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七十五章 生晉太傅

楊一清推薦王守仁朱厚煒並不意外……

嘉靖朝一開始的老臣當中,楊廷和丁憂不歸,陸完死諫不成致仕,去年死了,梁儲致仕如今重病纏身,只怕也沒幾個月可活,靳貴死了好幾年了,謝遷倒還活著,不過已是老邁不堪……

選來選去,合適的幾個人當中也只有王守仁和翟鑾兩人的資歷、人望能夠服眾……

什麼張璁、嚴嵩終究還差點意思……

不過王守仁已然成就三不朽,這一點是翟鑾沒法比的。

但是朱厚煒來自後世,對于王聖人還算了解,知道歷史上的陽明先生天不假年,只活了不到六十歲,如今王守仁已經五十四了……

「楊愛卿不但是議長,還管著財政部和稅司,愛卿若去,這兩處何人主政?」

楊一清月兌口道:「臣推薦夏言為財政部部長,至于稅司,範和雖然資歷淺薄,可不但是儒學出身,也是新學佼佼者,可破格簡拔,若是陛下覺得範和還欠缺些火候,微臣推薦楊慎。」

朱厚煒淡笑,楊一清能回答的這麼迅速,可見早就考慮過這些,不過也確實,畢竟年紀大了,也的確該為自己走了以後出現的權力真空做好打算。

現在撇開議會不談,大明朝堂上最重要的職位有國防部、巡捕部、最高檢察院、最高法院、建設部、水利部、礦監部、禮樂部、教育部、外交部、人事部、民政部、財政部和稅司。

國防部部長原本是王守仁,不過王守仁這個國防部長沒當幾天就被替換成了嚴嵩,建設部和水利部一直都是由原先的工部尚書翟鑾兼任。

法院院長是張璁,巡捕部是靳貴,檢察院在陸完走了以後也由靳貴兼領部長一職,禮樂部和外交部在蔣冕致仕之後,禮樂部正印官是弘治十八年進士張繼孟,外交部部長則是弘治十八年狀元顧鼎臣。

人事部部長謝遷致仕之後,由正德元年探花郎劉龍繼任。

王守仁回京之後成為教育部部長,兼民政部部長,楊一清自然一直都是財政部和稅司主官,當真是位極人臣。

楊一清推薦王守仁無可厚非,王守仁也確實能擔起重任,可隨後推薦夏言和範和,卻沒有直接推薦楊慎……

楊慎可是正德六年的狀元郎,資歷比起夏言和範和兩人高多了,而且論才氣、名氣更是夏言與範和兩人所不能比的,另外,楊慎絕對是儒家最為正統的讀書人!

可惜這麼多年以來,楊慎依舊是燕大祭酒……

十多年了,從嘉靖二年到如今嘉靖十三年年底,這麼多年時間,楊慎就沒挪過窩,似乎被大明官場給徹底遺忘了。

如果說嚴嵩、範和升官是坐火箭,那麼楊慎就是蝸牛,而且還是病蝸牛……

很顯然,楊慎是受了楊廷和的連累,其父楊廷和本是內閣首輔,身為首輔之子,又是狀元郎,更是才名滿天下,楊慎于情于理都應該平步青雲才對。

然而其父丁憂不歸,幾乎葬送了兒子的仕途……

楊廷和為什麼丁憂不歸,朱厚煒心知肚明,滿朝的大臣也清楚。

身為內閣首輔,楊廷和對于嘉靖帝的雄心自然是心知肚明,他很清醒的知道皇帝改革的決心和手腕,更清楚憑借內閣的力量乃至滿朝的力量根本不足以鉗制皇帝,那麼對權力掌控極重的楊廷和自然難以忍受。

另外楊廷和更清楚但凡改革必然伴隨著腥風血雨,而主導改革之官員必定會站在宗室、勛貴、士紳、官場等等所有利益階層的對立面,一個不好就是身敗名裂的下場!

所以他怕了,真的怕了,踫上丁憂,正好給了他回鄉守孝的借口,然後在守孝的兩年多時間里,正是嘉靖朝改革最為激烈的一段時間,他時時刻刻關注著,最終越來越心寒。

終于,他放棄了……

然後把兒子坑了,滿京城的大佬沒辦法奈何楊廷和,但是讓楊慎不得寸進算個什麼難事?

于是,楊慎悲劇了……

誰也沒想到,按理來說被楊廷和坑的最慘的楊一清,會在離開官場之前拉楊慎一把,當真是以怨報德吶。

朱厚煒這些年對楊廷和的怨氣也消弭的差不多了,父親的錯失也不該由兒子來承擔不是,于是考慮了一下說道:「夏言任財政部部長,楊慎任稅司部長,範和資歷還是太淺了些,就去接任燕大校長一職。」

「陛下聖明。」楊一清躬身一拜,眼中已是釋然。

一朝天子一朝臣,嘉靖帝繼位之後卻並沒有打壓正德朝的老臣,而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當然,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嘉靖帝擁有足夠的底氣把控住朝堂,但是底氣再足,用自己提拔上來的官員,也必然比前朝老臣要順手的多。

這是魄力也是胸襟,如今老臣退的退,死的死,一代新人終于還是登上了屬于他們的歷史舞台,未來的大明會走到什麼地步,楊一清覺得自己未必能看的到了,但是家祭可以告乃翁啊。

御駕回轉京城,街市上再次恢復了熱鬧,就在這熱熱鬧鬧的氣氛當中,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傳遍了京城。

正德朝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嘉靖朝戶部尚書,內閣首輔,議會議長、財政部部長、稅司部長楊一清請辭。

嘉靖沒有挽留,但是親書‘出將入相、文德武功’八個大字贈予楊一清,並稱贊其才足以和唐代名相姚崇媲美,最終楊一清以謹身殿大學士、太子太傅之身致仕,引起官場震撼!

能得到皇帝這等評價,還能生晉太傅,幾乎官場已然認定楊一清十有八九會成為大明第一個死謚文正之人!

大明一百多年天下,名臣也不算少,然而死了以後被謚文正的卻一個都沒有,接近的倒是有幾個,比如被嘉靖帝追謚‘文忠’的方孝儒,比如已經死了十年被謚‘文成’的李東陽等等。

生晉太傅,死謚文正乃是儒家官員畢生追求之目標,也是皇帝對于大臣一生政績的最大肯定,然而大明沒有文正,自然也就成了滿朝官員心頭上的一根刺,畢竟大宋有九個,而大明一百五十年了還沒有,這豈不是說大明文治不如大宋!

如今楊一清有了機會,官場豈能不震動!

至于楊一清走了以後,朝局會有什麼變化,空出來的權力誰來接手,反倒並不那麼引人關注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