用次元空間戒指收取,當然這只不過是他的臆想而已。

超級拆解設備就緒,拆解戰艦的任務已經啟動,拆解後的飛船金屬材料,會優先建造六大優先功能區域中的。

飛船科技附屬設備儀器制造研發組裝制造中心、飛船金屬裝甲框架冶煉鍛造加工總成中心、飛船建造存儲倉庫機庫停放中心。

這三個設施區域建造完畢,接下來建造生態人居區域、能源制造供給區域、綠色食物鏈生態自循環區域。

前者滿足制造需求,後者滿足生存需求。但無疑會消耗大量的金屬材料,何況他還沒有任何的金屬材料儲備。

如果量產戰艦,今後也會是一件極為損耗金屬材料的行為,當然現在這一切都不急,可以慢慢來。

但是接下來讓女神號,復制刻畫燒錄分版子版,卻是要盡快開始了,那樣他的權限就會變更,可以得到女神龐大資料庫的許多信息。

以後就是空間飛船還給魯安娜,他也終究不會心疼至少,何況空間飛船本來就是人家的。他現在只是借用一下而已。

空間女神號一旦復制分版子版,女神就會重置權限,除了他的已知副控權限得以保留,整個女神的系統將會重置,回到智能操控系統初始狀態。

然後女神號會將新載體中的龐大資料庫,在復制回到空間女神號飛船。這樣分版子版就制作完畢,他也得到了女神號龐大的數據資料庫。

以後就算空間飛船還給魯安娜,他也不用擔心沒有飛船智能操控系統可用了,同時還擁有龐大的數據資料庫資源,更是意外之喜。

空間女神號重置系統,是為了不留下痕跡,否則一查信息記錄,所有的一切都會被知曉,重置後,女神可以留下它想要魯安娜知道的記錄。將復制燒錄前的記錄復制過去就可以了。非常簡單這對女神來說。

但是燒錄刻畫分版子版,一定會被發現,所以必須要重置女神的系統,但PT陳的副控權限必須保留,否則不滿足重置條件。即必須有人類的控制先決條件存在。

女神復制分離新的版本載體,需要將載體和空間女神號飛船進行聯通。這個很簡單,通過女神的指導,用線纜將新載體連接在女神的連接端就可以了。

他早已經將載體收入了次元空間戒指,燒錄女神新版、分版、子版立即就可以開始,只是燒錄的時間會持續很久,這段時間他不能駕駛空間女神號,去宇宙中尋找新的金屬材料來源了。

等他將建設基地的金屬材料收集足夠,在存儲一定的儲備量,就可以開始探索熟悉周邊宇宙星域情況了。包括那顆即將崩潰的金剛砂礦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