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兩百九十三章 順應天命

「臣明白。」楊廷和誠聲應道。

儒家的讀書人並非一無是處,只要不是沒有讀書把腦子給讀壞了,又或者那種整日里只想著如何撈銀子的官員,他們這個群體乃是真正站在大明頂端的人才。

人才或許可能被一葉障目,但絕對沒可能隨意被蒙蔽,楊廷和這類重臣想的是求穩,然後在穩定的基礎上去實現大明之中興。

儒家不喜歡改革,並不是認為改革就一定是錯的,而是改革意味著秩序的重建,意味著其中有太多不可控的風險。

在朝堂上混到高位,這些重臣大多數已經垂垂老矣,沒有了年輕時候指點江山的熱血,更被歲月磨平了稜角,他們這個時候想的無非就是青史留名。

而改革一旦失敗,或者造成天下大亂,那麼不要說青史留名,恐怕一世英名盡毀都是輕的。

天子要興學,要全民開智,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不去多言,畢竟自隋唐以後,天底下寒門出身的讀書人多了,官員們也不可能如門閥控制朝政時期那樣,將話語權牢牢抓在自己的掌心,去排斥所有非門閥或者不依附門閥的讀書人。

所以說如果朱厚煒要玩興學這一手,是放在隋唐時代的話,那麼將會遭受的阻力絕對是難以想象的,動搖自己的統治根基,被門閥從皇位上掀下來都不是沒有可能。

對于皇帝要興雜學,朝堂從來都沒有少過爭論,只不過朱厚煒置若罔聞,朝臣們知道皇帝決心已定,也就不在自找沒趣,不過一個個的倒是想等著興學失敗之後看皇帝的笑話。

楊廷和等人也不支持,因為他們擔心雜學之興會影響到儒家的道統,但是皇帝明確說了,想要步入官場,必須要走科舉出仕這條路,勉強算是給了滿朝儒家官員一顆定心丸。

在他們看來,雜學再興,只要進不了科場,那麼就不可能會影響到儒家的統治地位,至于皇帝會不會虛晃一槍,這個沒法分辨,便只能靜觀其變。

真正讓楊廷和等人認識到雜學價值的還是通州之行,在哪里他們見識到了太多新奇的東西,這些新奇物事,他們可不知道絕大多數都是皇帝的奇思妙想,只當是雜學興起之後,格物之術得以發展罷了。

于是楊廷和等重臣意識到雜學確實有其可取之處,至少不會像言官噴的那樣全是糟粕,有內閣橫在皇帝和朝臣中間,再加上興學興的是南方文教之地,所以朝堂上反對的聲浪漸漸也就沒了。

但這次不一樣,可以說朱厚煒有些急功近利了,燕京大學該不該建?

沒有該不該的,但肯定有些操之過急了,楊廷和覺得當天下興學事完成的七七八八了,再將觸角伸到北直隸,進而再到京城,無疑會更好,也更容易被天下讀書人所接受。

至于把燕京大學開到國子監對面,那真的是無力吐槽,就沒皇帝沒有挑釁儒家的意思,也會被認定有這層意思在內。

那些熱血上頭的監生抱著法不責眾的心態來堵承天門,當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如果楊廷和知道是誰在後面挑唆,他甚至都得爆粗口罵上一句傻叉。

身為官場領袖,楊廷和豈能不知道嘉靖帝對儒家的觀感並不好,之所以沒有出手壓制,完全是因為儒家對于王朝的統治者有利。

儒家本身就是一個求同存異乃至極其擅長轉變的學派,迎合皇帝的統治理念,進而施天下政,才是儒家該去做的事。

面對正德那樣什麼事都不太想管想問,一心只知道玩的君主,外朝的大臣自然願意大權獨攬,可面對嘉靖帝這樣,什麼事都喜歡親力親為,甚至滿腦子里都是革新的皇帝,大臣需要做的便是輔助。

這就叫順應天命,如果不想順應天命,非要對著干的話,那麼除非你擁有和皇帝正面對抗的本錢,甚至有把皇帝給換掉的底氣,否則就只能老老實實做人,因為皇帝佔據著大義,這就是九天之上的宮闕,滿朝上下只能仰望,不敢褻瀆!

褻瀆就是鎮壓!

現在朱厚煒想的就是鎮壓!

祖制對于大臣而言有用的該保留,可沒用的他們會集體選擇遺忘,對于朱厚煒同樣如此,沒用的,會對他形成掣肘的祖制,他會當成臭抹布一樣扔的遠遠的,但是有用的,他會焚香供起來。

比如生員不得議政。

這條祖制乃是太祖皇帝制定,在洪武年間,生員若是敢妄議朝政,那是要掉腦袋的,只不過時至今日,這條祖制早就成了一張廢紙。

天底下的官員沒把這祖制當回事,滿天下的讀書人同樣不會當回事,簡單來說,這條祖制對于讀書人來說是不好的,是阻塞言路的,是侵犯言論自由的,所以是糟粕。

既然是糟粕當然該扔到垃圾堆里面去。

然而朱厚煒覺得這祖制還不錯,于是拿出來說事……

「朕听說這馬慎乃是山西人?」

「是,馬慎父親乃是晉地大賈馬遲……」楊廷和眉頭一皺,皇帝問這話是什麼意思?

難道是想要株連!

當然,馬慎的事乃是大不敬,較真起來就屬于不赦之罪,就算搞株連,也沒有什麼不對。

但是要真搞株連,那事情可就更加惡劣了,畢竟現在千余監生圍堵承天門,目的是想保住馬慎的命,最後馬慎沒保住,還讓馬家滿門抄斬……

估計天子在讀書人心目中的形象必然會一落千丈。

嘉靖帝年紀雖輕,可極其睿智,他絕對不會想不到這一層,這種殺人泄憤卻不利于自己偉岸形象的事怎麼可能會去做?

所以現在楊廷和有些吃不透皇帝的真正用意。

吃不透就免開尊口,只等皇帝把事說明白了,再見招拆招,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政客。

「晉商吶……」朱厚煒喃喃念道。

大明的晉商可以說是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因為靠近草原,所以晉商的生意自然也就做到了草原上面去。

這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事,可是要知道,大明和草原乃是敵對,晉商和草原做生意,甚至還販賣糧食和軍需,就是典型的里通外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